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手段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2-24 07:15元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互联网+院校

元媛

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2017 年12 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贺信中指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此次大会以“发展国家数字经济、携手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加深了国内教育事业互联网技术与数字经济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国内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运用“互联网+”技术对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明晰。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主要包括专业教师为学生传授会计政策、会计理论、会计技能以及预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应充分掌握教师所传授的会计知识,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当前,高职院校传统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弊端,学校需顺应时代发展对其进行改革,为国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互联网+”教学手段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线下教学的影响

1.“互联网+”促进会计理论加速延伸

会计工作具体是指从业者对经济活动确认、记录、计算的过程。而传统的会计工作以核算为中心,以货币计量为单位。“互联网+”教学手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转变。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网络技术后,通过移动客户端就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与传统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相比较,“互联网+”教学不仅优势凸显,还改变了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此外,“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的扩展也有一定影响。

(1)会计核算与监督对象的拓展。

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的会计核算职能越来越全面,除特定会计主体之外的经济活动,其监督与核算的对象还包括监管机构、供应商以及客户等,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2)会计监督时间的变化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从业者对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发生了转移。传统的会计监督工作多是在事后,而若与新技术相结合,则可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核算、业绩统计与监督,工作顺序由事后转入事前或者事中。

(3)会计基础面临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会计主体,一些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扩张。在网络环境下,虚拟企业期限不确定,部分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短,实现既定目标后会立即解散企业。货币计量作为统一计量单位也得到了扩展,货币计量价值的变化虽然不能涵盖所有利益相关者,但却反映了企业组织成长的潜力与发展的创新能力。

2.“互联网+”发展促进流程再造,云会计应用广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兴起了互联网云会计的概念。云会计涵盖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因数据类型复杂繁多,导致信息过载问题的发生概率也大幅提升。云会计与传统会计存在较大区别,其数据来源于非结构数据和半结构数据,产生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异质需求。而传统会计数据则来源于结构化数据,要确认经济活动、详细登记活动环节、向财务报告产生的费用,以此管控经济活动成本、评估业务成绩,所以不存在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云会计、云计算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不但实现了传统会计的部分工作,还避免了会计流程发生“质变”。因此,企业改革传统会计时,还需考虑个性化管理、全面战略决策等方面的因素。

“互联网+”教学手段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1.忽视“互联网+”教学手段,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可依托移动终端在线上习得更多的财会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教师也可借此扩充教学时空,组织多元化教学,制订科学的考评机制,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有了全新认识,有的高职院校更是借助于“互联网+”建立网络平台,建设线上课程,但仍欠缺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急需思考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理念为主,教学时间和空间会受限制。而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全新会计教育教学模式,是与网络科学、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可通过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对会计软件等新兴技术的充分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化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加快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步伐。

2.“互联网+”准备不充分,会计教师转型滞后

与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相比较,新会计教育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优化,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可随时在线上交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应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探索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改革路径。“互联网+”技术大幅延伸了会计基础工作,使其工作重心、工作职能、核算对象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将“互联网+”技术与会计专业教学相结合,鼓励教师用新技术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线下教学中,授课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备课,但随着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转移。“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计算机软件操作、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安全维护等技能,将传统的会计教学逐渐向跨学科交叉研究转化。

传统会计工作事后的核算比较琐碎,当前,可借助网络的共享优势,将这些零碎的计算工作都放置在云会计中,这样不但能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实现了实时报账、审账。新时代背景下,专业教师应适当转换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从教育者变为学生的合作者或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将自己视为教育事业的服务者,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拓展业务视野,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夯实基础。然而,当前会计教师角色转换的不充分影响了教师转型的进程。另外,有的学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硬件升级迟缓,致使教师授课资料准备不充分,影响了教学效果。

3.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线下教学无法适应“互联网+”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与企业实际工作相差甚远,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有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传统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学生显得比较被动,教学手段很难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互动性、积极性。虽然国内已经有小部分高职院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新式课堂,还录制了会计教学课程,但多为专业课的试点,并未对专业课程产生实质性变革。如今企业会计工作内容增多,不仅包括基础会计核算,还要进行企业财务管控,线上软件的应用在会计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地位。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借助大数据强化专业教师的各项技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但这种新教学模式增加了会计教师的教学时间,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全面预算、财务分析、战略规划、税务等财务知识深度融合,为多元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

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任重道远,除了要全面推进网络课程外,还应逐渐添加论坛讨论、在线考核、测试等环节。这种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除了时间周期长外,还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短期内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种种困难使得高职院校推行此教学模式的意愿不够强烈。但从当前大数据发展速度来看,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仍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要对资料配置和教学模式全面升级,以持续提高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互联网+”教学手段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变革

1.推进教学改革,落实“互联网+”会计教育模式

新时代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对会计管理人员的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愈加严格。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加快实现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将“互联网+”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落到实处。

(1)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教材

“互联网+”技术使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资源也逐渐网络化,教学形式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迫使高职院校全方位变革教学机制。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需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进行创新性、开放性、系统性的改革,将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金融等相关学科相衔接。在会计学知识的传授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在实物模拟或案例分析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与思辨能力。在专业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组织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融合。

(2)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虽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会计业务,但两者的工作职责、流程完全不同。对于经济活动各项数据的采集、记录、比对和分析,会计信息化要比会计电算化更有优势。会计信息化是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集成性、实时性的优势,为会计从业者提供多元化的数据分析。随着高职院校对“专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会计教育教学工作不再将专业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更重视专业知识与会计软件操作、开发、维护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综合操作能力和对系统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能力。

2.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完善会计教育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管理工作具体指该专业教师运用科学的手段、方法,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教学资源进行协调分配。“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使其增强筛选网络资源的能力,强化网络管理意识。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不足,师资建设也缺乏一定的信息化应用与操作基础,导致在网络课程建设后期,师资团队利用新技术进行管理的意愿不强,未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学习氛围。

(1)提升创新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有利于拓展师生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新时代背景下,专业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对高职院校教师夯实专业知识、提高管理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促使教师深入分析会计行业、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改进会计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2)提高合作精神、开阔视野

基于“互联网+”技术对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团队。团队成员必须是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高职院校应响应国家关于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的号召,通过发挥科研团队的智慧实现“互联网+”与会计专业教学的融合。会计专业教师要紧随改革潮流,在探索教学改革方向的同时,努力拓宽自身视野,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3.优化网络课程设计,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互联网+”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变革的核心技术。网络课程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平台中占有主体位置,而课程设计是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凸显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互联网+”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的结合可导致会计数据碎片化,学习者会面临海量信息,对此,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使其科学、准确地收集信息。另外,“互联网+”可使差异化学习变为现实。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职院校应加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网络平台建设,依据网络平台构建原则,由低到高、由用户层到服务层,再到程序层进行建设。平台至少要包括基础管理层、虚拟服务器层、中间服务层等多个层次设计,层次划分应清晰分明。其中,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网络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的是以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虚拟服务器层、中间件服务层等。用户层、程序层、服务层都是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相关的层次。应用程序层涵盖了丰富的会计教学资源,以及众多的网络会计学习程序,且能够对软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层是实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网络平台与外部用户联系的主要窗口,除了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习资源,还具备师生互动的功能。而用户则指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师与学生。

结 论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和团队的支持。“互联网+”技术可对数据进行收集及处理,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不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空间限制,还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新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以学生成长为基本导向,创新教学方式,使“互联网+”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互联网+院校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