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项目模拟”双驱模式下影视类课程思政的育人建设研究

2023-02-23 10:46袁钺
传播与版权 2023年4期
关键词:影视竞赛育人

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影视类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主轴,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项目选题、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和作品传播等课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文章以桂林旅游学院的影视类课程为例,基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旅人才的理念,通过“学科竞赛+项目模拟”的模式,探究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期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传播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影视类课程;课程思政;育人建设;学科竞赛;项目模拟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桂林旅游学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着眼文旅融合育人,培养满足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文旅人才。2020年10月,桂林旅游学院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高校之一。2022年6月,桂林旅游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桂林旅游学院的新闻传播学科包含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影视类课程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影视短片创作、摄影摄像基础、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等。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课程建设具有共生关系,对此,影视类课程思政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灵活利用学科竞赛、项目模拟等教学方式,形成协同效应。

一、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必要性

2018年,教育部、中宣部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見》,提出“深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引领带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是巩固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

“影视教育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既不能将重点聚焦在纯理论研究上,也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技术训练,而是应该培养既有审美创作能力又有实践执行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如今的视听时代,影视是我国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而大学生创作的影视作品的内容、形式,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意识,这也是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就是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教师就必须在影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新闻传播人才的德育模式,只有这样课程思政才能切合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

(二)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是创新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课程思政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这一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三维课程的统一。”影视类课程注重技能培养,课程设置倾向应用性,往往忽视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和价值引领。对影视行业从业者来说,职业理想既包括道德准则、匠人品质,同时又要对社会负有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影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既要强调课程案例本身体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理解、学习优秀影视作品中的真善美。在影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融入国情、社情、文化、历史等思政要素,创新影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现实难点

影视类课程要从课程观的角度做好思政,将课程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专业知识的讲授与价值引导无缝衔接。如何在影视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升教学成效,是当下影视类课程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桂林旅游学院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遇到的现实难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引导不足,课程思政融入生硬

影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重要的传播阵地,需要发挥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近几年,国内高校逐渐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提高了思政课程教学比重,强化了课程思政教学,但目前课程思政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专业教师更注重专业课程内容的讲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的影视创作缺乏深度与广度,主题大多局限在爱情、友情、亲情等日常题材,剧情千人一面,叙事视点狭窄,缺乏人文关怀。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隐性教育,即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思政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影视类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并不是特别理想,存在灌输式被动教育、讲授内容理论化等问题。从学情来看,由于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确定学习目标,缺乏团结协作、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其所创作的影视作品存在作品雷同、主题肤浅等问题。从教情来看,由于课程思政缺乏科学系统设计,课时安排不合理,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力不从心,导致无法达成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教育目标。

(二)实践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评价标准固化

“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影视类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专业教师要进行思政融入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重点考虑如何将影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目前,影视类课程的知识讲授和学习方式围绕课堂展开,专业教师开展的实践活动相对单一,学生无法进一步拓展学习。另外,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在授课时只是单纯地根据教学需求安排教学计划,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考量,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影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专业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完全割裂,教学手段与评价标准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即仅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这种模式并不能综合全面地体现学生的专业潜力。这种评价标准固化的情况,使得学生只重视完成作品以获取学分,没有真正开展团队配合和通力协作,更缺乏在实践创作中需要遵守的职业操守,学生难以获得专业教师的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的判断存在偏差,进而降低学习积极性。

三、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实施路径

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要坚守以立德树人为主轴,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业操守,要以学科竞赛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为根本、以项目模拟为依托、以作品成果为导向,提高学生影视创作项目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基于影视创作的时空维度,影视类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流程(時间维度)和教学实践(空间维度)出发,将教学形式、实践模式、引导方式有机融合,探究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以学科竞赛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为根本,构建影视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流程

基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旅人才的理念,桂林旅游学院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传媒领域所需人才为参准,积极探索影视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的重要功能就是育人,因此任何一门课程都能也应深入挖掘其思想引领、价值选择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引发情感与态度的共鸣,注重‘术与‘道的结合。”桂林旅游学院以“学科竞赛”为实践平台,结合“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在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推进学生课程作品的成果转化。

在这些学科竞赛中,有以“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为代表的影视专业竞赛,有以“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为代表的文旅专业竞赛,还有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代表的新闻传播学学科竞赛。在桂林旅游学院新闻传播学科的本科培养方案中,能够与“学科竞赛”直接结合的影视类课程包括影视短片创作、摄影摄像基础、图新图像处理、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等。对此,学校根据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的课程任务,促进“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之间的互动,这不仅丰富和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和形式,还符合影视创作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规律。

桂林旅游学院秉承“创特色名校,育旅游能人”的理念,构建了“一轴两翼三能力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根植行业、多元协同、红色导航、文旅融合的育人特色。影视类课程教师应深度挖掘校内外资源,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进行组队,着重培养有团队精神、有职业理想、有专业能力的学生代表,发挥其带头和示范作用,并采取梯队建设,专业教师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管理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影视创作的综合素质。

(二)以项目模拟为依托、以作品成果为导向,开展影视类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桂林旅游学院依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项目”“广西文旅厅横向课题”以及福达文旅等校企合作项目,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及综合创意能力。

影视类课程依托于“项目模拟”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根据兴趣特长成立影视剧组,通过选题策划、剧本创作、中期拍摄、后期剪辑的全过程,最终完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在选题策划和剧本创作中,专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选择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题材,提高学生影视创作的审美水平。在中期拍摄和后期剪辑过程中,专业教师应探寻思政主题“应用场景”,让学生在项目实战中激发情感,体会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创作初衷。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个人价值与现实困难的真实碰撞内化为自我认知,从而形成隐性思政,拍摄出兼具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怀的影视作品。

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是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从当下“项目模拟”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思政评价(30%)+学业水平评价(40%)+行业或用人单位评价(30%)=学业综合成绩(100%)”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相对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课程思政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给予的评价,由思政教师进行评价,计入学生综合成绩。学业水平评价是对学生运用影视课程的核心技能创作出的影视作品进行评价,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价,计入学生综合成绩。行业或用人单位评价是基于校政企合作项目,完成影视项目的模拟与演练,由行业或用人单位对学生创作的影视作品和创作过程进行评价,计入学生综合成绩。在此,文章总结桂林旅游学院的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实践,提出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实施路径图(图1),以供其他高校参考。

专业教师通过影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选题,让影视创作的流程内化为学生精神洗礼的过程。通过分类指导,实现“学科竞赛+项目模拟”的规范化与常态化,加强影视作品策划、创作、传播、评论的良性循环机制建设,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参与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传播能力,是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影视作品是用视听语言讲故事,反映了创作者的审美趣味、人文情怀和道德追求。“新时代中国影视传媒教育要注重价值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平衡,既需要技能教育将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也需要价值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理解与关怀。”实践创作是影视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环节,能为学生日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以学科竞赛为手段的“竞赛驱动”教学法和以项目模拟为依托的“模拟情景”教学法,符合影视类课程的教学规律,影视类课程评价体系亦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参与竞赛。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作和创新综合能力,在媒介融合时代为文旅产业和影视行业输送与企业对接的综合型、应用型、服务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10):26-28.

[2]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09):26-30.

[3]陈晓达.影视教育的实践化与国际化[J].当代电视,2020(03):15-17,23.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5]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6]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39-145.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30-31.

[8]孔朝蓬,陈志超.新时代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理念的建构与革新路径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22(01):222-228.

[基金项目]2022年度桂林旅游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模拟双驱模式下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2022XJJG014);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工程一般项目A类“基于OBE理念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GA355);2022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工程一般项目B类“能力导向 四级递进:传播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GB401)。

[作者简介]袁钺(1989—),男,河南平顶山人,桂林旅游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影视竞赛育人
影视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影视风起
影视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