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证书”制度国际化的价值逻辑与路径探究

2023-02-22 01:43党建民王晓珍张可伦
江苏高教 2023年2期
关键词:证书国际化高质量

党建民 ,王晓珍 ,张可伦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 经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1+X 证书”制度的政策源起及核心内容

1.政策源起及历史演进

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第八条中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1+X 证书”制度的执行提供了法律支撑,自此“1+X 证书”制度的推行和试点运行有了法理依据。2019年1 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对于“1+X 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即自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这也就意味着“1+X 证书”制度经过17年的理论探讨、政策制定和完善开始落地实践。

2.“1+X 证书”制度的核心内容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标志着“1+X 证书”制度的正式落地,此后先后两批次、10个专业(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等)、16个职业院校进行了试点运行,真正将“1+X 证书”制度从理论研究拓展至教育实践。“1+X 证书”制度坚持三个导向,即需求、问题和目标三大导向,把职业教育的各类学历教育即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等代表学生受教育水平的证书作为“1+X 证书”制度的“1”;“X”则代表在“1”基础上的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因专业不同、企业需求不同而不同,“1+X”证书是各类职业技术技能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国“职教20条”的重要战略部署和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1+X 证书”制度以满足各类需求为导向,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融通,对于高质量综合性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

二、“1+X 证书”制度研究现状分析

1.“1+X 证书”制度的理论研究

“1+X 证书”制度的理论研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意义和实施价值是早期学者关注的核心。如孙善学[2]认为“1+X证书”制度是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机制,也是类型教育的基础性制度,具有重大创新意义。覃川[3]从系统论和协同论的视角分别探索了“1+X 证书”制度的逻辑起点以及运作机制问题,研究结论获得后续学者的普遍关注。钱娴[4]则基于比较视角下从纵向和横向多元复合两条路径分析了“1+X 证书”制度的内涵。卢子洲、廖康平[5]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了“1+X 证书”制度的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提出了组织内部互动共赢的平衡方案。孔德兰、李娇阳[6]则重点研究了高职院校“1+X 证书”制度试点内部治理机制问题,分析了高职试点院校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治理路径。

2.“1+X 证书”制度的改革方案及书证融通问题

李寿冰[7]从微观视角探讨了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杨红荃、张雪娉[8]分析了“1+X 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两种证书的内在关系以及“1+X 证书”制度实施的多角度解析及路径。刘纯超等学者[9]则以会计专业为例讨论了“1+X 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方案问题。柳义筠[10]基于“1+X证书”制度和国家资历框架关系视角提出了云计算专业改革实施理念及具体方案。郑根让等[11]和江晓丽、夏小艳[12]分别以软件技术专业和“儿科护理学”为例探讨了“1+X 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证融通、书证融通及实施方案问题。

3.“1+X 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和学分认定(学分银行)

杜沙沙、蒲梅[13]基于学分银行理念探讨了的“1+X 证书”制度的内涵、价值与路径等问题。吴昆[14]探索了校企深度融合下的BIM 技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赖红[15]、吴南中[16]等学者则分别以软件技术专业群和数字创意专业群为例探索了“1+X 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

4.“1+X 证书”制度实施中的培训评价和职业技能认定

有关“1+X 证书”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评价及认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建设与监管[17]、角色定位[18]、公信力及治理[19]、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20]。此外,还有少数作者创新性地探索了“1+X 证书”制度国际化推广问题,如杨清、李卫东[21],刘智焕[22]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聚焦东盟国家,分别探索了“1+X 证书”国际化发展的优劣势和现实意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的书证融通及国际化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罗燕[23]则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出了物流专业“1+X 证书”国际化推广策略。

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文献不难看出,“1+X 证书”制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早期的学者更关注宏观层面的“1+X 证书”制度的内涵、价值意蕴、内在关系、运行机制及治理;部分学者从微观层面分析了“1+X 证书”制度在不同专业中的实施方案,如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分认定、校企合作、书证融通、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第二,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和院校范围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更为具体和微观操作层面新问题的解析和完善,早期试点推行的部分专业如物流管理等专业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体系和可复制的经验。第三,个别学者如李卫东、刘智焕、罗燕开始关注“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但系统化的分析和深入研究尚需更多学者关注。

三、“1+X 证书”制度国际化的价值逻辑

1.国际化推广的背景

国际市场竞争中,国际间的分工合作与贸易也越来越紧密,与之对应的跨越国际的复合型高质量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各大跨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前提,但从目前人才供给来看,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国际复合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对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尝试拓展海外业务,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海外业务拓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具有国际通用标准认证的职业技能人才缺口巨大。

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颁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出在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助力其他国家构建多种类、多类型、多阶段的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共同进步、就业市场统一标准的目标。经过三年的试点推行和不断完善,我国“1+X 证书”制度实施成效显著,部分专业已经形成可复制的教学体系和经验,为我国“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推广和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提供了可能。

2.逻辑源起

伴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转型,新技术手段、创新生态和贸易环境催生了诸多新生需求,与之对应的新技术、新制度、新岗位对各人才培养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面对国际创新生态和贸易生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国际普遍认可的新型高质量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极为短缺。就目前的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各大高校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高质量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越发突出,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与国际企业需求不匹配现象越发严重,造成了人才短缺率和学生失业率双高的怪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跨区域、跨国际的职业认证差异和标准差异所致。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推广有利于解决国际企业高质量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人才市场短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其逻辑起点涉及三个问题和三个需求:一是国际企业的高质量专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问题,二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三是各大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新型高质量人才培养难以突破问题。以上问题分别对应“1+X 证书”制度参与的三大主体需求问题,即企业的高质量人才需求(人才的市场需求)、学生的高质量就业需求、高校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以上问题的解决和需求的满足对应国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而通过职业教育合作与服务、助力他国构建“1+X 证书”制度教育体系,形成统一的人才质量认证标准和统一的就业市场标准,对于提升区域国际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能力、缓解企业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见表1。

表1 “问题—需求—目标”分析与“1+X 证书”制度国际化的逻辑源起

“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推行能够解决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化统一认证和标准化度量问题,在此基础上倒逼各人才培养单位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以国际企业对人才需求和岗位职业技术和技能要求为基准调整教育模式,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国际企业实践需求相匹配,更好地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与融合,真正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对接,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国际企业需求与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科学匹配。

“1+X 证书”制度注重通过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实现在理论教学中对接产业,在产业生产实践中融通理论教学,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知行合一。试点推行三年以来,在明确了“1+X 证书”制度的内涵意蕴、价值取向、主体责任,完善了运行机制,改革了教育教学模式和体系后,作为服务国际职业教育、打造世界职教改革发展的中国职教子品牌,越来越多的学者如丁才成[24]等通过调查研究后对“1+X 证书”制度取得的成效给予了积极肯定,这为“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推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

四、“1+X 证书”制度国际化推广的价值意蕴

1.有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树立数字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标杆

由我国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于2022 年8月在天津召开,这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和全球影响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我国将会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新平台和新范式下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从而构建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机制。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纵深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也是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对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

“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一带一路”等教育行动不但提升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树立国际形象的重要输出手段,体现了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与作为。特别是“鲁班工坊”的对外输出成功地展示了职业教育的中国经验和中国范式,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标杆产品”。而“1+X 证书”制度经过17年的理论探索和论证以及3年多的试点推行和不断改革完善,在产教融合、书证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模式、认证标准、课程体系、教材教案和师资团队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打造另一个中国职业教育的“标杆产品”并对外输出,对于扩大我国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国际职业培训标准制定话语权,创建我国职业培训国际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推动周边各国的职业教育进步

通过“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带动和助推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形成统一的新型复合国际化职业技术技能认证体系和市场体系,是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贸易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大国应尽的义务和使命,也是我国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初衷和根本目的所在。

中国历来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教育、扶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多次通过提供教育援助、教育合作等方式帮助落后地区和国家发展教育和经济,如以教育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精准扶智和精准扶贫项目等。迄今为止,中国提供的各种类型教育援助、上万个技术合作、近40多万人次的教育培训等已惠及“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和非洲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提升了援助国家职业教育的软硬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毕业生就业率。“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推广,对正处于经济社会变革转型重要档口期的上述国家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职业技能技术人才、助推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服务我国本土企业国际化拓展,助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转型升级,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以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截至2022年7月,中国已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缔结200余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合作3000多个项目。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产业链越发紧密,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前10月贸易额累计7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更多的业务拓展至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由于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和语言文化差异,东道国的人才储备和质量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成为我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竞争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推广是培养符合我国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打造产业链和创新链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服务我国本土企业国际化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高质量就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1+X 证书”制度国际化的实践路径

跨境国际化和本地国际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两种方式。首先,从教育成本、时间成本以及人才培养效率和人才紧缺程度看,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带动国内学生,实行本地国际化是当前我国“1+X 证书”制度国际化,尽快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助推跨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最有效路径。其次,在考虑本地国际化的同时,积累本地国际化经验,完善相关方案和政策,积极实施“1+X 证书”制度的跨境国际化。

1.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打造本地国际化

对接国际标准,构建适合留学生特征的培养体系。根据201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意见》中的战略思想和指导精神,充分发挥全国行业指导委员的作用,根据留学生特征、国际市场人才需求特征对接国际职业教育标准,设计数字经济时代下不同专业领域的新型复合国际化职业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验标准、教学标准、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和考核体系,搭建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平台,构建“国际通用框架+中国标准”的课程培养体系。

引入国际企业,以需求驱动职业技术人才提升供给质量,实现书证融通。当前关于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最大矛盾是人岗不匹配导致的低就业率和高人才缺失率的矛盾,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国际企业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关键岗位的核心诉求、需要具备的职业胜任力等纳入理论课程的教学、培训考核标准以及职业能力认证标准,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实现真正的书证融通,进而满足企业需求,助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促成学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2.贡献中国经验,实现跨境国际化

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混编教学团队,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前期制定的“1+X 证书”制度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新型复合国际化职业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验标准、教学标准、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和考核体系,对接国际标准,在保持“1+X 证书”制度的中国特色基础上,模块式打造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建设国际混编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具体构成包括国际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国内教师、国际教师、标准制定委员会及资格认定组织(委员会)专家等。可以通过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境外研修、引进境外优质资源、聘请相关专家顾问等方式打造稳定的高水平国际化混编教学团队,助力“1+X 证书”制度的国际化,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打造“1+X 证书”制度标杆产品,关注教学标准的国际化输出。借鉴“鲁班工坊”的成功经验,注重“1+X 证书”制度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经验积累,筛选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团队,在教学模式、认证标准、课程体系、教材教案和师资团队等方面不断优化打磨,凝练“1+X 证书”制度的中国职业教育特色,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可复制的“1+X 证书”制度国际化职业教育“标杆产品”。同时,积极参加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教育教学合作、国际会议等多种渠道宣传和输出“1+X 证书”制度国际化“标杆产品”,分享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理念、中国范式和标准,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从而达到提升我国国际职业培训标准制定话语权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证书国际化高质量
聚焦港口国际化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收录证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收录证书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