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送骗下乡”

2023-02-23 09:29《半月谈》
新传奇 2023年4期
关键词:织密反诈盲区

一些想打老年人歪主意的养老诈骗,或设法升级自身包装,或瞄准乡下等相对闭塞区域。有关部门如何确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针对性升级打击手段,弥合监管盲区,值得重视。

随着办案部门提升打击力度,媒体持续扩大宣传,全社会反诈意识不断增强,养老诈骗已呈“人人喊打”之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想打老年人歪主意的养老诈骗,或设法升级自身包装,或瞄准乡下等相对闭塞区域。有关部门如何确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针对性升级打击手段,弥合监管盲区,值得重视。

幌子越来越精美

江西省2019年以来审结的19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中,声称提供“养老服务”者50件,鼓动投资“养老项目”者115件。办案人员表示,这些所谓的“项目”多半是虚假包装吹起的泡泡,涉案公司舍得在营销上下本,组建或聘请专业团队自我包装,正成为一种趋势。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第四检查部主任吴海丽介绍,犯罪嫌疑人大多注册了证照齐备的公司,有的还挂出“优秀纳税企业”“诚信企业”等荣誉,在五星级豪华酒店大办宣传推介会,给人一种“很正经”“不差钱”的错觉,老年投资者难以辨别。

有关部门需要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民事司法等手段,织密升级反诈网络,才能切实保护老年人权益。图为黄骅市司法局开展“预防老年人电信诈骗”法治宣传活动

在某地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集资诈骗案件中,诈骗团伙主犯不但用假名、假身份证开办公司,还找非法中介在营业执照上做手脚,将公司改为“国有”背景,再通过“集齐印花换礼品”、安排“精品线路深度游”等方式博取老人信任、吸引老人“加盟”。出游往往变成了“实地考察”,老人就稀里糊涂就签了投资合同。该公司共骗取188名集资参与人1810.7万元。

此外,流窜作案也是养老诈骗的另一显著趋势。不少诈骗分子从事养老项目虚假宣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此处用的招数不会在彼处简单重复,规避惩处的“预案”也越做越精细。

部分诈骗分子“送骗下乡”

当城市的反诈氛围越来越浓时,部分诈骗分子认准了信息相对闭塞的县城乃至乡村是更有潜力的“蓝海”,开始谋划“送骗下乡”。

在赣州安远县,2017年9月起,涉案人员刘伟荣以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名义派发传单,又是送鸡蛋又是请吃饭,吸引附近乡村大量中老年人来公司购买银卡、金卡,或是注册明珠、皇冠等不同级别的会员。

看着老年人手里稍为阔绰的,刘伟荣就鼓动他们参与投资。2018年6月,刘伟荣的公司开始向老人销售保健品“万全延龄膏”,不过售卖方式更像“入股投资”,向掏了腰包的老年人承诺一个月后返还本金,还可奉送数额不菲的推广费。至案发时,该公司累计非法吸收55名老人资金240余万元。

为迎合老年人怕疾病找上身、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有些犯罪团伙设法请来多少有些医学修养的人来扮演“医学权威”,希望借此让老年人心悦诚服。

据办案人员介绍,犯罪分子往往在老年人活动较为集中的公园、菜市场等开展宣传,致使此类涉众型养老诈骗案件犯罪涉及面广、集资参与人众多、证据搜集难、审查难度大、办案周期较长。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颜三忠认为,农村老人鉴别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易于轻信,有时上当受骗还不自知。

打击手段宜升级

2022年4月以来,江西多部门综合施治着眼于最大限度追赃挽损,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在打击和追赃环节持续发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织密防范诈骗网络,扫除治理盲区。

值得注意的是,震慑犯罪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联合施治仍存在盲区。专家表示,我国2018年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登记备案制和部门综合监管制后,一些养老项目处于监管真空地带,并可能与新出现的养老诈骗“送骗下乡”等问题交织存在。

颜三忠表示,一方面,社会治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农村偏远地区打击犯罪仍多有盲点,防范诈骗能力较差的农村老人群体可能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另一方面,除养老产业外,健康、文旅、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也有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产品,如养老地产、养老旅游等,都可能成为诈骗温床,亟须有关部门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民事司法等手段,织密升级反诈网络,切实保护老年人权益。

猜你喜欢
织密反诈盲区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盲区50米
纵横联动织密安全监管网
“反诈”鸡蛋 为何上热搜
电信诈骗套路多 谨慎反诈防骗局
“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元”更具警示性
“反诈宣讲员被骗”更具警示性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交叉感应环线通信盲区分析和应对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