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燕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1]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互联网已深入大学生日常,成为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以及娱乐休闲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能否借助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建设好网络资源库并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时代发展诉求,也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运用网络新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已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政课的重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建立研究生思政课特有的网络资源库,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学能力、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网络资源库是一个综合有机的资源系统。针对研究生理论基础已较为扎实并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实际情况,研究生思政课网络资源库主要侧重于打造专业资料库、课件库、案例库、学术问题库、文献资源库、课程试题库、网址资源库、共享软件库等各专题子系统库。同时,网络资源库的建立和运行需具备相应要素:首先要有一个可支撑的网络平台,它是资源库建立的“基站”,要具备必要的网址、电脑、硬软件和信息输入输出体系等;其次要有相应的资料来源,它是资源库的“营养补给”,包括资源库建设所需原材料以及文字文档、图片动画、音像视频资料等;最后,要有专门的管理维护,它是资源库的“护卫”,资源库建设过程及建成后都需要有相应系统、人员及制度来组织及调配库中的各种资源运用,使其正常运作,为教学服务。
研究生思政课网络资源库作为新媒体平台以及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手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便捷性好。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升级拓展,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资源库运用能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随时随处、课内课外均能登录查阅学习资料的效果,此外也能为教学管理者及时提供快捷资源访问,为学习使用者提供高效的存储学习管理。二是开放度高。资源是动态发展并不断持续补充完善的,因而资源库建设因资源自身具有的属性特质,也具备常态化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系统升级、材料更新的优势。三是覆盖面广。一方面,资源库建设的材料收集具有广泛性,涉及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比如专业论文、时事政治、图片影音等都在可选择可利用的范围之内,但也注意保证筛选材料的准确科学,既适合研究生学习特点又能真正为授课教师所使用;另一方面,资源库建设的主旨是面对整个教学体系的开放流动系统,面向广大师生普及而不是偏于一隅或仅限于某些群体。
高校研究生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有其特殊规律,在构建高校研究生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库过程中,要遵循必要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建设。
在信息时代变革浪潮中,经检索、整合、加工后的网络材料是否能灵活运用服务于教学,往往是评价资源库优劣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加快进行更新完善。所以高校思政课在资源库开发过程中,要遵循方便实用这一原则,增强资源库的使用率和实用性。在建设网络资源库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学习模块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同时,在资源库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便捷简单,尽量选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及通用软件等,当发生故障时,不但能迅速排除也可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便于资源库后续维修及进一步改造。此外,还应充分考虑资源库运行后的可扩展需求,减少平台运营成本。为避免重复建设,在资源库构建之前,需要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强调系统的标准化、统一化,使其能满足教学需要。只有运营成本低、实用性强及接受高,才是思政课网络资源库建设优劣的衡量尺度和标准。
当前,各高校校园网多采用光纤通信连接,以大品牌核心交换机来支持网络运行,由于使用了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大容量硬盘等硬件设备,使得校园网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不但快捷迅速且存储容量大、获取资料精准;加上与信息网络实现了高速互联,密集数据交换畅通,因而随着校园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也不断注重利用网络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也为建设好思政课网络资源库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资源库是建立资源库的最终目标”[3],因此,要遵循物尽其用、合理共享的原则,用好在校园网支持下建立的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资源图书馆、思想政治文献网络阅览室、网络计算机教室等,形成一个能提供研究生思政课进行网络资源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第一,作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储备平台,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强调共建共享,即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协同机制。各高校要彰显办学特色和地域优势,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好本地区优秀地域文化及其他资源,提供高品质的教学素材。通过建设与整合课程资源库、教学平台、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二,坚持全面开放的原则。注重将收集整理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网络使其普及于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区域内的师生可以不分时段和地点,通过平台自由快速地获取需要的资源,并能不受限制地将本校或其他学校有价值的资源公开发布于网络平台。因此,要积极组织开展网络资源库建设交流的专栏及论坛,比如“云”学习参观、开放学习等,使资源库开发和运用实现“零障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线教育、网络资源开发运用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国内外许多高校纷纷在互联网上推送优秀课程与优质资源,形成了被学术界赞誉的“波澜壮阔的开放教育资源”浪潮。
在国内,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体系的结合,“微课”“慕课”“网络精品课”这种在线教学方式被广泛使用。自20 世纪90 年代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已相继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多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学试点。近年来,全国上千所高校均建有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或在线学习中心,拥有超过百万注册学生,“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引入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趋势及热潮。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创新建设与推广运用等方面成果也日益增多,网上教学资源系统日趋成熟。
相对而言,外国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与平台建设起步较早,因而比较成熟和完善,其关于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等与思政课类似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建设方式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丰富多样。譬如,强调课程网络资源发布过程的标准化、准确化,重视师生沟通并强调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严格规定审查程序使共享网络教学资源更规范与便捷,提高课程网站的性能和强化节约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本,等等。这些外国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经验,为国内高校研究生思政课高质量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高校思政课精品教学资源库建设虽已取得良好成效,但总体而言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定位不清晰,盲目建设较为突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大环境中,许多高校均开通了专用微博、微信、互联网论坛、公众号等思政网络课资源库平台。然而,由于缺少一个统筹高效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资源总合,部分高校各行其道的封闭式管理就会带来资源库建设的弊端:一是未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各高校教育水平、办学定位不一,但在进行资源库建设时,有些高校却往往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经验,与自身实际相脱离,导致资源库质量不高;二是各平台内容特色不鲜明,因吸引力不强而导致学生访问较少,造成资源库运营浪费;三是资源库建设未形成统一标准,碎片化严重。现有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大多是依校本实际“量身定做”的自创和安排,使得各高校开发的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比如资源代码不一致、技术指标不一样等,形成信息“孤岛”,缺乏兼容性。
第二,缺少地域特色鲜明的思政课高质量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同质化及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突出。提高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实效必须建立健全规模良好、层次优化的网络资源共享机制。由于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尚存在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因此各高校应立足本地,分析实际情况,挖掘所属区域的优势特色,使其成为构建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的有利条件。此外,现有部分教学资源库建设仍缺乏对地区优质资源的系统整合,特别是缺少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与思政元素的深入发掘、开发与应用,因而导致资源库建设地域特色不突出、适用性不强,未能很好地满足和推进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需要,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西南、西北地区,更是缺少有特色的区域性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第三,缺乏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好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需要不同部门、单位或有不同特长的个体之间进行合作共建。当前,由于主客观原因,仍存在着知识传播者与技术开发者在思政课网络资源库建设中“两张皮”的背离现象。一方面,就知识传播者即教师而言,一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信息技术了解掌握不多等原因,课程信息资源开发主要由思政课教师自行进行,在技术方面不可避免存在弱项,导致资源库质量差强人意;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将资源库建设任务全盘交给专业技术人士,但他们对思政课学科知识掌握不深,导致资源库建设出现有技术支撑但材料内容不精的现象。
第四,重形式、轻内涵。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网络资源库平台,能把单调乏味的文字、语言变成图片、视频、动画和其他形式的在线学习。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单调呆板等问题;通过在线学习与多媒体相结合,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使得所教理论知识更直观明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线上学习也容易使部分学生出现思想偏差,产生学习只重形式而轻理论、轻内涵的臆想,出现冲淡学习重点、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另外,由于打破了传统课堂限制,在网上点开“MOOC”等网络资源之后,学生也易于产生认为只要欣赏视频、倾听音乐等资源并单纯完成教师安排的观摩任务即可的思想,学习泛于表面化,缺乏深入的思政课程知识掌握及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首先,要以课程名称、教学大纲、教学工具、课本、教学案例、阅读书目和实践要求为重要组成元素,创建思政课教学网络资源完整模块,并通过教师博客、班级博客、学生论坛等多种方式实现与其他课程的资源共享,将这些资源充分整合,形成综合教学资源库。通过搭建区域乃至全国共享优质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实现师生跨地区、跨校际的互动交流,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是通过运用好基于网上资源信息和课程网站内容整合后形成的资源库,使之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当前,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是集教务管理系统和图书馆于一体、结合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其他系列教学资源为一体的平台协同体,因此,要以现有校园网为依托,构建好“互联网+思政课程”的网络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教学;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建立区域性教育信息资源库、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模式改革等措施,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用,促进高校思政课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首先,推进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一是要突破校际间的藩篱,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平台,结合区域办学特点,把课程以模块形式融入共享平台中。二是各地区高校的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协调,各相关部门、各高校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区域内优秀思政课资源库的共建与发展。三是设计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快速整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建立高效便捷的资源共享体系。四是加快各高校思政课资源库建设的交流与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运用好各地区不同的优质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不仅是一种珍贵的历史资源,也是一种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地区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当地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教材,也能作为地方特色校园文化载体,对高校课程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地域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特色和教育价值,因而构建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要加强把区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分类,并融入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模块中,切实提升思政课内涵及丰富网络资源。
首先,打造一支知识精深、技术精良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团队,以优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的主体,要注重通过操作指导、网络使用、资源分类整理等技术指导,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实操能力及网络素质;要做到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常态化,各高校要经常举行座谈会,探讨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有关问题,共享教学经验、互通有无,达到不断改进优质网络资源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效果。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效显著者相应资助和奖励,同时充分调动专家名师,汇集更多力量参与到资源库建设中来,增强思政课网络资源库建设的力量。
其次,发挥好思政课教学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思政课名师及名师工作室是推动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力保障,思政课名师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他们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引导者,而依托思政课名师建设的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是培养好师资队伍、推动资源库建设发展的有效助力。思政课名师及名师工作室要自觉发挥“领头雁”作用,把研究生思政课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创新教学成果、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各高校要相应地建立长效建设及监督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好高校思政课网络资源库。
建立审核机制,对收集信息进行精细化的筛选、加工及整合,确保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将质量放在首位。同时,要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管理机制,保证其运行及使用。上传网络平台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均确保要由专业人士进行内容审核,并给定试用期,使师生可定期开展思政课资源的评估。利用评价更新机制,通过不断地修正完善,形成完整的建设体系,促进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持续稳定发展。
此外,加强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共鸣,利用网络资源库海量信息,加强思政课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学习运用网络大数据技术分析资源库各种资料的针对性,因材施教,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激励学生思政课知识学习与深度思考相结合的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