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子意
(扬州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1.班级人数影响课堂互动的质量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般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都会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而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或者稍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比较浅显,这就体现出了差异性。由于班级人数影响而造成差异,最终结果就是师生互动的质量下降。大规模班级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在于师生互动的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座位安排也对互动有所限制,教师对后排学生的关注度没有前排学生高,有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想回答问题但却不能如愿,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降低师生互动的质量。所以,班级规模对老师在教学中的态度、学生的课堂状态以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极为重要的。
2.多媒体的运用对音乐课堂互动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在音乐课上,多媒体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对中学音乐课堂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影响优劣各半,笔者认为多媒体无论何时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喧宾夺主,就使课堂变得毫无生机,或为追求时尚,借此哗众取宠、装点门面,或以此来掩饰教师基本功的不足。教师在课堂上过多依赖多媒体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师生之间的互动时间潜移默化地被多媒体占用。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教学互动,教师就要摆脱对多媒体的依赖性,只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多媒体系统进行辅助演示,不能完全使其替代黑板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备课阶段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互动内容,而不是一味地通过电脑屏幕进行填鸭式教育。所以,对待多媒体我们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合理利用多媒体,实现高质量的师生互动。
1.教师层面
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大了城乡的差距。许多优秀的教师选择留在大城市,这对乡村学生的艺术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中学音乐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师范生毕业后去往大城市,使得大城市的师资处于饱和状态,而农村的优秀师资严重短缺,城乡艺术教育由此拉开差距。此外,有些中学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不高,教育理念不正确,常常忽略了资质一般的学生。
2.学生层面
众所周知,教学的核心不是老师,学生才是教学质量之关键。有些人将音乐教学的失败归因于教师和学校,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音乐课堂互动是双向的,需要学生和教师合作才能完成。任何学校都会有“差生”,所谓“差生”就是平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等。教师对于这些所谓的“差生”也没有办法,但同时也会随着学生的表现而改变态度。这些“差生”一般在音乐课堂上会比较活跃,教师也会与他们进行互动。但是这些学生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说自己唱得不好、不会唱等。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在与他们进行互动时,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得非常好。“差生”的自我定位较低,错误地认为唱功差就会受到冷嘲热讽。有些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致不高,甚至很冷漠,无视课堂纪律,对老师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更不会去配合老师,这大大降低了师生互动的质量。
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会设计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致力于在课堂上呈现出一种分散、开放的教学状态,但在实际课堂中却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学生发散思维并回答一些问题时,缺少对问题的整合、梳理能力,让学生感觉好像学会了很多知识,但却说不出来到底学了什么,这一点值得教师去认真思考。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非常重要,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可以运用发散式思维对音乐作品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学生不假思索地就说出答案,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透彻分析,而是习惯性地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限制了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师生间的互动较少导致学生的潜力无法不能得到充分发掘。
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师生互动已经得到改善,但是在教师设计互动过程时,仍旧较多地考虑教材的内容,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但是教材往往更新缓慢,严重落后于时代。实际上,音乐教材所选择的音乐曲目都是经典之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学设计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素养来合理设计互动环节和方法,只有合理互动才能激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教师最好能够捕捉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为课堂互动增添活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师生互动艺术形式的作用,教师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理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音乐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应以追求形式上的互动为目的,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心态由“要我唱”向“我要唱”、由“要我说”向“我要说”进行转变。教师也需要从课堂上的“主角”转变为“配角”,让学生以“主角”身份走进课堂、参与课堂教学,让师生在课堂互动中一起成长进步。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表现欲十分强烈,但是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与教师的交流中会存在焦躁情绪。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尽量消除学生的焦虑。老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用另一种方式去思考,并非简单地否定学生,否则学生内心受到了伤害,就不敢在课堂中进行互动。老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融入学生集体,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进行一定交流,鼓励内向的学生大胆说、大胆唱、大胆演。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活动环节,由文艺委员组织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让学生在班级这个小小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享受并体验成功,增加学习音乐的乐趣。这种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以及积极的语言可以帮助建立学生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友好的环境中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运用探索的方式来教学。这种方式是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被动理解和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多媒体成为许多教师丰富教学内容的一个手段,但是在课堂上过多依赖多媒体也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导致互动效果不佳。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比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拟动物的声音,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动物叫声。同样在讲到笛子、小提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摸一摸、吹一吹、拉一拉,亲自感受乐器的音色和演奏姿势,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听其音色到底是什么样的?乐器的演奏姿势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升,很快就能掌握正确演奏姿势,熟悉乐器的音色。但是乡村音乐师资力量短缺,缺少多媒体设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政府部门需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引进优秀音乐教师并对乡村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面对人数多的班级,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法,讲究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设计全班合作的环节,分为唱歌、动作、乐器伴奏三组,让唱歌好的学生演唱歌曲,让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展示动作,让节奏感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乐器伴奏,在每次表演完都对表现最好的一组学生进行奖励,让大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音乐互动应遵循多情景教学原则。第一,在音乐互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永远的莫扎特》一课,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将流行音乐《不想长大》引入课堂,合作演唱这首歌,然后播放《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说出两首乐曲的相同点,这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会发现原来流行音乐竟然源于两百多年前的古典音乐。第二,在音乐互动中,教师可以营造各类情景,因为相同的音乐在不同情景下的意境和情感不同。比如《彩色的中国》一课,首先介绍这是一首轻快欢乐的歌曲,寥寥几笔便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师与此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换一种情景来联想这首歌的不同意境: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我们的祖国被破坏,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哀怨的,这时又该如何表达这首歌的情绪呢?如果只采用一种互动方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不能完整地领略音乐的魅力,对于音乐学习也提不起兴趣。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标准对于当代教学活动的新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笔者希望初中音乐教师能够重视师生互动的作用,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与情感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能力。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将教学核心转向学生,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提高学生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兴趣。教师从教授者转变为指引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职责是“激趣、启思、导疑”,应该根据教授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互动式教学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喜爱,也必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