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2020年,嵊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大幅度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不断完善,货物和游客运输量同比增幅出现较大变化(表1)。港口资源得港独优。集疏运高效网络加快构建,每年的货物吞吐量都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增长速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图1)。
图1 2016—2020年嵊泗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增长速度
表1 202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和游客运输量
2020年嵊泗六横镇上4家船舶修造企业共修理中外船舶832艘,比2019年增加了132艘,总产值出现大幅度的增幅,目前六横岛修船数量已创历史之最。其中,全年接纳修理各种外轮658艘,比2019年增加91艘,先后拥有20万吨级以上干船坞6座,并建造了大小不一与修造船舶相配套的舾装码头,成为中外船舶最理想的修造船基地。
目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力量。开辟光伏项目“绿色通道”,嵊泗供电公司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及时做好接入电网方案设计报告。对每一个电网进行现场勘察,量身打造并网方案,并全程提供指导、审查和验收调试工作。下一步,嵊泗将加强对光伏项目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光伏发电安全隐患,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海洋能资源潮汐能中,嵊泗可供建设潮汐电站的坝址有14处,装机容量为0.9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0.19亿千瓦时。坝址的平均潮差为2米以上,能量密度一般,其中潮流能分布的水道有3个,理论功率28.66万千瓦(表2)。
表2 嵊泗潮汐能各水道分布的能流密度及理论功率
旅游资源丰富,滨海旅游发展迅速。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如花鸟灯塔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花鸟乡灯塔村西北端,是我国重要的导航设施,对研究国际航海史、清末外交史具有深远意义。山海奇观摩崖石刻位于嵊泗枸杞乡里西村里西岗墩峰顶巨石上,是目前嵊泗发现最大,刻工较为精良的摩崖石刻之一;还有瀚海风情摩崖石刻、五龙鱼雷洞、泛波摩崖石刻、倚剑摩崖石刻、黄沙福寿宫东海龙云摩崖石刻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生态文明示范效应突出。
1.缺乏产业区块开发建设的主动权。总体来看,现有区块开发建设的主动权都不在嵊泗。马迹山区块面积较小,已建成的矿石中转基地一期、二期是宝武集团的业主码头。三期主要由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规划建设,尚未建成。目前,已在运行的项目功能简单,能与此关联的产业发展困难。小洋山岛全域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范围,主要由上海市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进行规划、建设。因此,现有项目留给嵊泗自贸片区产业建设地域不足。
2.产业协同谋划不足。部分产业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弱化。例如洋山保税港区委员会成立之初,协议约定安排舟山市和嵊泗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参与,2010年随着洋山保税港区委员会并入上海综保区,现进一步改组为上海自贸区委员会,洋山保税港区委员会已名存实亡,当地政府参与度越来越低。至今为止马迹山区块还没有正式、常规的协调机构,主要靠临时性的对接,长此以往,不利于发展。
3.各产业知名品牌产品较少,生产质量有待提高。嵊泗品牌产品相对较少,目前知名度较高的水产品仅有“东珠牌”速冻贻贝、“浪岗牌”卤汁贻贝、“黄龙牌”鱼粉。当前企业在品牌树立和商标注册上虽已有较高意识,但是对品牌和商标的宣传和维护力度还不够,尚缺乏对产品质量的规范与重视。当水产品供不应求时,有些生产者忙于应付订单,无暇关注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大打折扣,使嵊泗水产品在外的诚信度大大降低。
4.产业配套支撑不足。政策支撑不足以制约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嵊泗在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产业政策针对性及重点项目支持力度等方面弱于各滨海城市。生产生活配套不足阻碍了产业加速起飞。在产业中试孵化等生产配套领域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教育、医疗、文体设施、交通等生活配套领域存在较大缺口。
1.浙沪合作和“与沪同城”战略的深化。要深化浙沪合作和“与沪同城”战略,就要重点加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共规共建以及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深度对接,谋划大小洋山一体化开发建设,基本建成长三角一体化海上示范区。在洋山岛,推动区域开发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等项目建设,提升洋山港区吞吐能级,突出“水水中转”和保税政策优势。建设集装箱拼箱服务中心和空箱交换中心,打造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完善洋山港与外高桥港、长江沿线港口的“水水中转”集疏运体系,打造洋山集装箱江海联运中心。合作建设洋山LNG二期项目,做大做强油气储存、分拨、交易等业态,加快建设国际油气储运基地。谋划推进洋山区域整体开发,争取大小洋山港区全域进入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升级范围,为国际港口物流、集装箱中转集拼、保税加工增值、国际采购分拨、商贸金融保险等供应链培育发展空间。在马迹山岛,加快发展绿色港区,落实浙江自贸片区的招商引资策略,时刻关注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的建设进度,大力开展国际矿石保税、仓储、配矿、保值等业态,着力打造新型绿色环保、智能高效、功能齐全的国际配矿贸易基地。
2.推动新发展格局,寻找创新路径。洋山不仅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也是辐射和带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内部经济循环的重要枢纽,深化洋山合作将积极推动双循环格局。洋山作为全球性集装箱干线港,创新升级浙沪合作开发理念、模式、任务,高质量合作建设新一代全球集装箱干线港、培育增强新型高端航运服务全产业链。推进、引领、带动长三角港航一体化的示范意义十分显著,浙江要借力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得以深入参与和引领长三角一体化。
3.整合资源,强化自贸区发展。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海上示范区核心区。浙沪海上合作是长三角一体化最特色的合作和重要标志,是全球航运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和举措,是国家积极扩大高质量开放、创新建设两个自贸试验区的主阵地、主窗口,是浙江高端港航强省建设的重要契机和途径。为此,嵊泗在总体思路上,应坚持“四个密切呼应”,即与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密切呼应,作为港口建设与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在洋山区域的具体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密切呼应,作为核心港区与国际航运服务业发展在洋山区域的落实地。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密切呼应,作为自贸试验区升级建设、引领示范在洋山区域的实践点。与浙江港航强省建设密切呼应,作为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合作共赢并参与长三角港口集团建设的先手棋。高水平统筹,系统开展洋山区域开发研究与规划,进一步按照“突出重点、突出近期、突出项目”的导向,聚焦小洋山区域的规划、开发、整合、融入、升级。聚力“四个重大”,即重大方案研讨与制定实施、重大政策争取与创新先试、重大事项审批与程序优化、重大项目策划与招商引资。力争实现“三高目标”,即高效率深化洋山合作,高水平明确洋山区域开发战略定位、功能布局、政策体系及其与周边功能区的优势互补生态,高质量共力打造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洋山片区。
1.有限的空间资源限制产业规模化发展。嵊泗受到特殊区位、区情影响,建设用地受到基本生态控制线、新能源控制线、自然保护区控制线、海岸控制线等“铁线”限制。嵊泗因生态保护、能源安全、景观营造等需要,辖区地块开发强度、容积率等都受到严格管控,城市发展建设与管控矛盾突出。有限的空间资源限制了发展,科技含量低,产业基础设施差,流动资金不足,交通不便。
2.产业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利用以及带动效应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带动效应。如洋山港域已经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全球集装箱年吞吐量最大、最先进的港区。然而,巨大的吞吐量并没能带动洋山相关产业同步发展。除了集装箱在小洋山上、下或进、出,基本没有其他业务发生。因此,港城没有办法联动发展。小洋山至今仍是集装箱装卸码头和堆场,连专业意义上的集装箱场站都不是。国家、上海市给予诸多突破性政策支持洋山航运服务业发展,但成效尚不显著。各方期盼大小洋山联动发展,但尚未实质性开展。对于洋山片区发展现状、不足,亦需进一步梳理,研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作为今后创新发展的逻辑起点。再如马迹山岛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亚洲目前最大的矿石类中转散货港马迹山港就坐落于该岛西南面,但未能充分展现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所以应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鼓励本地企业、资本参与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区域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
结合嵊泗的特点,一是全面提升公交网络服务。持续加大交通设施投入,谋划推进水上飞机、直升机等站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南连舟岱、北通上海、融入长三角都市圈的综合交通枢纽,满足民生出行、海岛旅游、应急救援等多样性需求。二是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坚持建设、管理养护并重,以原油、集装箱、客(滚)等大型化、专业化泊位为重点,完善深水航道、防坡道、锚地等港口公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大型原码头建设。三是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深入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加快自动化码头、智慧港口建设。深化北斗、5G、物联网、区块链、智能控制等港口场景应用,打造港口云生态平台,提升区域型港口、港城、港航、集疏运协同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的智能化港口网络体系。加快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建设,完善海上5G通信实验网络平台,打造智能航运先行示范区。
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和海洋牧场建设。加强嵊泗海上风电、潮汐能等海洋能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打造嵊泗海洋新能源示范引领高地。积极推广“渔光互补”模式,探索开展多种能源集成的海上“嵊泗能源岛”建设。推进零(负)碳示范岛建设,在现有风电基础上加强“绿华岛”清洁能源布局,加快“花鸟岛”整岛电气化改造,打造双岛零(负)碳示范岛样板。推进海洋蓝色碳汇能力建设,扶持海水养殖业发展,丰富养殖品种,适时推出海上碳汇样板项目。多策并举,为风电建设保驾护航。
1.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嵊泗应立足本域实际,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的目标要求,遵循统筹全局、统一规划的整体思路,探索离岛共同富裕之路。政府部门应负责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决策和重点任务的统筹谋划,在全县产业布局、发展用地、资金扶持、政策制定、审批流程、产业链构建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2.龙头企业主导机制。应发挥嵊泗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吸引战略投资者,利用国内外资金,建设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分时序优先构筑服务平台,最终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和产业链上各类主体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
1.企业平台的整合。对嵊泗范围内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且发展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社区股份制企业等进行整合,创造更稳定、更具规模的产业发展平台。同时,结合嵊泗产业资源,吸引智力资源,推动创新孵化,打造具有实际应用落地的创新项目。推动企业以更全面完备的实力加入市场竞争中去,成为嵊泗发展过程中土地整备、项目建设、开发运营等各个环节中的中坚力量,更加有力地推动嵊泗的高质量发展。
2.重要资产的整合。嵊泗军产资源分布较多,应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嵊泗发展状况并结合市场时机需求,有计划、适量地投放土地市场,使土地一级市场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3.加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嵊泗作为浙沪合作的桥头堡,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浙沪合作的一系列重大项目、标杆项目的核心区域。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与沪一体化发展,高举浙沪海上合作示范区旗帜,在产业链、产业集群等方面与周边地区建立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地区合作机制,打造舟山北部发展新的引擎。
1.多方位加强人才培养。依托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同时联合日韩、北京、青岛、宁波等国内外海洋经济强区相关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鼓励相关院校开设与嵊泗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及课程,合建实训基地和专业研究基地,为嵊泗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精准引进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全力推进人才招引计划,加大招引力度,拓宽招引渠道。从提高人才安居、人才补贴待遇方面增强人才引进条件的吸引力。同时还要公平的对待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全力盘活人才的发现和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顶尖海洋科技、海岛旅游、海洋生物产业人才。拓展人才合作交流渠道,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互访机制和更多的合作交流平台。深入实施“名校优才引进计划”,专项招引优秀青年人才,加快打造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为青年人才到嵊泗初始创业、创业场租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