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 ,“读”辟“写”径

2023-02-23 00:47葛玲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摹本读本

葛玲玲

[摘 要]读写联动是语文教学的一贯主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高度重视习作教学,不仅呈现出鲜明的习作训练序列化的特点,而且在单元内体现出读写融合的特征。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教材文本当作读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要把文本当作摹本,引导学生读中悟法、读中仿写,进行读写结合。这样,能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价值,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關键词]读写融通;读本;摹本;仿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1-0081-03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写话、习作内容的编排具有清晰的序列化、体系化的特点。因此,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既是用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想读本,又是学生读中学写、实现读写联动的绝佳摹本。如何发挥教材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习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三悟”“五仿”入手,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着力“三悟”,在多读中品味明法

(一)悟自能命题的方法

“学会自能命题,才能做到自能作文,同学们要在提高审题能力的同时,学会自己命题作文。”〔1〕作文命题是习作训练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生作文一般分为命题作文、应用作文和材料作文三大类,其中的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自能命题作文。这里主要谈自能命题的方法感悟。自能命题主要是指结合学生已有的写作材料,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习作经验,经过缜密思考、合理锤炼、独立构思,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提炼文题的思维活动。自能命题的训练应在高年级进行。

学生自能命题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阅读、感受、理解到尝试的过程。从学习领悟如何命题的角度来讲,统编语文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极佳范本。教材中的课文以写事、写人、写景居多,一般有以下几种命题类型。

1.以人物为题

以人物为题目的文章以真实的事例为抓手,以人物的行动为主线,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这类文章主旨鲜明,指向明确,如《刷子李》《我们家的男子汉》《黄继光》《军神》等。

2.以时间为题

以时间为题的文章以时间为主线,叙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或者事情的经过情况,突出时间在事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如《夏天里的成长》《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个星期天》等。

3.以事件为题

以事件为题的文章,一般要围绕一个意思,把事情记叙完整,以小见大,并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真切感受,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启迪,如《小马过河》《“诺曼底号”遇难记》《田忌赛马》等。

4.以地点为题

以地点为题的文章,强调故事发生的特定地点,或描述场景中所具有的特别景致,以及事情(或场景)与特定地点的高度关联性,如《祖父的园子》《巨人的花园》《牧场之国》《海底世界》等。

此外,还有以物品为题、以景物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等文章。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有针对性地对这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逐步懂得作文命题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路径。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命题作文,都要做到新颖、具体、简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能迅速把读者带进富有魅力的文本世界中。

(二)悟表现中心的方法

思想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好的文章都有明确的思想观点。从具体的写作材料中提炼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文题已经清楚地暗示了中心思想,如《父爱之舟》《手术台就是阵地》《只有一个地球》等;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则隐藏在文本中,需要精读文本后才能感悟到,如《我的“长生果”》《陀螺》《乡下人家》《表里的生物》等。当然,除了题目,还可以从开篇、篇中、结尾,或从重点段、重点词句中去感悟和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小学生而言,领会文章的表达意图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细读、细品,这样才能逐步悟出文章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

(三)悟文本选材的方法

材料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是文章的血肉。阅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中心思想,还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表达中心的需要,作者是怎样在大量的素材中准确地选择所需材料的?是怎样做到材料与主题的和谐统一的?”文本选材一般有这样几个标准:选真实的、准确的,选熟悉的、典型的,选生动的、新颖的,选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也就是说,选材要服从表达中心的需要。

自能命题、表现中心、文本选材这三种能力的形成,对小学生而言都绝非一日之功。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并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体验和认知,并在习作表达中学会运用。

二、着重“五仿”,在多练中习得技能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要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同步并行,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凭借文本,读中悟道,读中仿作,读写融通。

(一)仿篇章结构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篇幅短小、文质兼美、结构新颖、意蕴深远,非常适小学高年级学生模仿写作。文章常见的篇章结构类型有总—分—总式、并列式和递进式等。

1.总—分—总式

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总—分—总式结构的典型。课文开头第1自然段总地介绍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中间的4个自然段则用细腻的笔触,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最后一个自然段则呼应开头,再次阐明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鲜明特征。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初步介绍本文的结构特点,让学生理解这种结构的好处,并在习作中适时地进行模仿。像这样典型的课文还有很多,都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好范本,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圆明园的毁灭》《秋天的雨》《葡萄沟》等。

有些文章是总—分—总的变式,如总—分式、分—总式等。

2.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是指一篇课文分别写几个人或几件事,这些人或事不交叉,采取平行的方式进行叙述,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青山处处埋忠骨》等。

3.递进式

递进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课文结构类型,通常一篇课文只写一个人或一件事,按时间顺序或事情的发展顺序有序地叙述,不枝不蔓。这类课文在整套統编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如《爬天都峰》《在牛肚子里旅行》《琥珀》等。

(二)微格练笔

“微”是微型、片段的意思,“格”就是格式、章法。微格练笔指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的片断写作训练。它选材角度小,内容少,字数不多,形式多样。微格练笔要结合文本,利用较短的时间,指导学生围绕某一写作技能进行领悟、练写、交流、评价,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写作训练模式。微格练笔,要关注构段的连续式、总分式和并列式等类型。

1.连续式

连续式结构是指段落内的几层意思要么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要么按照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来写,前后不能颠倒。如《观潮》一文的第4自然段的描写:“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几句话就是按事情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写的,不能颠倒。

2.总—分式

总分式结构是指段落中句与句之间是先总述后分述,或者先分述后总述的关系。这种类型的段落特别典型,在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三年级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3.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是指段落分别从几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具体的描写,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主次之分。如《海滨小城》的第3自然段:“海边是一片沙滩……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微格练笔从内容上来讲,常常截取事物的一个侧面、一个部分、某个特点,或者是事件的某个场面、情节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它有别于篇的训练,不强调完整性、全面性。

(三)仿写句练习

丁有宽老师说:“要学习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这三种句子,扎扎实实地为阅读、作文打好基础。”[1]句子是文章的主干部分,是习作的最基本单位。写好句子是习作训练的基础性要求,所以小学阶段要重视写句子的训练,尤其要扎实训练四素句、并列句、连续句等结构类型的句子。

1.四素句

四素句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相对完整的句子。如,《难忘的泼水节》的第2自然段中的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是比较典型的四素句。

2.并列句

并列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分别介绍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学写这类句子时,要让学生懂得,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叙述。如《盘古开天地》中的这个句子:“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3.连续句

连续句就是句子里所写的事情或人物的动作是前后连贯的。仿写这类句子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几个动词,看看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第4自然段中的“他刚要拧开盖子……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一句子,用“拧、抢、夺、插、举”等一连串连贯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五位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视死如归的革命英勇气概。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扩展句子的相关学习和训练,当教材中某篇文章的语句或段落比较好的时候,要及时开展仿写练习。”〔2〕小学阶段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应该从低年级起就加强学生的句子训练,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仿开头结尾

小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往往觉得开头和结尾难写,有提笔千钧之感。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是有章可循、有技巧可言的。

1.文章开头常见的方法

(1)开门见山,点名主旨

有不少文章都会在开头用极简短的语言,直接把文章想要叙述的人或事情点出来,这样就让读者对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有了清晰的认知,一目了然。如《观潮》的开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呈现画面,突显重点

这类开头往往以精彩、传神的文字描写一个场景,呈现主要人物的形象,给人一种“未知其事,先见其人”之感,如《少年闰土》一课的第1自然段。

(3)设置悬念,激起兴趣

有的文章在开头设置悬念,起到扣人心弦的作用,让读者有欲罢不能之感,如《桥》《猫》等文章的开头。

2.文章结尾常见的方法

文章的结尾,作者常用点明中心法、结果呈现法、抒情作结法和展望提升法等。

(五)仿过渡句

文章的过渡,就是用精炼简短的语言,把前后两个部分的意思连接起来,使整篇文章前呼后应,浑然天成。最常用的过渡方法是承上启下法。这样的过渡方法既是对上文的概括总结,又是对下文的启发提示。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常常从示范开始,然后是模仿,再次是在练习和运用中加强理解和巩固,不断纠正错误,最后逐步达到熟练掌握的境地。就习作教学而言,课内和课外的阅读为学生提供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范例是学生模仿习作的良好的直观形式……”〔3〕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经过精选编入统编语文教材的文本,既是训练学生阅读的读本,又是训练学生写作的最好摹本。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文本在阅读和习作训练中的示范作用,积极实践,深入研究探索;要结合学段特点和习作要求,整合作文系列训练的项目,遵循习作训练的基本规律,读写互动,“读”辟“写”径。这样科学设计,有序施教,让文本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样本,让文本阅读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丁有宽.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2] 胡进.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势在必行[J].人民教育,2022(5):79.

[3] 吴立岗,吴立岗作文教学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摹本读本
摹本即真本——北宋宫廷藏画“真伪相杂”论
雏燕
摹本王羲之草书法帖气息比较分析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莎士比亚的全球异常:《麦克白》之“人类”摹本、影视化以及灭绝时代
一场文化之旅
郭店楚简《老子》汇释今译选载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从唐画宋摹本中说聂隐娘
民国时期日语教材初探——以《高等日本语读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