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玮晔
单元整体设计需要语文教师以系统性、规范性的教学观念编排教材中的单元内容,通常是以主题性的任务目标及文章的系列解读来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的。故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以单元各组成要素为导向,教师需创设真实情境,重组单元内容,关联教学任务,健全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实现高质量学习,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驱动下,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教材各单元的备课,离不开教师系统性的分析、规范性的选择。教师要想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可以在分析教材各单元的基础上进行重组、调节,整合单元前后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的递进、能力的增长。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为典型的写作单元,教师在构建单元整体的学习任务群时,要将单元教学中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据此,第一步是确定单元主题“我经历了一件事”,主题在单元学习任务中起到统帅全局的作用,师生的教学活动与目标也是依此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回想现实中所经历的事情,关注人们在当时的言行,品悟生活的内涵。第二步是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将单元分解成四个任务点:一是“留意生活细节”,单元教学引入、阅读《爬天都峰》和思考“初试身手”,教师将这些单元要素重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以此推进《爬天都峰》单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捕捉事件,积累写作素材;二是在“初试身手”的练习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方法,概述内容;三是“探究生活”,以《麻雀》一文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悟动物的灵性美,反思课文背后的意义;四是整合单元主题,将已学过的课文与“交流平台”进行组合,引导学生阐述心得,由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步是引导学生观察单元教材中的插图,阅读习作例文,丰富学生的写作视角,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
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整合不同的内容要素,可以避免一文、一课、一练习的断层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为有效推进单元教学,教师应根据各单元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该单元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在目标指引下,也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有《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几篇诗文,这些诗文彼此间都有相似的点,它们都包含爱国主义、高尚人格等方面的内容。在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确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以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精神,感受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和爱国者的人格魅力。在确定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更多相关的视频、诗文、图片等材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可以组织学生查阅并分享相关的名人故事,让学生在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同时,能以人物高尚的品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理清单元内容,确定清晰且明确的单元目标,这对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主体的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目标教学的带领下,推进语文知识的实践,自主确立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安排,并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满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突显教学的连贯性、学生的适应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运用方法表现人物的某个特点。根据语文要素,教师要带动学生在关联性任务群中搭建学习支架,有层次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人物资料单,而在人物资料单的规划上教师不能给学生指定设计,要鼓励学生自主安排内容,懂得从单元文章中学习作者的人物观察法,进行提炼和总结,完善自己的人物资料单。另外,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具有循序渐进的关联性,具体可以从两个阶段出发: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横向出发,在这里学生一般会从人物的外貌、年龄、职业、兴趣等内容进行表层记录,先形成单元文章中的作者视角,自主设计观察的顺序和方向。从文章作者的描写角度记录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思路、搭建知识迁移的桥梁,形成语言的思维逻辑,实现学生的语言输出,达成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第二阶段的任务是纵向的,它关联着第一阶段的任务,可以进一步实现学生课内知识支架的逐步外移,并将生活中的实际人物作为观察基础,修正人物资料单的不足,补充更充实的情感性文字。学生在自主设计时,能够将课上所学进行二次创新,且刻画人物更加全面、深入。
设计关联性的任务,不仅有助于教师充实单元教学内容、优化环节设置,还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思维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和创设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还原“真实情境”,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入合理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的整体设计是从真实生活场景出发,教师在导入整体单元时,要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要求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和体会到的人间亲情记录下来,并以“我的家人班级作品展”为情境任务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可以将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知识转化为情境任务,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探究,进而提炼内容要点,总结个人心得,形成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塑造自己的思维结构。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会也随之变化,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情境展开习作练习,利用文字语言更好地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创设真实情境不仅可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推动学生深度理解课本内容,获得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还可以促成学生学习从教材到真实世界的过渡,让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知识。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基于素养教育的目标进行扩展的,单元教学中具体的情境、任务、过程等,都是构成单元课堂的重要结构形式。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任务之后,要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评价就成了审视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
教师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有助于解决学生外显、可视化的学习问题,同时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情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形式之一。如,在某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班级讨论会,并以小组的形式围绕评价该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优缺点、评价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小组互评单元学习心得、教师评价单元整体教学等内容进行讨论。在单元整体教学结束后,教师及时开展多元评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反思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从而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高效课堂。
总之,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关联性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建立多元评价,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提高课堂质效的同时,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