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障碍因素和比较优势浅析

2023-02-25 07:20郭文栋刘晓佳梁雪石郑福云魏延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旅游文化

李 博,郭文栋,刘晓佳,梁雪石,郑福云,魏延军,聂 晶,乔 磊

(1.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是我国市场化最高的行业之一,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据统计,2011—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增长了127.41%,旅游收入增幅更是达到了196.56%,旅游业在推动经济动能转化、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了大多数旅游者心目中的“首选”。在这一背景下,融合了“山水田园风光、农事民俗文化、游览休憩、环保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 500亿元[1]。乡村旅游一方面给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一个接近自然、体验自然、融合自然的空间,一方面又解决了一部分人口就业的问题,同时它也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途径。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但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国内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清除产业面临的障碍因素,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下研究的重点问题。

1 乡村旅游概述

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提到乡村旅游,人们首先会想到乡村。在我国,乡村一般是指在市和镇之外的农民聚集起来共同生活的群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2亿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10亿人,占36.11%[2],乡村在我国有重要的地位。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1.2 乡村旅游的特点

1.2.1 乡土性。乡村旅游大都是在乡村,因此体现的是农村的特点,主打的是与城镇不同的乡村语言,它呈现的是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建筑、农村风情、农村景观、农村文化,与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是有显著差异的。其次,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基本都是居住地的村民,提供的饮食也都有区别于城市的乡土味道,让游客感受的是回到农村的生活体验。

1.2.2 参与性。乡村旅游更提倡游客的参与,如参与耕种、鱼塘垂钓、瓜果蔬菜采摘等农业活动,参与农业气息浓厚的乡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等,这些与其他旅游的观光购物是有区别的。

1.2.3 休闲性。与其他旅游相比,乡村旅游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静”,区别于城市的喧嚣、忙碌、快节奏,乡村旅游带给游客更多的是休闲、轻慢、慵懒。对于城市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人,乡村旅游无疑是他们缓解压力的最好选择。

1.2.4 自然性。乡村中的居民民风淳朴,能让游客感受到回归自然、回归乡村的生活体验,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汽车的尾气和笛声长鸣,乡村旅游体现更多的是原生态的自然风味,田园风光、农家美食、农事民俗等,包含了城市中所不具备的特色,处处体现着浓郁的自然性[4]。

2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其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背后也涌现出诸多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这里说的缺乏整体规划是乡村旅游经营者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多数为乡民自己开发建设的,由于缺乏资金投入,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乡村旅游向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急功近利只注重当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发展;二是产品复刻恶意竞争,导致乡村旅游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缺乏长远的眼光,对未来发展方向迷茫,旅游项目设计没有前瞻性,反而对乡村旅游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四是项目人工元素太多,淡化了乡村旅游的自然乡土的特色,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我省部分乡村旅游建设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荒废,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闲置,周边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2.2 旅游项目同质化问题突出

由于缺少有效的整体规划,黑龙江省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都是以经营者自己的想法为中心,而这些经营者普遍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往往是“一帮哄”的形式开发旅游产品。从全省看,个性化、特色化的主题乡村旅游项目不多,大都是农家乐、采摘游、垂钓、休闲等传统项目,甚至基本未进行过创意设计可研,重复仿造,导致旅游产品层次低下,“千乡一面”的景观时常出现。虽然也有一些新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涌现,但总体来看其开发和体验仍然缺乏创新,雷同单一的现状对于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长远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3 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不够

乡村旅游的游客大都是城市居民,而城市居民选择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想吃几顿农家菜,摘几颗农村果蔬,住一晚乡村民居,他们选择乡村旅游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体验不一样的乡土文化,如果乡村旅游项目做的和城市旅游项目没什么区别,那么注定是难以吸引城市游客的。而黑龙江省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在开发时,过分注重人工建设,而忽视了乡村民俗、地方农事节庆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认识还停留在吃农家饭、看农村风景上,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单调乏味,不能吸引游客的兴趣和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同时,随着年轻人逐渐进城务工、购买房产,导致部分乡土文化、特有文化、农事民俗面临着传承消失的危险。

2.4 缺乏专业人才

乡村旅游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专业的规划人才不足,虽然有专门的机构开展规划研究,但针对乡村旅游规划的还比较少;缺乏专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根据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偏年轻化,管理经验缺乏,水平有限,部分管理人员对服务质量漠不关心,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缺乏服务人才,目前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当地的居民,文化水平有限,而这些从业人员由于经济收入有限,所以流动性较大。为缓解用工压力,许多经营者都是临时雇佣,不经培训直接上岗,导致服务水平不高,影响景区进一步发展。

2.5 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是乡村旅游经营者只注重当前的短期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在经营管理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不强,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是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随地抛弃垃圾和污水,而农村生态环境本就脆弱,因此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三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远低于城市,公厕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因素之一。

3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3.1 政策优势

黑龙江省一直重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013年6月,黑龙江省旅游局发布了《黑龙江省旅游局关于开展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的通知》(黑旅办发〔2013〕34号),规范了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创建的标准、程序等,促进了省内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2017年12月《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发布,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中提出要“优化提升乡村旅游,挖掘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潜力”,并设了四个专栏就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要求。

3.2 资源优势

3.2.1 旅游景区资源。黑龙江省旅游景区近年来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黑龙江省共有449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家5A级景区,105家4A级景区,3A级以下的景区共有339家,其中60%~70%都分布在农村地区。

3.2.2 生态环境资源。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共有5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者同样位居全国首位。全省湿地面积占全国11%,位居全国首位,有大小湖泊640个;黑龙江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145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十种。

3.2.3 农业资源。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土质肥沃,气候雨热同季,农产品品质极高。黑龙江省也是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一望无际的万亩良田,具有极高的游览和参观考察价值。

3.2.4冰雪资源。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的省份,冬季漫长达6个月。黑龙江省降雪量大、雪期长,海拔1 000米以上适合滑雪的山峰有100多座,滑雪期更是长达4个月之久,是中国滑雪运动资源最为密集的省份。除了滑雪运动,充足的雪量和高品质的积雪,也造就了景观奇特的雪景,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

3.3 文化优势

黑龙江省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分布在68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各民族在饮食、服饰、节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各民族都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遗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文化底蕴。此外,金源文化、闯关东文化、抗联红色文化、农垦文化、北大荒精神、知青文化、铁人精神等,这些近代文化和先进精神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支撑。

4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4.1 强化规划设计

乡村旅游项目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深挖当地的乡土特色,同时要协调好旅游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生态环境不遭到大破坏的前提下,有效规划。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出面协调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做到开发一处,特色一处,避免大范围的同质化旅游产品出现;二是建立乡村旅游准入标准,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的管理,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经营进行监督;三是加强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推进旅游型特色村镇建设。

4.2 深挖文化内涵

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才能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黑龙江省当前乡村旅游产品对文化的挖掘还比较浅,如少数民族文化、金源文化、闯关东文化、农垦文化、知青文化、红色抗联文化等都还处在整合度低、宣传少的状态。急需以区域为单元,深挖单元内的各种文化底蕴和内涵,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拓展和建设,使其成为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增长点。民俗文化的开发应因地制宜,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边开发边保护。

4.3 培养专业人才

一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地方高校和旅游研究机构合作,有计划地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采用与国内专业高校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培训,逐步将管理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思维理念,具有整体意识、市场意识,善于管理,能够不断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强化服务人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旅游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同时开展礼仪培训,为乡村旅游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文化奠定基础。

4.4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时,要以“绿色发展”为指导,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一定要予以取缔。强化景区内外管理和清洁用具投放,使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生产垃圾等污染物能够得到集中和有效收集,避免小范围的片源污染,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厕所”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营造“绿色生态”的农村新环境。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旅游文化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