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在“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中的运行情况及创新路径

2023-02-23 21:52贺利华杨丽君
教育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工作部四有师德师

贺利华,杨丽君

(1.北京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力量和根本依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提出了“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的要求。[1]2017年起,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全国高校先后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开启教师队伍内部治理体系的创新性探索。

一、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成立的重大意义

(一)是确保“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正确方向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2]。“四有”好老师标准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方面,党委教师工作部作为学校党委直属机构,能够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充分发挥党在“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中的“政治领航”作用,把好“政治关”[3]。另一方面,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有利于集中力量统筹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按照“四有”标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发力方向毫不动摇。

(二)是高校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的战略举措

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到“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构建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描绘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全员、全程、全方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蓝图。[4]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有利于统筹和优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路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教师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育教学情境中,推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频共振,互联互通,合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三)是补齐高校治理结构中教师工作短板的创新探索

从原有的高校治理体系来看,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工作的两大主体,学生工作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全面统筹,但教师工作缺乏一个建制性的专门负责机构[5],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治理结构上的短板,这一问题具有根本性。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成立从结构上填补了教师工作机构的空白,是健全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就体制机制而言,原有的高校治理体系中,组织、宣传、统战、人事、教务、科研、教师发展中心、工会等部门都或多或少涉及教师工作,但在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上,缺少统筹协调的“主心骨”。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责部门,标志着高校教师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系统化。

二、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运行现状

2017年以来,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从机构设置、职能界定、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取得显著成果。目前,体制结构初步成型,呈现出独立设置和与组织、宣传、人事、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合署办公的多元化模式[6];职能指向逐步明确,核心与基础是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7];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继出台师德建设意见等制度性文件[5],长效机制逐渐形成。但是,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仍存在职能定位尚不明确、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思政和专业融合不足和“协同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在当前大力推进“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理想信念是成为好老师的根本,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4]

党委教师工作部成立以前,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由组织、宣传、统战、人事、教务、科研、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呈现出碎片化特点,缺乏统筹规划。党委教师工作部成立后,思政格局逐渐完善,但其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职能仍然较为模糊,部门职责和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6]一是在原有的教师思政体系下,各部门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教师思政工作,党委教师工作部作为新生部门,融入原有体系存在困难,思想政治职能发挥缺乏有力抓手。二是简单认为党委教师工作部应负责所有教师思想政治相关的工作,故将各部门原有的相关职能简单相加,列入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职能范畴,导致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权限过分延伸。三是思想政治职能交叉,如涉及教师意识形态、民族宗教、安全稳定等工作时,与党委宣传部、统战部、保卫部等部门存在重叠,导致部门之间权限不清,相互推诿。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党委教师工作部不应对教师思政工作“大包大揽”,而应在全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道德情操是成为好老师的前提,统筹师德师风建设是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和发展的第一要义。2019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和“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8]

党委教师工作部作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统筹部门,面临着许多挑战。第一,高校教师管理职能分布在人事、教务、科研、纪检监察等诸多部门,涉及招聘引进、考核评价、师德督导、违规惩处等众多环节,体系庞大而复杂,长期以来“重业务,轻师德”“五唯”等倾向,导致在教师管理各个环节中体现师德第一标准还存在一定阻力,党委教师工作部如何参与各个环节的师德师风审查,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此外,在考核过程中“无过错即合格”仍占据主导,缺乏更全面、客观的考核标准。第二,由于“师德”概念的泛化,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往往难以界定其属性和责任部门。如《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就包含了政治立场、爱国守法、学术规范、廉洁自律等十项内容[9],而哪些属于“师德”范畴且由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处理,尚无明确界定。第三,以“四有”标准为核心的教师荣誉体系尚未建立,师风建设缺乏有力保障。高校荣誉奖项十分丰富,设立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高校自身[10],而责任单位又分散在组织、宣传、学工、教工、人事、教务、科研、工会等部门,缺乏系统布局和互联互通,容易造成荣誉过度或荣誉缺失的现象;同时,表彰奖励缺乏规范统一的评选标准,管理办法尚未健全,师德第一标准不够突出。

(三)教师思政和专业发展的融合不够充分

扎实学识是成为好老师的基础,教师专业发展和思政工作密不可分,只有坚持二者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建成“四有”好老师队伍。2019年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11]

为解决传统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思政、业务“两张皮”的问题,部分高校在建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时,采取与教师发展中心合署办公的模式,既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平台,又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是推进教师思政教育和专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尽管在机构设置上为教师思政和业务融合提供了可能,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重业务培训、轻思想教育,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运用等形式主义倾向[12],在专业培训中生硬地加入思想政治内容,既无法使思想水平和专业水平相互融合、同步提升,又无法真正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此外,许多高校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政治元素,整合教育资源,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但由于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缺乏系统性把握,生搬硬套思政元素,课程与思政只能牵强附会、“勉强融入”,难以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地铸魂育人。[13]这就需要党委教师工作部配合教学管理部门做好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

(四)引导教师“协同育人”的功能发挥不足

仁爱之心是成为好老师的关键,教师仁爱之心体现在平凡、细微的教学管理中,教师队伍建设扎根于育人中心环节,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基本任务,强化教师工作中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凸显了培育教师育人意识的紧迫性。[14]

目前,高校教师工作在引导教师“协同育人”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联动不足[15],涉及教师工作的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之间的对接不足,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师缺乏在课堂之外发挥育人作用的载体和平台。此外,教师接受思想政治、师德教育和专业发展培训后,学习成果不一定能及时吸收、运用到育人活动中。第二,尚未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现有的教师评价标准多与科研成果挂钩,导致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16]因而教师参与第二课堂育人工作的主动性不强,自觉意识薄弱。探索教师工作与学生工作互促融合的制度化路径,形成更健全的育人体系,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创新教师工作的新命题。

三、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发展进路和创新策略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要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明确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其主要职责”。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要紧紧围绕主要职责,明确在“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中的职能定位,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做好资源整合和工作创新。

(一)明确职能定位推进创新,形成教师思政工作合力

一是党委教师工作部要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在内部建设上,要明确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专职人员配备,用专业力量保障工作方向。横向上,要处理好在教师大思政工作体系中宏观统筹和协调配合的关系;纵向上,明确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二级学院配备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人和联络人,完善工作体系。同时,依托现有党建工作体系,在干部、党员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做好覆盖全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针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海归教师实施挂职锻炼和国情教育实践计划,从学校层面协调时间、资源等,做好协调组织、监督落实和服务保障工作,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育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二)理顺教师工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要推动建立合理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和跨部门联动机制。党委教师工作部要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招聘引进、职称评审、评优奖励、考核评价、监督惩处等方面的师德师风审查制度,进一步理顺涉及教师管理的部门之间的师德考核联动机制,进一步压实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要求各二级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定期围绕师德建设开展研究部署,并确定二级学院党委、二级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和基层党支部在师德监督、师德考核中的职责。党委教师工作部要建立包括教育学习、师德考核、师德师风问题投诉等情况的一体化工作台账,充分、精准掌握每位教师的情况,避免师德审查的形式主义和单一化。二是推动建立学校教师荣誉体系,全面梳理各级各类荣誉奖项,做好总体规划和布局,对缺少的师德荣誉及时补齐,同时规范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培育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三)促进思政、业务深度融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要充分借鉴党委教师工作部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合署办公模式的优点。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构建并完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发展培训和育人水平提升四位一体的“四有”教师教育培训方案,联合教学管理部门开展课程思政培训,促进教师思政教育和业务能力深度融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二是高校要健全教师教育培训的二级联动机制,压实二级学院作为教师教育培训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单位的主体责任,推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与院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育人工作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培育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四)对标“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在育人实践中实现价值升华

一是党委教师工作部要充分研究学生“需求侧”,邀请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方面全面梳理学生工作中对教师参与的需求。党委教师工作部总体协调,为教师投身育人工作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高校要发挥教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建立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教育教学实绩、参与一线学生工作、实施科研育人等情况纳入评价指标,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好思政、师德等指标的落地落实和综合运用,鼓励教师主动对标,开展育人实践,培育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猜你喜欢
工作部四有师德师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医务社会工作部何以“异化”
——基于F省H医院的案例分析
展巾帼英姿 树文明新风——杨开慧纪念馆群众工作部侧记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