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饭既是亲人间的团聚,也是一次年货的融汇和集合。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类新奇的产品涌入国内。某种程度上,年货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着中国人生活的变化,也反映着不同时代下年味的变迁。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刘宇佳每看一次电影《阿甘正传》,她的思绪就会飘回8岁那年的下午。
刘宇佳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小年,她和父母去集市买年货。在离家门口几十米的地方,她看到了做外贸生意的舅舅。舅舅把一个硕大、扁平的食物递给她,那是一块来自俄罗斯的巧克力,她急忙撕开包装啃了一大口。从那以后,每次过年,家人都会提到她初见巧克力时那急不可耐的样子。
某种程度上,年货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着中国人生活的变化,也反映着不同时代下年味的变迁
刘宇佳出生在1992年,在她的记忆中,儿时好吃的零食并不常见。她6岁那年,父亲到省会出差回来,除了带回来一些没见过的新疆坚果,还有一袋酒心巧克力和金币巧克力。刘宇佳沉浸在巨大的幸福里,她把这些稀罕的零食当成“社交货币”。那一年,她觉得自己是孩子们眼中“最耀眼”的明星。
直到8岁那年,舅舅给刘宇佳带回了俄罗斯巧克力。从那时起,她才知道了代可可脂和巧克力的区别。
刘宇佳把半块巧克力藏到了厨房的碗柜里,但等她下午去找时,巧克力却不见了踪迹,为此她哭了一整个下午。
从那以后,巧克力也成了刘宇佳钟爱的食物。她想,也许她留恋的不只是巧克力的味道,还有那个特别的时代。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类新奇的产品涌入国内。不只是巧克力,丹麦曲奇、瑞士糖等一系列洋味年货,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刘宇佳来说,味蕾最熟悉的滋味,还得是年夜饭。与本地人稍显不同的是,她的家庭成员籍贯有些复杂。爷爷祖籍山东,是“闯关东”的后代。他在浙江当兵时与奶奶结识,复员以后,两个人共同回到了东北生活。
尽管已经入乡随俗很久了,但两位老人还是常常惦记着家乡味。因此,每年备年货的时候,刘宇佳的家人们显得格外忙碌。在她的印象里,一进腊月,父亲就开始给南方的亲戚打电话,托人帮忙从金华寄一条火腿过来。
在那个物流尚不发达的年代,这是为数不多能买到来自产地年货的方式。可即便如此,也无法保证能吃上地道的家乡风味。有时候,等火腿寄到了,年也过完了。
身在南方做生意的二叔也从不闲着,为了让家里老人吃上称心的食物,他每年都亲自充当“送货员”。买回来的鲜虾、螃蟹被他装进泡沫盒里,事先在冰柜里冻好的矿泉水瓶则充当冰袋。一上绿皮火车,他的第一件事不是找座位,而是给这个装满年货的箱子找一个凉快的地方。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但能给父母带来一顿合口味的饭菜,一切就都值了。
早些年,家里的年夜饭都由刘宇佳的奶奶操办,桌上总是能拼凑出兼具南北风味的菜肴。水煮虾、清蒸蟹、丝瓜火腿是奶奶的心头好,爷爷则喜欢把子肉、烧鱼这些带着北方烙印的餐品。
年事渐高后,奶奶不再主导年夜饭的烹制,刘宇佳的父母承担起了这一重任。让他们比较安心的是,随着物流的发展和保鲜方式的完善,许多年货都能够完好地从产地抵达他们的家中,家里仍旧能保持过去年夜饭的规格,菜品甚至比原来还丰富。
年夜饭既是亲人间的团聚,也是一次年货的融汇和集合。餐桌上的南与北,并非是不同食物的简单堆叠,而是带着情感印记的一次“深度交流”。每个人对口味的执著,承载的是个人的记忆,是自己走过的烟火人生。
如今,采买年货、筹备年夜饭的接力棒交到了已经结婚生子的刘宇佳手上。
在刘宇佳的印象里,小时候,除了家里人从远道“肩挑肉扛”,年货的主要来源是赶集。后来兴建了大型商超,买不到年货的问题迎刃而解。现在,为家人添一些更有品质的年货,以及让年夜饭的菜品更丰富,成了她必须完成的工作。
每到过年前,刘宇佳便开始在线上准备年货。和过去相比,在网上采买更加便捷省心。有时候等电梯的工夫,她就已经下好了单,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便会陆续抵达她的家中。
刘宇佳家的年夜饭变得愈发丰盛,像荔浦芋头、环县羊肉这样的地理标志性食材也开始频频出现在餐桌上。茶几上,除了瓜子、花生、砂糖橘这“老三样”,还多了智利车厘子和美国开心果,让餐桌从南北风味扩展到了世界风味。
某种程度上,年货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着刘宇佳一家人生活的变化,也反映着不同时代下年味的变迁。在除夕当天,来自天南海北的产品组成一桌丰盛的宴席。一家人在享受不同滋味的时候,亲情也会穿越时间,悄然地向前传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