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培养路径研究

2023-02-25 06:36丽,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农村

陈 丽,林 静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首要的就是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最稀缺的资源,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部署,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表决通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法治保障;2022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在乡村振兴伟大征途中必须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的要求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此更好地建设和振兴乡村。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人力资源

1.1 农村人力资源的内涵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在农村区域内能够从事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人数的总和,主要包括劳动力质量和数量两个内容。质量反映了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技能水平4个方面[1];数量是指能够运用智力、体力、技能等要素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人口数量。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在分析农村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人口生育、医疗保健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努力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农村人力资源培养是指在一系列政策体系的支持下,通过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形式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知识与技能,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促进农村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

1.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关系

1.2.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如何高效转化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经过任何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就难以匹配市场需求,即使从事其他行业也往往以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依旧受限。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第二、三产业人力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

1.2.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高素质劳动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可以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传统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3],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推动力量。

1.2.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壮大农村人才队伍的必要条件。由于农村内部人才大量流出和外部人才难以引进,致使农村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匮乏,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吸引优质人力资源来到农村,相关专业人才能为农村发展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通过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2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农村人力资源外流,难以吸引优质人力资源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 251万,比上年增加691万,增长2.4%,增速比上年加快4.2百分点(图1)。由于农村资源不足,收入水平低下,近年来农村青壮年人力资源纷纷涌向城市务工,致使农村人力资源不断减少,难以满足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图1 2016—2021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及增速Fig.1 Total number and growth rate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during 2016-2021

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薪酬待遇低、城乡差距明显等原因,难以吸引大学毕业生、技术人才前来就业,致使农村优质人力资源极其匮乏。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导致农村人才稀缺和劳动力流失的根本原因。一些大学生村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农村,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带领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但他们获取的收入与付出却不成正比,时间一长,也会因生活所迫和缺乏动力而不得不选择离开。由此可见,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无法制定优越的人才奖励政策,难以吸引有志之士投身乡村振兴队伍。

2.2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从技能结构来看,虽然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但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优质人力资源只占1.5%,无法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导致1/3的农村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而被闲置,相反技能型、知识型人力资源却十分稀缺,造成农村人力资源呈现剩余与稀缺并存的局面。从性别和年龄结构来看,虽然2020年农村人口数量为50 979万,但超过50%的农村青壮年劳动选择去城市务工,留在农村的大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农村人力资源呈现女性化、老龄化倾向,他们文化程度偏低、体力不足,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大影响了农村产业发展。从产业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第一产业产值77 754.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384 255.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53 679.8亿元,第一产业产值排名末尾,但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却远远超过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数量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同时从第一产业结构构成来看,种植业占比52.1%,而林业、牧业和渔业占比分别为4.3%、29.3%和9.3%,可以看出人力资源都集中在种植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多元化发展。

2.3 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教育机制尚未健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中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的6类人群分别占比3.4%、32.3%、51.3%、11.2%、1.6%、0.2%,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严重反映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首先,与城市相比,农村在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仅靠农村自身力量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不现实。其次,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落后,农村居民对待教育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导致农村63%的学生上学困难、提早辍学,只能选择进城打工。最后,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投入受限。农村受教育人口占全国受教育人口的58%,而农村教育经费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5%,受教育人口与教育经费投入不成正比,严重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

当前在农村教育中,教师和父母总会灌输“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农村,才会有出息”的思想观念,导致超过80%的农村大学生都不愿回到农村发展。而且目前我国中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涉农教育,小学阶段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乡土文化宣传、农业知识教育,导致学生对乡村未形成全面的认识;高中阶段没有做到合理分流,未能给农村培养输送大量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大学阶段涉农专业培养方面存在缺陷,既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

2.4 农村人力资源技能培训相对薄弱我国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已经不再单纯依靠人力,并且农民仅靠过去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但农村人力资源技能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首先,农民思想观念守旧。在过去的传统农业中,农民一直作为耕作主力,他们更相信自己积累了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会对培训产生抵触心理。其次,虽然地方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但很多培训“不接地气”,培训结束并不代表培训目的达到,参与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并不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培训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利用率也比较低,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最后,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易接受或较慢接受新事物、新技术,造成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和机械设备难色推广使用,只有少数农民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农业机械设备,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保障不完善国家尚未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来指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而当地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也没有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摆在重要位置,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明确的方向。一方面,目前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内生动力不足。当前国家未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不同行业领域还未建立农村人口激励机制与保障管理机制,导致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失,从而极大限制了相关战略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政府的主体责任未落到实处,在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上缺乏明确的资金管理机制和完善的政策配套措施,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管理存在缺陷,给了某些地方政府谋取私利的机会,致使财政资金“没用到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重重困难。

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总体可归纳为图2。

图2 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Fig.2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路径

3.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

3.1.1完善农村优秀人力资源引进体系。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文化素质却普遍偏低,想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注入新鲜血液,其大致可以分为3类人:第一类是大学毕业生[4]。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投身广阔农村,用自己的才智学识为乡村振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鼓励那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返乡支持家乡的建设,反哺家乡,通过自主创业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带动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第二类是专业技术人员。农业机械化给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备,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将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此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第三类是返乡农民。他们在城市里开阔了视野,接受了先进的思想观念,接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术,在返乡后将学习到的新事物带回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建设发展。

培养人才是基础,留住人才是重中之重。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补贴机制等,吸引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加入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中,同时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帮助农村基层留住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3.1.2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政府应更加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应通过设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对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体系,真正做到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同时定期召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会议,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更加科学、合理、高效[5]。另一方面,成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督查领导小组,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督查,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挪用资金、骗取资金等不法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并追求相关人员刑事责任。通过营造良好的监督管理环境,深入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公开化、透明化,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除了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之外,各级财政、农业、教育等部门要协作调整,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予以适当倾斜,让广大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创业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与扶持,从而突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瓶颈,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质量[6]。

3.1.3大力发展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好的身体素质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因此要加快发展我国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首先,政府应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变农村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农村医疗硬件设施,缩小城乡之间医疗卫生差距。其次,加快培养农村医疗人才。各地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病人流向等因素配备乡村医生,同时鼓励乡村医生每年前往省、市级医院进行免费培训深造[7],提升农村医疗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最后,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项目的专项补贴,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农村重大疾病医保报销比例,减轻农村居民巨额的看病经济负担,让每一位农村居民都能“病有所医”。

3.2 农村人力资源培养路径

3.2.1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教育是根本,扎实做好农村教育工作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首先,政府要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为农村教育提供资金保障,改善农村落后艰苦的办学条件,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让每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其次,农村高辍学率的背后是家庭经济条件的贫困和家长思想观念的落后,这就要求当地政府注重教育宣传工作,帮助农村居民转变教育观念,使其意识到教育的实际作用。同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资助上学困难家庭,制定相关教育保障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提高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由于城乡在各个方面差距过大,许多教师不愿意来到农村任教。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更加偏向于农村教师,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支援农村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填报免费师范生、大学生下乡支教等措施,促进教育力量流入农村。

3.2.2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技术培训。农村想要落实“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发展战略,必须将职业技术培训摆在首位。一是政府要做好各方面的群众服务、财政资金保障工作,减轻农村居民参与培训的经济负担和抵触心理,最大程度提升农村居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动性,全面推进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有效开展。二是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特点、意愿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培养内容和方式,符合当地农民的需要,与时俱进,增加实用性技术内容,让农村居民利用培训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解决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要多方位筹集培训经费。农村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难以确保职业技术培训顺利进行,所以需要探索以政府为主,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8],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技术培训。四是扩展农民培训主体,使企业、民间组织等机构广泛参与到培训中,丰富培训内容。同时采取专家现场指导、问题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居民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3.2.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首先,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由农村向城市,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国家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土地流转制度等,在教育、户籍、医疗、就业等方面实现对城乡居民的一视同仁,努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有序转移[9]。其次,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信息发布机制和就业服务机制[10]。政府部门、村委会通过对当地农村人力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将紧缺岗位信息提供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并积极加以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对口且有保障的工作,并且及时了解工作供需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在农村发展进程中注重因地制宜,挖掘农村优势条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打好“特色产业”牌,为乡村振兴赋能,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就地就业的机会。

4 结语

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培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而言,政府部门还需要通过完善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引进体系、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措施,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工作有序进行,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培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
赞农村“五老”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