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川 李 凤 赵俊梅 杨洪玉 王素雅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42)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其隐性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如何高效挖掘和培育思政素养受到高职英语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校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一定成效。我们经过多年探索,研究总结出“一体两翼三段四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旨在培育和提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民族自豪”“文化自信”“社会责任”“职业精神”“人格修养”五大思政核心素养,推进思政素养与英语素养目标双向融合与统一,以期为其他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并从战略举措、重点任务、目标要求与内容重点、教学体系设计、结合专业特点、教学过程融入、师资、理念与能力、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对课程思政实施提出宏观指导与要求。孙有中(2020)[2]认为英语课程发挥立德树人独特作用在于:了解并学会用英语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并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异同。文秋芳(2021)[3]将外语课程思政内涵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徐锦芬(2021)[4]提出英语课程思政就是要将育人的内容、要求、原则和英语课程有机结合,与课程知识的构建系统科学融合。崔靖靖(2022)[5]从挖掘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出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时代内涵: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段维军(2022)[6]强调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注重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培育,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词在知网总库搜索,截至2023年3月9日,共有文章3.6万篇,大多发表于2017年以后。以“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词的文章有2082篇,主要着眼于英语学科对课程思政的宏观探讨或英语专业相关人才培养层面。另外,“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相关文章807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相关文章134篇,但是相关文章大多没有阐明“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独有特性,没有凸显公共英语区分于专业英语的鲜明特征。
综合《纲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7](以下简称《高职英语课标》)及英语类专家学者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各种观点,笔者认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主线在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英语核心素养培育和思政素养培育两翼全方位育人,通过设计英语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磨课程思政和英语语言的结合点,巧妙融合课程思政内容。结合公共英语覆盖面广和隐形课程特征,把高职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主题内容模块与课程思政模块有机结合,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多元文化思维能力、职业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基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我们创设出“一体两翼三段四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英语核心素养培育和思政素养培育两翼全方位育人,借助“学-思-践”三段式课程思政策略和“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步教学法实施,达到螺旋上升、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近几年,学生在英语AB级考试、校内英语类技能大赛、省部级以上英语类和专业类技能大赛成绩取得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职学生生源具有多样性特点,个体差异较大,学习习惯不佳,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语言学习全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多模态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师生可以共建课程思政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基于职业院校公共英语特点,把《高职英语课标》中的四大核心素养——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和思政素养相结合,将育人目标定义为: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文化自信,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职业和道德修养,培养工匠精神。在育人目标指导下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并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办学特点细化课程内涵建设,结合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英语主题内容,融合人格修养、职业精神、社会责任、工匠精神、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等课程思政素养模块,通过不同主题情境的教学活动达到学科素养和育人目标的融合发展。
通过学习、反思、实践三段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螺旋式提升培养,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融入英语课程教学全过程。
兼顾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顶层设计。课标基础涵盖三个主题类别(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八个专题(人文底蕴、职业规划、职业精神、社会责任、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生态环境、职场环境)、27个主要话题以及多个职场情景。根据主体类别和专题等设计教学体系,梳理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完善课程内容。基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特点,梳理课标中涉及的学科素养和课程思政主题有机结合的切入点,按照年级大单元集体备课,确定每单元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切入点包括岗位需求切入、时事内容切入、职业素养切入和专业结合切入。例如,基于国际时政、大国外交、着眼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可以通过新增国内外热点话题、线上学习强国每日一词拓展内容,深化思政元素内涵。在英语阅读、讨论与课堂学习等环节,有效融入建党百年纪念活动、孟晚舟回家、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英语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认同我国制度、文化,理解中国之治的优势与特色,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提出中国方案,有效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思想品德形于外而源于内,内心有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外在就有什么样的表现。反思、内化所学内容,即“思”。教师为学生搭建各种参赛、活动的平台,辅之以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内化升华课上内容,点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入思考的热情。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重构,指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探索有效途径,体现了英语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具体反思、内化的方法可以通过小报复盘法、小组讨论法、视频项目发送等。课上,布置演讲任务“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或者写作任务“The Beauty of My Hometown”(美丽家乡)等,要求学生完成项目作业,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的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根据地方特色、学校办学要求,细化内涵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带动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组织暑期实践活动,如参观中国70年建国成就展览、抗日英雄纪念馆、京西红色基地、首都博物馆、中国民间艺术馆等,让学生用英文给外教及留学生介绍所闻、所见及所想,感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斗争、伟大革命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组织全英文浸入式夏令营,中外教组织开展全英文浸入式训练,带领学生动手做非遗、用英文讲非遗、设计文创实践,辅以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强化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思辨思维,内化课程思政内涵。
学生通过“做中学”不断成长。第一,参加中外教合作教学的学训课。有专业背景的外教和中教一起给学生在汽车实训室上课,使实际操作与语言学习融为一体,学生在边听指令边操作的真实应用外语的学习环境中,自然习得外语,同时掌握机器维修、调试的操作规范。学生不仅自然习得外语表达,又领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第二,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把博物馆主题学习实践转为线上实践。开展专题讲座、云游博物馆、英语趣配音等活动,教师创立用英语讲中国传统文化订阅号,整合丰富课外资源,把中国四大发明、古代思想家、英文版《西游记》等英文小视频推给学生,丰富学生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素材。同时,以“公共英语基础必修课+选修课+常态化竞赛”三线并行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形成“集体备赛、互助共赢”的良好学习生态。
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模式主要采用“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步法。教师首先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程思政与教学的融合点,实施教学内容,并在课后通过引导升华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市场营销专业一节主题为Product Introduction(产品推介)的公共英语视听说课上,教师首先分析主题融入思政素材,贯穿始终的是华为手机推介,注重设计融合点,使学生在学习并练习产品推介英文语言的同时,了解民族品牌华为产品的强大性能,强化学生对民族品牌的认可度。结合所学专业技能与双语知识学以致用,育训结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华为手机的性能,学会用英文介绍产品,通过实际英文销售训练体验中国品牌的良好用户口碑和技术创新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品牌发展,升华主题,鼓励学生夯实双语职业素养,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做到学做一体、知行合一,助力中国产品国际化。
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内容分为基于知识能力目标的显性评价和思政目标的隐形评价。显性评价在语言学习、输入、输出过程中,除了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否达到的角度评价外,还要加入对于语言承载内容思想性的评价,关注为学生选取的素材是否合适,是否能体现我国的价值观,是否能赋予“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与价值。至于隐性评价,由于造成学生行为的元素复杂,难以找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直接对应学生某种必然行动结果的内容,但可以借助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方式,从日常生活、偶然事件、社交平台等多角度,长期对学生的点滴行为进行评价,可以使用多终端的平台建构全场景的评价体系,从过程记录、量化反馈、开放多元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以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形成学业诊断报告单、综合课程报告单、综合素质报告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使评价动态化、多元化。课程建立“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学院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立体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成果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
“一体两翼三段四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源自我们多年的积淀,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引入最新的英语知识和课程思政切合点,结合时事,不断更新热点话题,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同时,全面带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能更好地促进“三教改革”,体现英语课堂价值引领,凸显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