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助推语文单元教学

2023-02-24 08:37:02吴礼云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植物课文文章

吴礼云

主题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要求教师在主题线索的引领下进行连续的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单元主题、依托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试论主题单元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依托单元主题,开展阅读活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单元内的课文都围绕主题而编排,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单元主题是“观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这一主题设计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进入单元学习之前,先阅读一遍整个单元的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快速感知单元主题,做好单元预习工作。

教学第三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处处留心皆学问”主题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单元主题,发现单元内各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观察”的作用和意义。第三单元在课文选择和编排上都围绕“观察”展开,包含三首古诗和两篇现代文,从观察角度、观察顺序、观察方法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述观察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大有裨益。正式学习前,教师通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名人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观察的意义。教师对学生说:“其实不止科学家,观察对于语文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凡有成就的文学大师,无一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那么作家是怎样观察这个世界的,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课前,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本单元的所有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标记重点、难点部分,做好读书笔记,说一说每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也可以查阅一些与观察相关的其他课外书籍,分享更多的心得体会。布置活动任务后,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活动。除了教材上的课文,学生还找到《北方有棵树》《昆虫记》《植物观察日记》等多本课外读物,补充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出色地完成了单元预习任务,充实了语文课堂。

通过设计主题阅读活动,学生仔细预习了单元内的所有课文,发现了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感知了单元主题,为之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深化主题内涵,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和讨论,深化主题内涵,从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虽然第三单元所有课文都围绕“观察”展开,但每篇文章都有它独立的主旨、寓意和思想。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把握文章之间的内部联系,又要让学生明确文章之间的差异,充分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五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五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试着归纳一下单元中出现的观察方法及它们的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并选出一名代表上台阐述学习成果。学生经过深入阅读和群组讨论,最终找到问题答案。《暮江吟》《题西林壁》都从视觉的角度描写风景,前者强调同一角度的连续观察,写出了江边不同时段的美景,后者强调不同角度的全面观察,写出不同视角下的不同感受;《雪梅》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去观察,写出了雪和梅的特点;《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则强调长期的、连续的、细致的观察,并且更注重观察的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等。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充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阅读和理解课文,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成功找到问题答案,总结出观察的基本方法,深化单元的主题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挖掘单元内容,开展科学探究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知识,还能收获自然地理、历史哲学、生活常识等各种各样的知识。在开展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挖掘单元中的文本内容组织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活动,或通过小实验,验证文章描述是否正确,或深入调研,探索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或实地考察,对比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心中感悟与文章有何差异,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深化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作者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旷世名作,同时也向众人展示了其独特的观察方法,为后人学习提供了参考。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植物朋友的一生”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从种子阶段开始,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撰写植物观察日记。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植物,利用水培或者土培的方法进行种植,不仅向农民伯伯仔细地打听种植的方法,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网上查找种植资料。在学生的精心照料下,植物长势喜人,学生也能坚持不懈地每天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情况。最终,学生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完成了植物观察日记。在日记中,学生充分运用了单元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细致观察,连续观察,写作能力大幅提高。

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自己去探索、观察和体验生活及自然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更可以激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单元教学,组织社会实践

语文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在开展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将单元教学拓展到社会生活,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语文视野。

教学第三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观察”,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并指导学生活用教材上的方法。可以整体上观察植物园的风景,也可以仔细观察植物园的一角;可以选取园内一种感兴趣的植物进行观察,也可以具体观察植物的某一个部位。还可以观察园内出现的各种动物,探寻它们与植物的关系,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出一期植物园主题的黑板报。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仔细记录下观察对象的特征,还画下了具体的样子,标注每个部位的名称,做成示意图。为了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植物园的俯瞰图、建园信息、历史背景、作用价值等各种信息,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素材,制作了一期精彩的黑板报。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和运用知识的平台,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将语文课堂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丰富和拓展语文单元教学。

总之,语文主题单元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本着开放性、多元化、实用性原则,顺应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要求,符合语文学习规律,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校内联系校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发展和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语文学习创设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植物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哦,不怕,不怕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