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佳 重庆鸿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会计基础工作是指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这项工作涉及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建立、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交接的办理等。我国历来对会计工作均十分重视,且不断推出详细程度和可执行程度更高的规章制度。尽管如此,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开展得举步维艰,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详细梳理并找到解决对策。
现阶段,部分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会计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工作开展方式缺乏规范性[1]。比如与会计原始凭证处理工作有关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①原始凭证并未完整记录相关信息,在要素收集不齐全的情况下便归档处理。②单位之间开展业务往来时,收款单位提供的票据并非财政统一票据。③使用过期票据的现象并不罕见。④财政拨款没有配套的预算审批单据。⑤预算拨款的凭证不统一,有些单位甚至使用转账支票进行拨款。针对上述情况,企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以管理,但令人遗憾的是,管理机制缺失,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中的漏洞无法及时得到弥补,导致遗留工作隐患。
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低的问题时有发生。具体而言:①少数外来的原始会计凭证中并没有清晰填写业务对应的品名和数量,内容摘要也不够简单、明确,内中用于记载的字迹潦草且模糊,容易引起歧义。②记账凭证方面的问题是:其一,某些单位记账凭证的主管、审核、记账、制单印章并没有派遣专人负责管理,导致一些记账凭证会被随意盖章或是缺少盖章。其二,记账凭证并没有按照规定的周期(通常以“月”为单位)完成装订处理。此外,账表装订的整齐度也不够整齐。其三,针对记账凭证进行归档处理时,没有使用胶装方式,而是依然使用线装方式处理纸质文件,导致账页散失。其四,记账凭证与凭证封面的主体并不一致。
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业务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客观原因是:早在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原本的“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一条件被替换成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其中的逻辑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一个硬性条件,判定指向性非常明确——如果一名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人员连该证书都不具备,意味着其很有可能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取得了该证书,意味着通过了国家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基于此,企事业单位可以放心使用这类专业人才。但在判定条件转变之后,所谓“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是一个略显虚幻的概念——即“专业能力”无法基于统一的标准完成界定。受此影响,一些企事业单位会将一些专业技术能力水平较低之人调整到会计基础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整体开展水平下降。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企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能力评估缺乏统一标准的现象并不是一件好事,亟待解决。
某些单位内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权责不够清晰,无法形成内部制衡,导致某些部门或某些人员财务权利较大,连带着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的业务开展、审批流程等长期无法基于规范形式开展。受此影响,一些单位出现开假发票、报销套现的行为并不罕见。其二,有些会计基础工作岗位设置之后,彼此之间的职责不相容,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很难实现岗位与职能分离。比如其他部门的某位工作人员调任财会部门之后,同时兼任两个部门的工作,这便为挪用资金或舞弊创造了条件(并不是说该人员一定会犯错误,而是在工作岗位职能设计方面存在这样的隐患)。其三,财务监督机制缺失造成的影响为:现阶段,很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业务时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但由于后续工作缺少监督,导致入账后的全盘分析和数据控制无法及时、完整地开展,最终导致收入支出在无合理理由的情况下“突尖、跑偏”[2]。
1.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企事业单位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使会计基础工作基于规范性流程开展。具体而言:其一,制度必须完整且落到实处。企事业单位应该以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指导意见作为依据。在详细了解这些规章制度的内容之后,经过多轮次的论证,结合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实际需求,最终制定出能够解决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实问题的合理制度。其二,制度必须得到严格执行。即使会计基础工作制度的完善程度再高,能够从方方面面考虑单位的实际需求,但执行一旦缺乏力度,本质上便是“明珠暗投”,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基于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在业务开展、业务审核、综合管理等方面做好一切必要准备——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底线原则绝不容许侵犯。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业务、原始会计信息、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全面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上文提到,一些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较为模糊。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原始会计信息收集、凭证处理、档案生成等方面制定并实施规范化制度,以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相关内容将在下文分类阐述。
3.做好会计队伍的建设工作
会计队伍的建设工作同样重要。笔者给出的建议是:一方面,单位在选择会计基础工作人员时,应优先考虑持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单位不应将门槛完全定死,而是需要灵活掌握,挖掘出那些工作能力较强但却尚未来得及考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除此之外,单位进行校园招聘、社会招聘时,应当扩大专业选择范围,从传统金融、财会相关专业向互联网金融相关专业转进,从而将一些同时掌握会计基础处理能力、熟练电脑操作及互联网运行原理的复合型人才吸收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队伍之中。
4.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监督管理机制
会计基础监督管理机制应当是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建议,单位可以基于PDCA循环理论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具体而言:①Plan计划阶段。企业对上一阶段的会计基础工作及会计基础工作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制定出工作计划,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进行尝试。②Do执行阶段。在新一工作周期,按照调整之后的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如原始凭证收集、会计档案归档等,均应按照新的要求开展并得到实时监督。③Check检查阶段。一个新的工作周期结束之后,继续进行检查、总结、梳理。④Act处理阶段。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3]。在会计基础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循环上述四项工作流程,会令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方式、监督流程逐渐详细、完善,对单位的整体发展大有助益。
1.做好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
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做好对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工作至关重要。从原则上来看,原始凭证中,各项内容必须详细、完整、清晰地填写,不得缺少任何一项。以增值税发票为例,会计基础工作人员在审核时,应该重点关注:①开具发票单位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电话、开户行及账号;②发票填写日期是否同时包括年月日;③交易双方的姓名(是否有人员签名或盖章);④发票涉及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数量、单价、金额(是否同时包括大写和小写);⑤发票的联次及附件是否准确等。
总体来看,任何形式的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都应符合如下标准:①填写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符合逻辑。比如某单位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以往每次采购时,总量介于5 000公斤至8 000公斤之间。但某次采购的原始凭证中,采购量的数字是6 000,单位却换成了“吨”,即采购总量是“6 000吨”,这是一个明显违背常理的情况,会计人员应联系经手人员,确定相关信息是否为误填。②如上文所述,确定原始凭证中必须填写的信息是否一一齐备。③涉及采购量之类的数字时,大小写是否齐备、二者是否统一等均是重点审核的内容。④所有信息的书写是否清晰,有关编号是否均具有连续性,相关手续是否完备同样需要得到重点审查。
2.细化记账凭证的审核与改错工作
与记账凭证有关的会计基础工作开展要点如下:记账凭证审核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财会制度,围绕制单员填制的记账凭证进行仔细核对。如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之间是否相符,会计分录是否正确等均是重点审查的内容。在审查期间,如果会计人员发现错误(注:属于审查人员自行判定后认为的错误,也有可能是对某些内容产生了疑义,并不一定是真的错误)时,需要立刻与填制人员进行沟通。如上文给出的发票填写案例中,大概率是填制人员手误,在填制采购量单位时,将“公斤”误输入成“吨”。当这种情况发生之后,审核人员应当与填制人员确认,如果确实是错误,应在填制人员完成修改后进行二次审核,无误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在上述工作过程中,记账凭证的审核及填制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具体的考量在于:如果两项工作均由同一人完成,那么“自己审查自己”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思维定式及自我暗示的影响,很难及时发现问题。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大多数人在求学时期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件:在完成一道题目的求解后与标准答案对照时发现结果不符。自己检查多次后依然无法发现问题。而由其他人进行检查后,可能在短时间内便会找出问题之所在。由此可见,审核和填制不能是同一人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必须牢记。
3.规范会计账簿的打印和整理工作
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均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升级改造。基于此,相关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方式应该遵循如下流程:①应当定期打印总账及明细账。②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时,会计人员需要在输入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的当天,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凭证同时打印,之后与库存现金进行核对,发现“对不上账”的情况时应当立刻联系有关部门,了解相关情况。③所打印出的会计账簿的编号必须具有连续性。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应当进行审核,确定编号方面不存在问题后方可装订成册,之后由记账人员以及会计机构的负责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字、盖章。④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由于输入记账凭证、登账、结账、账簿等信息均已在电脑中形成,故会计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做好备份工作。在有需要时可随时对其中的某一项信息进行单独打印。在年终结账之后,需要将所有账页打印出来,之后统一装订成账簿[4]。
4.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分类、保管机制
在电算化模式下,会计档案一般全部存储在财务部会计师的电脑中。为避免档案信息混淆,首先需要做好档案分类与保管工作。具体而言:①会计凭证类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类型的会计凭证。②会计账簿类档案包括总账、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固定资产卡片等。③财务会计报告类档案,包括单位基于各类周期编制而成的会计报告、相关附表、附注信息、文字分析等材料。④其他档案,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内容。这些不同类型的档案应当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下。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定制专用的智能财务管理系统,在系统的后台自动完成会计档案类型的区分。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只需将有关信息输入系统之中便可由系统自动进行分类,后续的查阅、调取均十分轻松。需要注意,单位的经费预算、财务收支计划、调资定级、财务制度等资料并不属于会计档案归档范围,而是应该划分到文书类档案中保管。
5.明确单位票据领用及缴销制度并严格执行
单位应该责成专人负责保管空白票据,各类票证的领入、领用、回收、上缴、保管等工作同样应由专人负责。需要注意,单位负责保管票据之人与保管银行相关印鉴章之人绝不能是同一人。需要将现有票据人员调离当前工作岗位时,必须做好移交手续全面办理工作,决不能出现移交不清、未完整移交便离职的情况。另一项管理要点为,单位的出纳人员不能同时兼任票据管理人员,否则如上文所述,容易使该工作岗位留下安全隐患。
开展票据领用、缴销票据等工作时,会计人员需要对票据的本数量、份数量进行全面清点。在办理票据领用、缴销手续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还需明确责任。此外,票据保管人员必须定期清查账簿,票据的购买、使用、结存等情况的记载信息必须具有连续性。所有领用的票据都应有领用人的签章。如果出现填写错误而导致票据作废的情况,严禁直接撕毁票据,而是需要将票据的所有联次完整地保存并将相关事项进行清晰记录,绝不能出现撕毁、丢弃票据的行为[5]。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尽管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难度及强度正在不断增加,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也在随之加强。基于此,只要企事业单位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不断提升,便可以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最终带动单位健康发展,源源不断地收获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