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夯实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3-02-24 05:28张金国
唯实 2023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基础企业

张金国

强大的制造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制造业强不强,关键是看产业基础能力强不强,是看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以及产业技术基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强不强。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作支撑,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难以保障,竞争力也难以有效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基本态势,应紧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大力度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不断夯实制造强省的根基。

江苏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5.8%,占比全国最高。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梳理产业链技术短板和薄弱环节,动态更新筛选出对外依存度高、断供风险大的“卡脖子”技术(产品),通过揭榜挂帅、事前事中支持等方式组织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19年以来,累计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近200个,超过80%的攻关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高质量大尺寸氮化镓单晶衬底、T1100级高强度高模碳纤维等多项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打破国外封锁。在载人航天、大飞机、深海探测、高铁动车组等一批大国重器上均有“江苏制造”身影。目前,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0%左右,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等7条产业链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

实施一批工业强基重大项目。累计承担国家强基项目74项,数量全国第一。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方面,江苏恒立液压有限公司突破大型挖掘机用泵阀高精密液压铸件制造难点,实现自主研发和批量化生产,燃油经济性和操控精准性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关键基础材料方面,南钢集团建成海洋工程及能源装备用特殊钢材热处理线,产品相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在先进基础工艺方面,中芯长电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发的高密度硅片级凸块加工技术,使先进工艺芯片实现先进倒装封装,在缩小了芯片封装尺寸的同时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与稳定性,加工良率和一致性等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产业技术基础体系方面,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非金属矿物材料研发、应用、检测、标准化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填补了国内非金属矿物材料新产品开发、工程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及检测能力和条件的空白。

一批创新产品进入供应链体系。发布年度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全面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及保险补偿政策,综合运用预留份额、优先采购等方式,支持推动产业基础领域新技术新产品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每年支持400个左右重点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累计推广2184项新技术新产品和859项信创产品。

创新支撑能力有所增强。突出重点产业领域,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整合创新资源,组建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个,累计申请专利100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超500项。深入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700多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2000家。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推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向产业基础技术和产品聚焦。如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收购美国超融合软件厂商Maxta,成功研发国产通用云操作系统安超OS,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江苏产业基础能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江苏产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但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较多短板。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落后,国产化水平较低,高技术船舶核心零部件及关键配套设备、工业机器人用高精密减速器和伺服电机等仍有很大比重依赖进口,物联网虽有部分技术取得突破,但核心技术大部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产业链两端的识别感知和智能处理技术水平差距显著。

有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缺乏。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势头良好,但对产业链控制力和竞争力有较大影响的国际一流企业和单项冠军偏少。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缺少像华为、中兴等对产业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整机终端企业;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与新松机器人及国外机器人巨头企业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难以起到行业引领作用。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较大压力。江苏制造业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许多产品、装备、材料仍需要进口。江苏前期排出的两百余项替代需求信息中有6成以上产品供应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短期看,疫情蔓延导致部分依赖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出现供应紧张;长期看,美欧等发达国家不断在高端技术领域进行封锁,核心零部件等面临断供风险。此外,受产业基础能力制约,部分优势产业仍显现出层次偏低、低附加值锁定等问题,难以对全产业形成有力的牵引。如集成电路行业的长电科技有限公司收入已位居全球第三,但其利润率尚不及排名第一日月光的1/8。

产业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相对于先进国家和地区,江苏产业基础研究能力仍显不足,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只有5%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数量少,重大研究创新平台缺乏;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研究院所、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协同推进产业基础研究成效不明显,在关键优势领域缺乏类似鹏城实验室等新型创新平台。江苏虽高校资源丰富,但从事基础性研究人才和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师、技能型产业工人供给,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优化。

提升江苏产业基础能力的对策措施

大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统筹产业链关键环节基础能力建设、价值链升级、供应链安全与合作,围绕核心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高端纺织、汽车及零部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细化梳理“卡脖子”技术产品,集中力量组织技术攻关。探索“链主”企业出题机制,支持基础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软件企业与产业链下游应用企业协同攻关,力争在高端芯片、高端液压件、超精密控制器等重要基础领域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作用,提升创新能力,更多承担攻关任务、多出创新成果。

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推动政府研发投入和社会资金更加聚焦基础研究领域,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用,注重加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衔接,更加聚焦基础学科和前沿探索,加强研究成果开放共享。进一步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实验室资源和人才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跨学科、跨区域的共建共研共享机制。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基础研究特点的成果评价机制和职称评定制度,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推进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建设。围绕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重点领域,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建包含试验验证、检验检测认证和标准制(修)订等功能的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夯实质量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技术服务水平。围绕重点工艺环节,积极探索区域性(共享)工艺中心共建共享的有效实现形式,提升集群产业基础工艺水平。鼓励骨干企业、工业园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基础信息化服务平台,支持基础企业加强与整机(系统)企业紧密互动,完善工业基础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技术基础信息化服务水平,助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加快重点基础产品、工艺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综合运用重点项目实施带动、第三方机构市场化推动、首台套政策拉动等方式推进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要素对接、优质基础产品和先进工艺融会贯通。围绕重点领域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组织“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对接,重点支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推进“互联网+”“一条龙”等方面合作。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和产业合作对接,引导企业间密切联系、加强协作,提高产品、服务配套本地化比重。搭建军民基础技术转化应用平台,有效促进国防科技成果民用转化。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应用产业基础领域创新成果,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等主攻方向实施技术改造。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队伍。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基础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基础工业软件、基础技术和工艺等基础能力,加快培育国际化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新兴行业领军企业等链主企业,加快占据价值链上价值创造的最大环节,逐步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上由“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发挥核心企业“链主”作用,推动上中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支持核心制造企业服务化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攀升,向上中下游企业或者制造业同行提供专业化服务。围绕重大技术攻关、智能化改造、创新平台建设、高端并购等,持续提升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带动力。以提升基础产品、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等产业基础能力为目标,以世界“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为标杆,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做精做专做优产业链上关键环节及零部件产品,以技术和产品优势塑造竞争优势。

充分发挥第三方纽带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等机构充分发挥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推动基础材料、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围绕基础领域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搭建产业基础领域供需对接服务平台,提供行业信息、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引导相关企业深化合作,打通研发、设计、应用等各个环节,加快基础产品规模化应用。学习借鉴日本企业之间的“下请制”,引导大企业通过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形式,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共生共享的良好产业生态。

猜你喜欢
产业链基础企业
企业
“不等式”基础巩固
企业
企业
“整式”基础巩固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