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皓然 周倩倩 梁珺成 袁大庆
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2413)
2(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29)
55Fe主要由两种稳定铁同位素(54Fe和56Fe)的中子活化反应产生,分别为54Fe(n,γ)55Fe和56Fe(n,2n)55Fe反应。由于铁是核反应堆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因此,在核反应堆和其他产生中子的核设施或装置中会产生大量的55Fe。环境中的55Fe主要来源为核反应堆放射性流出物的释放以及大气核武器试验。核事故、核后处理厂、放射化学和放射性标记实验室也可能向环境释放一定量的55Fe[1]。因此,对核设施及其排放中放射性的监测,通常需要测定55Fe活度[2]。在核设施退役过程中,为估计材料的放射性总量,也需要测量包括55Fe在内的多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3-5]。此外,55Fe标准源常被用于低能X射线探测器的能量和效率刻度[6-7]。上述应用均需要准确的55Fe核素活度标准,用于仪器刻度,保证仪器测量量值的准确一致。为研制55Fe标准,需准确测量55Fe核素活度。
55Fe为低能、难测放射性核素[3,8-9],通过纯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EC)衰变,至55Mn基态,伴随发射俄歇电子和低能X射线。对于55Fe的活度测量,可采用X射线探测器、流气正比计数器(Proportional Counter,PC)或 液 体 闪 烁 计 数 器(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er,LSC)[1,10-11]。其中X射线探测器测量依赖于刻度标准,无法实现对55Fe活度的绝对(直接)测量。PC和LSC可用于55Fe活度绝对测量,但PC的计数效率通常低于10%,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较高。而LSC测量具有4π立体角探测几何,样品无自吸收等特点,对55Fe计数效率可达50%以上,更适合于55Fe活度的高准确度测量。
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液闪三双符合比(Triple-to-double Coincidence Ratio,TDCR)计数器,结合TDCR效率计算方法[12-13],并对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量子效率非对称效应进行修正[14],从而实现55Fe核素活度的高准确度测量。
液闪TDCR计数器由光收集暗室和光电倍增管等部件组成。光收集暗室为圆柱状,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光室侧面开有三个孔用于放置PMT,其中任意两个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PMT选用英国ET公司的9235QB型。光收集室顶部开孔用于放入和取出液体闪烁样品,并由聚四氟乙烯塞封闭。此外,为了进一步避免光泄漏,光收集室被整体封闭在由铝合金制成的正六边形外壳中。液闪TDCR计数器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液闪TDCR计数器框图Fig.1 Diagram of liquid scintillation TDCR counter
液闪TDCR计数器输出3路脉冲信号,通过通道A、B和C输入到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选用意大利CAEN公司DT 5730数字化仪(500 MHz采样率,14位分辨),对脉冲信号进行高速数字化采集,应用数字脉冲处理(Digital Pulse Processing,DPP)技术,提取脉冲特征信息(包括脉冲幅度、到达时间等),并存储为列表模式(即逐事件获取和存储数据)文件中,用于后续离线分析。
信号处理部分,应用自主开发的TDCR信号处理软件,即TDCR软件电路[15],对脉冲信号时间戳施加扩展型公共死时间和符合分辨时间,并进行符合计数和死时间计算。该信号处理逻辑与法国亨利贝克勒尔国家实验室(Laboratoire National Henri Becquerel,LNHB)开发的MAC3符合模块类似[16]。经过TDCR信号处理,输出单路计数(记为A、B、C)、单路逻辑相加计数(计为S)、两重符合计数(记为AB、BC、CA)、两重符合逻辑相加计数(记为D)和三重符合计数(记为T)。此外,还输出总死时间tDT和总活时间tLT。
1.2.1 概述
本研究采用液闪TDCR方法,首先根据55Fe的核衰变与原子壳层数据,通过随机原子重排模型计算得到55Fe在闪烁液中的电子沉积谱,然后基于自由参数模型[17]对所有沉积电子的效率进行求和,得到55Fe的效率曲线,并对PMT量子效率非对称进行修正,从而实现55Fe核素活度的准确测量。
1.2.2 TDCR方法原理
TDCR方法是一种活度绝对(直接)测量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许多放射性核素的标准化[13]。该方法需要使用带有3个PMT的液闪计数器,即液闪TDCR计数器。一方面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三重符合计数率RT和两重符合逻辑相加计数率RD,另一方面,基于自由参数模型,理论计算得到相应的三重符合效率εT(λ)和两重符合逻辑相加效率εD(λ),其中,λ表示自由参数,定义为PMT的光阴极处产生单个光电子所需的粒子能量。最后,对于大量随机事件,三重符合计数率与两重符合计数率之比RTRD趋于计数效率之比,该比值定义为TDCR,见式(1):
通过求解上述方程,给出自由参数λ值,即可计算得到相应的计数效率εD(λ)(或εT(λ)),然后通过式(2)可以计算得到样品比活度:
式中:Am表示比活度,Bq·g-1;m表示样品质量,g。
TDCR方法计算核素的计数效率,需要精确计算闪烁体吸收的电子谱,包括直接由放射性衰变而发射的电子(例如β射线、俄歇电子、Coster-Kronig(C-K)电子)的贡献,以及闪烁液和光子(X射线或γ射线)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电子(例如光电子、康普顿电子等)的贡献。
1.2.355Fe衰变纲图与电子沉积谱计算
55Fe为纯EC衰变核素,半衰期为2.744(9)年,包含两个EC跃迁分支,衰变纲图如图1所示[18]。其中,跃迁至55Mn的126 keV激发态能级的概率约为10-9,在测量中可忽略。因此,可以简化认为55Fe以100%概率跃迁至55Mn基态。
图2 55Fe衰变纲图Fig.2 Decay scheme of 55Fe
在本研究中,55Fe的电子沉积谱使用MICELLE 2程序[19-20]计算。MICELLE 2程序应用随机模型模拟EC衰变后的原子重排过程,模型中考虑了K、L、M、N、O原子壳层及其子壳层的重排路径及概率,得到EC衰变后在闪烁液中的电子沉积谱(电子能量及概率)。该电子谱包括EC衰变直接发射的俄歇电子和C-K电子,以及EC衰变发射的X射线与闪烁液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电子(光电子、康普顿电子)。其中,X射线在闪烁液中的吸收概率由蒙特卡罗模拟得到。此外,由于X射线与闪烁液的相互作用取决于闪烁液的原子组成,模型中还考虑了闪烁液的原子组成百分比及相互作用截面。
55Fe的电子谱计算需用到55Fe的核衰变数据和子核55Mn的原子壳层数据。55Fe的核衰变数据主要包括EC跃迁概率、γ跃迁概率及内转换系数。其中γ跃迁概率约为10-9[18],可忽略。EC跃迁概率采用最新的EC衰变高精度计算结果[21],见表1。
表1 55Fe电子俘获概率Table 1 EC probabilities for 55Fe
55Mn的原子壳层数据包括电子结合能[22]、荧光产额[23]、C-K电子产额[23]、俄歇电子概率[24]、C-K电子概率[25]、X射线强度[26]等。俄歇电子能量、C-K电子能量及X射线能量由电子结合能计算得到。
1.2.455Fe的效率计算模型
在具有三个PMT的液闪系统中(假设PMT具有相同的量子效率),两重符合逻辑相加事件D和三重符合事件T,用维恩图表示如下:
图3 符合事件维恩图(a) 三管符合事件T,(b) 两管符合逻辑相加事件D Fig.3 Venn diagrams of coincidence events(a) Triple coincidence events T, (b) Logical sums of the double coincidence events D
根据维恩图,两重符合逻辑相加事件的计数效率εD(λ)可以由式(3)表示:
式中:N表示模拟的总事件数;M表示每次衰变发射的总电子数;Eil表示第i次衰变中电子l的能量(包括俄歇电子,C-K电子以及光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电子);Q(Eil)为电离猝灭函数,通过Birks半经验公式计算[27]。
类似地,三重符合事件的计数效率εT(λ)表示如下:
1.2.5 PMT量子效率非对称修正方法
在TDCR液体闪烁计数系统中,三个PMT的响应(量子效率)通常不相同,这种非对称性会对核素活度测量产生影响。对于纯EC衰变核素55Fe,可以通过单能电子近似模型(即假设55Fe发射单能电子),来修正PMT量子效率的非对称效应[14]。
采用单能电子近似模型,当PMT具有相同的量子效率时,两重符合逻辑相加事件的计数效率εD,sym可以由实验计数率表示如下:
式中:RD表示两重符合逻辑相加实验计数率,s-1;RT表示三重符合实验计数率,s-1。
当PMT具有不同的量子效率时,两重符合逻辑相加事件的计数效率εD,asym可以表示如下:
式中:RAB、RBC和RAC分别表示两重符合AB、BC和AC事件的实验计数率,s-1。
综上所述,PMT量子效率非对称修正因子kasym定义如下:
根据式(7),活度(或比活度)测量结果除以PMT量子效率非对称修正因子kasym,即可得到修正活度(或比活度)。
55Fe母液由波兰国家核研究中心POLATOM提供,溶液质量为1.515 98 g,密封于5 mL安瓿瓶中。母液以55FeCl2形式存在于含有25 μg·g-1Fe载体的1 mol·L-1盐酸体系中。55Fe溶液由POLATOM进行了杂质分析,分别使用γ谱仪和液闪计数器进行了γ杂质和β杂质检测,检测到极少量60Co杂质,与55Fe活度比为0.005 5%[28]。
对于实验样品,共制备5个55Fe液闪样品和1个本底样品。对于55Fe液闪样品,使用20 mL低钾硼硅酸盐玻璃小瓶,首先加入15 mL Ultima Gold™ AB闪烁液,然后通过比重瓶将质量范围为29~58 mg的55Fe放射性溶液加入5个小瓶中。对于本底样品,使用相同规格玻璃小瓶,加入15 mL Ultima Gold™ AB闪烁液,不加入放射性溶液。样品质量采用差重法确定,并进行空气浮力修正,样品制备示意图见图4。
图4 55Fe样品制备示意图Fig.4 Schematic of 55Fe sample preparation
实验测量装置为液闪TDCR计数器。为保证样品计数有足够好的统计性,单个55Fe液闪样品的测量时间设置为60 min,本底样品的测量时间设置为12 h。实验测量仅采集脉冲信号,并储存为列表模式文件中。测量系统的信号处理采用TDCR软件电路,以离线分析方式实现。信号处理参数设置如下:1)符合分辨时间设置为200 ns;2)考虑到余后脉冲可能导致假计数,施加的扩展死时间需要足够长以抑制余后脉冲的触发,死时间设置为50 μs。
由MICELLE 2程序计算得到55Fe在Ultima Gold™ AB闪烁液中的效率曲线如图5所示。其中横坐标为TDCR值,纵坐标为计数效率。图中同时给出了两重符合逻辑相加事件D的效率曲线,和三重符合事件T的效率曲线。计算结果显示,当TDCR值在0.089 9~0.989 6范围内变化时,D事件的效率变化范围为0.114 5~0.873 3,而T事件的效率变化范围为0.010 3~0.855 6。
图5 55Fe在Ultima Gold™ AB闪烁液中的效率曲线Fig.5 Efficiency curve of 55Fe in an Ultima Gold™ AB scintillation liquid
实验测量得到55Fe及本底样品的实验计数率,55Fe样品经本底修正后得到净计数率。根据式(7)计算得到各样品的PMT量子效率非对称修正因子。55Fe样品净计数率及修正因子kasym见表2。实验观测到PMT量子效率非对称效应,各样品的修正因子在1.001~1.005之间。
表2 55Fe样品净计数率及PMT量子效率非对称修正因子Table 2 Net counting rates of 55Fe samples and asymmetry correction factors of PMT quantum efficiency
由表2中实验净计数率RD和RT数据可以计算得到55Fe样品的实验TDCR值,再根据图4效率曲线插值即可得到各样品计数效率,样品比活度由式(2)计算得到,计算结果见表3。其中:Ao表示不考虑kasym修正的比活度结果,Ac表示考虑kasym修正的比活度结果。
表3中的比活度结果显示,当考虑PMT量子效率非对称修正时,样品间的相对标准偏差由0.34%降低至0.18%。最终比活度测量结果取考虑PMT量子效率非对称修正后的结果,55Fe比活度测量结果为94.15 kBq·g-1。
表3 55Fe溶液比活度测量结果Table 3 The measurement result of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55Fe solution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测量变异性、本底、称重、死时间、符合分辨时间、电离猝灭参数、衰变数据与模型等,评定结果见表4。
表4 液闪TDCR方法测定55Fe溶液比活度的不确定度分量Table 4 The uncertainty components for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55Fe solution measured by liquid scintillation TDCR method
本研究采用液闪TDCR方法对低能纯EC衰变核素55Fe活度进行绝对测量。结果表明:1)液闪TDCR测量55Fe活度可以得到较低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0.45%。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量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包括测量变异性、符合分辨时间、衰变数据与测量模型等;2)液闪TDCR方法对55Fe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两管符合逻辑相加效率能达到63%以上;3)实验观测到PMT量子效率非对称效应,各样品的修正因子在1.001~1.005之间;4)考虑PMT量子效率非对称修正后,得到了更好的结果一致性,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由0.34%降低至0.19%。
本工作可用于研制55Fe核素活度标准,为55Fe测量仪器提供量值溯源,保证55Fe测量结果的准确与一致。
致谢感谢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PTB)的Karsten Kossert博士提供MICELLE 2计算程序。
作者贡献声明刘皓然: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数据,撰写初稿;周倩倩: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梁珺成:提供实验材料和仪器支持,审阅与修改论文;袁大庆:指导实验设计,审阅与修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