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现状与优化
——基于H县六所初中学校的调查

2023-02-24 00:40侯志中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侯志中

(衡东县第九中学, 湖南 衡阳 421441)

语文对话教学是以语文学习情境为核心,通过与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编者等多重的主客一体对话的言语实践活动。几十年来的对话教学实践更新了语文教师的课程观、课堂观和学生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就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来说,当前的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还存在诸如认识有偏差、实施不科学、效果不理想、发展受制约等困境。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部分初中学校的调查,了解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现状,剖析问题原因,提出改善策略。调查以H县六所初中学校为样本,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方式,以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为对象。调查数据表明:师生们对语文对话教学有一定的认知,对话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但语文对话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目标导向仍是知识与能力、组织形态仍很单一、课堂机制仍很欠缺等。改善语文对话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师生需进一步明晰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切实实现由知识能力目标向学科核心目标的转变。同时课堂上,主客一体的对话关系要强化、素养发展的对话要素要明晰、师生交流的对话机制要畅通、促进学习的对话评价要科学,使语文对话教学更有生命力。

一、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待澄清

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也就没有教育[1]。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对话的独特个性。一方面,学生通过以言语学习为核心的课堂对话达成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语文、用语文,“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具备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2]。

(一)对话与对话教学

何谓对话?《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它的解释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3]。这一概念表明,对话不仅是一对一的交流沟通行为,还可以是一对二、一对多的交流沟通行为;不仅是语言的接触行为,非语言的、感性的、无言的意义传递也可以是有效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对话,不是单向的意义传递,而是双向的、多向的通力合作,是彼此回应、共同创造的智慧活动。不仅是语言的,任何意义的传递沟通都是有效的对话行为。首先,对话是交互的,彼此间共同作用产生有价值的沟通。对话与谈话一样,有发话者,有倾听者。但对话与谈话的区别在于:对话中的发话者和倾听者随着谈话的深入进行,发话者和倾听者的角色会随着谈话行为发生位移,双方共同表达、共同聆听,从而在双方都生成新的有价值的内容,对话目的在于意义的生成。而谈话不一样,可能发话者一直是发话者,倾听者一直是倾听者,谈话的目的可能就是意义的传递而已。也就是说,对话,是双向的奔赴。其次,对话是意义的生成。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以概念的形成为中心,考察了言语与思维的关系。他认为儿童对概念的形成经历有三种形式,即外部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和内部言语。内部言语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4]对话是学生将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有明确指向、有内容生成、有目标达成的对话活动,由外部的、展开的、集体的对话活动,向内部的、精简的、个体的认知转化,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所以,对话是有意义的奔赴。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对话既是沟通人心的桥梁[5],更是沟通学生学习的桥梁。

何谓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是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对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以对话、交流为形式展开的创造、生成的教学[6]。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方法或技术,而是一种融教学价值观、知识观与方法论于一体的教育哲学[7]。这种教育哲学古已有之,中国的先哲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对话式教学,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开启了对话教学的先河。今天,我们对对话教学已有如下共识:首先,对话教学的基础是平等,没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话教学就不具备条件;其次,对话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的精神相遇和经验共享[8],没有师生的互动,对话教学就缺乏活力;最后,对话教学的结果是创造生成,课堂应该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开放性的对话生成新意义、创造新成果,否则,对话教学就缺乏深度。

(二)语文对话教学

语文对话教学是以语文学习情境为核心,通过与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编者等多重的主客一体对话的言语实践活动。其外部特征表现为师生关系的民主、教学氛围的自由、教学过程的合作探究和师生心灵的舒放,其内部特征是将学习的意义与过程熔铸于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主客一体、圆融汇通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精神的成长过程。语文对话教学的本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文对话教学要在语文学习情境中进行。语文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9],要勾连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不能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从生活中学习,通过学习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勾连学习和生活,不能生硬地将两者糅合,而是将语文学习置于真实或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文、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生活化、情境化是语文对话教学的外显表征,没有生活情境的对话是没有教育价值的对话。其次,语文对话教学要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9]。语文对话教学对话的内容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对话的形式要有语文课堂的内在特质,对话的目标要指向语文课程学习目标的落实,对话的结果是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最后,语文对话教学要在语文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互动中进行。所谓课堂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因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良性的交互作用[10]。在语文课堂上,影响课堂的因素有: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和学习者——学生。语文对话教学应是在这些因素构建起的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小环境中,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以及学生自我对话为主要形式,将他者语言内化为自我语言的过程。一句话,以语文学习共同体为特征的课堂互动是语文对话教学的关键因素。

二、语文对话教学的问题要正视

纵观当下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师主导的语文对话课堂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对话需求,呈现事实上的不平衡。对话话题由教师决定,对话过程由教师控制,对话结果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和对话主体地位没能充分呈现,他们对文本的感受、认知、理解、创造得不到表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压力得不到改善。

(一)对话主体的倾听多于诉说

在一线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明显高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少的语文课,学生们是在教师设计的各个导学活动的推动下,一环套一环地进行学习活动。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往往处在被动倾听,处在教师发问和少数优秀学生的发言包围之中,课堂这种一问一答的快节奏,容不得有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辨析、消化统整。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主动性会慢慢消弭,学生更愿意轻松享受别人的学习成果,而不愿意自己劳神费力地思考探究。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散步》(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6课)时,讨论到这篇散文的主旨,师生们共同读最后一段文字,在一两个学生谈了阅读感受后,学生们发现文章中流淌着浓浓的爱和亲情,学生的发现与单元提示以及课文的预习提示相吻合。于是,教师就对学生的发言予以统整,并用PPT出示事先设计好的对话话题。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一镜头在文中反复出现呢?对于这一问题,本可以继续深入探究,散文表现爱和亲情只是表象,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才是这篇文章的真义,初中生学习这篇文章时,需要通过文本的阅读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因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快速形成的时期,语文课需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为学生的思想成长提供养料。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一场师生的对话就在爱和亲情中止步了,因为45分钟时间刚刚好——下课了。

从表面上看,这一场对话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听发言,与同伴对话。实际上,整个过程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都是教师用无形的手牵着学生在走。对话活动也仅是少数优秀生的对话而不是全体学习成员的对话。学生对话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自我的表达权利,却在无意中被老师漠视了。语文对话教学的目标首先当然是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而最高境界应该是读出自我、读出生活。

(二)对话过程的融合人为压缩

教育本是慢的艺术。语文对话教学对话的过程应该是文本、教师、学生思想交汇、辨析、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肯定是个慢的过程。细细地咀嚼文字、从容地表达观点、耐心地倾听发言、静静地反刍思考,这一过程,学生应该要有表达、评价以及被评价的权利与义务,应该以宽松的环境允许学生犯错,并引导学生在错误中修正,获得发展。然而,受45分钟课堂教学时限的制约,人们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一个话题抛出来,往往希望尽快地得到解决。于是,大量的语文对话活动一再地被压缩、压缩、再压缩,一堂堂压缩版的、快马加鞭式的、流程式的语文课就这样炼成了,学生们没有机会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辨、吸纳与融合,更谈不上反思、建构与创造。

(三)对话生成的差异未能彰显

同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程度有高有低、学习进度有快有慢,这是正常现象。语文对话教学从先师孔子始,就以因材施教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差异、关照学生差异、发展学生差异,并最终培养差异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事实上,班级授课制下,大多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是齐步走的状态,学生的差异没有得到发现、关照和发展。学生对话往往是学生代表发言,当学生代表说的见解与教师的预期基本一致时,就表明,所有的学生见解就趋于一致。这一学习环节即时结束,进入下一学习环节。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发言的权利被人为剥夺,一部分跟不上学习步伐的就慢慢掉下队来,沦为学困生。

三、语文对话教学的策略要优化

(一)主客一体的对话关系要强化

我们在讨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时,总是纠结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程度,教师的主导行为导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不致损害教师权威,学生的主体行为主体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不致放任自流。其实,两种角色在对话交往中是交互统一的。双方都以一种独立、发展的状态,存在于交互统一的对话过程中。衡量课堂的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民主的关键指标是,话语权有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学习力有没有得到施展。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话活动让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的生命相通,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得到彰显,同时,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对话中,教师还能收获教学相长的喜悦。对于学生而,语文课堂上,师生主客一体的关系营造出一种交往、互助、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化的成长。如笔者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一文时,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出:美国的海伦·凯勒与中国的史铁生一样,在生活挫折面前,都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这是学生勾连第三单元《再塑生命的人》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时得出的惊喜的发现,这一发现是老师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的,也是市面上各类教学参考书没有涉及的。所以,在主客一体的对话课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储蓄者,而是知识的创生者。

(二)素养发展的对话要素要明晰

语文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语文对话教学也要始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从语文课堂的这一要求出发,第一,语文对话教学要设置合适的对话话题。做到目标明确、依据科学、要求具体:目标明确,就是说对话的话题一定有明确的素养发展指向。避免无目的的对话,也要避免盲目的对话或是随意的对话,让对话真正成为学生素养的一个增长极。依据科学,指的对话目标要依据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来确定对话话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要求具体,指的是对话话题要通过实施细则、评价指标等可视化学习支架,给学生学习以明确的指引,避免对话目标模糊、成为摆设。第二,语文对话教学要选取合宜的对话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要少要精、预设结合生成:对话的内容要突出学习重点、主攻学习难点,不能面面俱到撒胡椒面,多问为什么这么表达,少问这是什么。对话的内容要少要精,是说课堂上要把有限的对话时间用在刀刃上,刀刃上是什么呢,就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要获得的学科综合素养。对话的内容要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二者的关系,课前要根据学情、教材做到充分预设,这是保证课堂对话有效的前提。同时,教育教学本是充盈教师专业智慧的工作,优秀的教师必定能精准判断学生思维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将课堂学生生成的创新性思维巧妙地转化为课堂教师的预设,这就是优秀教师能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二者中展示出的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

(三)师生交流的对话机制要畅通

与其他课程学习一样,语文对话教学还需要一套对话机制来保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课堂实施机制,但不管怎样,这种实施机制一定包含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的点拨指引以及学生的反思建构等活动。首先,学生的自主阅读是对话教学的起点。自主阅读就是要让学生独立读完文本,让学生与文本的预先对话。在这一阶段,对话的形式是独立阅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初体验,追求的是学生与文本的“静”对话。在这一对话场中学生平心静气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自我内心。其次,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初体验,各种理解和思维在对话场中相互碰撞,擦出思维的火花。当然,小组的合作学习不能缺少教师的参与,教师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分子。也就是说,整个小组合作的过程,教师要始终“在场”,教师要始终以一名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倾听学生的发言,找到问题的症结,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参与导引学生前行,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广度、精度和深度。再次,教师的点拨指引是对话教学有效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更是学生学习的导师。课堂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引,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将学生的成果导向统整,引导学生固化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疑难导向光明处,敞亮学生的课堂。没有教师高屋建瓴般的点拨指引,对话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最后,学生自我的反思建构是对话教学的关键因素。前述的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指引都是为了“服务学习”[11]这一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就依赖于学生自我的反思建构。学生需要对课堂对话学习成果进一步内化、提升,使课堂对话获得知识、能力、素养,形成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思考力、学习力、生存力。

(四)促进学习的对话评价要科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12]。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又可能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伤害。对话教学视野下,语文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角和行动者。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语文评价的关键。正向作用的教学评价应该引导课堂对话,并能推动课堂对话向深处掘进。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真善美”的东西传达给学生。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也会自觉地使用可感知的评价量表、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优秀的语文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13],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学会对话。一句话,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