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丽水学院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在财务工作中进行广泛应用,特别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巨大变化。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源于会计电算化初步阶段,经过演变发展,后续会继续迎来更多发展契机和新变动。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帮助高校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资源共享化的同时,对内部财务内控、管理手段、服务质量均提出更高标准。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迎来一系列全新挑战,如管理碎片化、数据标准不统一、机制待完善等。鉴于此,高校财务信息化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更好适应当前形势下工作要求成为重点解决的议题。随着“互联网+”的运行,多所高校选择将信息技术和财务工作的充分结合,打破固有工作方式,简化实际运行流程等环节的变革中获得更优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化建设内容,点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规划,并结合实践提出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建设方案。
财务信息化指以财务数据作为处理主体,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完成数据收集、数据加工、数据输送、数据应用等环节,为单位经济运行发展提供更为全面、时效性的信息。财务信息化属于信息社会下的衍生物,是财会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预示着后续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财务信息化更是网络环境中会计主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提升会计主体核心竞争力,解决消除“信息孤岛”现状,进一步提升管理层管理决策制定能力和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会计学、管理学内容,形成财务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共享模式,充分实现数据收集、整合、储存等全过程的管控,高校财务信息化除了涵盖财务部门业务信息化,还包含资产管理、科研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旨在完成基础财务工作的前提上梳理协调各部门业务流程,保障管理工作稳定开展,进而向高校管理人员、师生群体提供服务保障。高校信息系统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部门,其中硬件包含就计算机、网络设施等,软件则包含财务部门所使用的软件技术、科研管理软件、资产管理软件等。
要想高效解决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则需基于云平台落地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
具体而言:一是针对信息化云平台的发展进行部署规划。目前,云平台计算手段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延展性高、服务性强、可行性高、成本低的优势,而且可以有效推进高校虚拟化共享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最终形成统一界面呈现智能化信息;二是在该平台上,落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财务信息化属于云平台的重要部分,通过落地该建设工作,有助于更为有效地实行管理和后期维护,进一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
软件方面,高校建设信息共享系统旨在集中整合、处置、共享各职能部门产生的数据,由于所涉数据库的庞大特性,倘若在实操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泄露事件,势必对高校整体造成损失、引发风险。信息建设在高校发展中优劣共存,而信息安全管理更是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工作的一项内容。目前,高校现行的信息共享系统安全管理方法缺乏健全性,工作人员对有关网络安全教育、风险决策、内控等专业理论内容认识不到位,具体行为缺乏制约性;硬件方面,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不仅依赖于专业技术支撑和机制保障,更需要各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具体来说,一方面,需要转移资金投用重心,转移至建设、维护平台硬件设施和系统板块。另一方面,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升级收集、经营、传递、处置信息的软件和硬件平台的维护等级,同时更新升级防火墙、预防病毒入侵软件。
财务智能化发展属于当前经济运行发展趋势、全新信息技术智能化管理应用结合的新兴衍生物,无疑对相应复合型财会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目前,高校大多数财务工作人员仅具备财经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即使在学习经历中涉猎到有关经济与金融知识,但关于数理统计、编程等内容依旧未进行学习。但依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收集采集、处理、分析等环节会成为后续财务工作的核心,对信息技术应用会不断加深,而不是停留在初步计算和统计环节。
一方面,高校固有报账模式运行时间已久,其理念和模式都根深蒂固。不论是财务人员还是报账人员都陷进了固定化的思维模式中,标准规范化的流程对工作创新、灵活性要求相悖。基于日渐复杂的业务种类、多元化的报账群体,优化完善报销流程成为迫切内容;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传播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影响颇深,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理念需根据发展趋势做出积极应对。固定化、机械式的工作模式极易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倘若财务人员没有深入推广这种理念,难免会出现抵触心理,制约工作开展,对高校“放管服”模式推进产生阻碍。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构建财务管理网络化、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其在原有的电算化基础上,基于财务管理转型需求,对原有财务系统进行了改革优化,将高校各业务板块、管理活动等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简化了以往管理流程,也借助计算机技术提升了管理效率,为高校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具体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是完成财务信息化网络架构设计图。主要通过提供性能、可行性强的网络计算环境和财务信息化基础平台来完成设计工作。
二是经过对比分析新建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依据高校财务管理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在升级原有会计核算系统、查询系统等基础上,引进预算管理、线上报账、银校互联等系统,并且同高校内部有关业务信息系统完成对接工作。基于这种新增加系统、升级原有系统的方式,构建更为完整全面的信息处理系统体系,覆盖高校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全面推进。基于财政支付系统的特殊性,高校不具备修改权,因而高校应做好日常操作风险防控,避免操作风险。而针对高校引入的其他系统软硬件,高校还需强化安全管理,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完整,保障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财务信息化体系网络架构划分。关于财务整体信息化处理系统使用人员主要分为学校师生为群体的用户和财务部门为主的管理群体。加之财务信息与财务安全性紧密关联,且具有高度敏锐度和重要性。同时考虑到财务信息安全性和机密性,面对不同的实操需求,可具体将财务信息化体系网络架构划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应用服务器。即将全部系统应用板块服务器集中于同一网络环境中再划分。在外部提出访问时,可及时提供所需界面,便于使用人员精准查阅;第二部分为Web 应用数据库服务器,是整体财务信息化网络数据存储和传递的中心点;第三部分是内网,主要是财务部门职工履行职能时内部实操的数据库服务器。
1.将预算信息数据化
高校可以结合自身预算管理流程、内容等,设置预算管理模块,并优化其功能,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内部信息设置、预算项目性质设置、年度预算编制结果录入、调整等实操环节都纳入预算管理系统,高校各部门可以直接在系统上进行项目预算填报及申报等工作,并借助系统平台实现预算分析、预算执行监督等工作的数字化管控,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基于系统平台直接获取到全面、真实的预算信息,线上分析审核各部门反馈的预算数据,之后整合编制预算建议草案等文件。
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高校财务、业务等部门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可以更好地发挥部门协同效应。在推进预算信息化后,可有效缩减手工录入模式下的重复机械工作内容,相同数据在各阶段使用群体仅需完成一次录入即可实现共享化,同时规避了多次核对增加数据传递错误率的可能。系统的数据整合、分析功能,有助于高校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按照需求完成数据分析,精准掌握整体预算管理状况。
2.连接会计信息系统,同步执行数据
通过结合预算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形成数据交互,在预算项目和核算项目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协调会计核算数据环节,严格依据上述对应关系,核查数据间的关联,找到各项数据所应对的经济行为;及时对比预算执行进度表、明细表等,将预算项目会计项目支出对应数据形成执行数,细致分析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通过与会计核算系统数据的协调、交换,财务人员可在预算管理系统中获取项目处理信息,来迎合会计核算系统科目设置工作。这种信息同步不仅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信息更新、修订周期,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在信息理解、使用方面不一致造成的误差。实现实时监管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提升预算决算数据分析的结果成效。
1.引进网上报销系统,拓宽该板块信息覆盖范围
基于高校单位属性,人事编制数量受限,引进财务人员的受限因素较多。同时面对日渐增加的资金和工作任务,财务人员数量比例未能同步调增加。而仅依赖于财务人员也无法改善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压力大且工作量繁重。在既定的人力数量范围内,高校要想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价值,还需对会计核算模块进行优化,比如引入网上报销系统,该系统主要就相关机制进行规范、数据集合,实现日常财务报销、借款报销等填报工作的统一化,落实线上报销支出信息填制数据化。
继引进网上报销系统,促进报账人处理环节的业务处理流程信息化模式。由报账人在线上系统导入数据,并作为会计核算处理数据的一部分在流程流转。而报账人员仅需借助互联网完成报销填制工作后,将其整合内容反馈至财务部门方可,有效减少重复单据的工作方式。
2.兼并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
就高校原有会计核算业务运行流程,工作人员要经过多次处理报账信息才能完成工作,而线上报账系统可以实现报销业务自动化、智能化,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传统系统下,报销人员需要手工填制对应的报销单据,而会计人员也需录入收款信息及后续支付情况后,完成制证工作。而通过线上报销系统,高校财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扫描或是电子报销表等来获取信息,自动导入到系统中完成录入工作。在制证环节,会计核对经费卡号时,使用专门扫描仪器扫描二维码确认信息后自动产生凭证,在审核确定单据后进行记账处理。精简固有会计制证和复核流程,转变制证会计的工作角色,降低重复工作任务,消除财务人员职位权限,进而提升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1.升级更新财务信息查询系统
财务信息查询系统属于高校财务信息的综合性查询途径,需划分至整体财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重新整合各项财务信息。在显示查询结果的同时,需明确显示相对应的业务状况。例如:在报销单查询结果中需根据审批流转流程显示报销结果或是流转到何处,以及报销申请被驳回的原因等,方便报销人员及时处理,消除内部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财务部门以往需要频繁回复报销人员信息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各自的工作效率。
2.搭建基础服务支持平台
信息数据是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保证各部门获取信息的渠道畅通也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高校应在现有的会计核算系统、OA 系统等信息系统中增设收发程序,设置合理的数据查阅权限,在方便相关人员及时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避免关键数据外泄、篡改等风险。另外,各财务系统也可通过设置系统来推送信息,利用智能移动端,实现数据交互模式。比如利用智能移动端发送编码的方式获得服务号码,以此来满足查阅需求。对于高校而言,校园卡号的统一性、唯一性特征便于仅依据卡号的身份角色权限进行信息查询。
1.加大校方支持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还需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各项工作只有在校方的高度认可与支持下才能落实到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打破内部固有报账模式,在初步建设阶段中,个别部门和师生无法完全适应新模式和新系统,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因而校方还需及时介入协调,改善并处理问题,为财务信息化提供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及时引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硬件,改善学校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优化数据互通能力。同时,强调部门合作的重要性,大力整合各部门完成系统对接工作,促使各职能部门积极协助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2.强调人员培训
财务信息化建设属于周期性、持续性活动,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财经法规和政策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高校财务人员应从原有的会计核算、记账、报账等工作中脱离出来,主动学习管理会计、信息化等知识,基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自身,能够满足高校财务信息化运行要求,并能基于当前财务工作遇到的问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此外,财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活动,了解最新出台的政策和规定,在学校内部组织专题培训活动,来满足高校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整体管理体制的演变改革的历程,也体现出各阶段的演变成果,财务部门则是高校信息采集、共享化层面上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我国高校的基础改革任务与财务信息化建设之间不可分割,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保障改革任务持续推进的基础保障力量,不可仅依赖财务部门,需校内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为改革任务提供保障。财务信息化作为一项长期性作业,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撑,所以各高校需强化顶层统筹规划工作,优化分配现有资源,紧抓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优势,进而全面提升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