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卫华(渑池县城市管理局)
基于我国公共财政与事业单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对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只有借助优化预算方法的形式来满足财政管理改革的需求,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形成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在质量方面得以保证,并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中凸显功效,进而最大程度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福利。
在国家财政预算制度规定的指引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是一种纵向、横向的计划体系,同时这种体系带有引导与制约作用。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信息管理项目主要包括计划库建设、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和审核、计划调度与实施、决策与报告、一体化计划控制要求、预算项目会计核算计划等。
1.有利于预算项目整个周期管理的实现
事业单位通常会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在项目库中以预算项目的方式记录,然后再结合预算支出功能与性质分类为特定项目、运转项目、人员项目。另外,在具体实施预算管理时,应依据“先提出项目再进行预算”的原则。除此之外,要以年度单位划分项目活动与支出,并详细地对每年的预算需求进行预测,以此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1]。
2.提高上下级财政之间的预算衔接
事业单位上级和下级转移支付活动的紧密衔接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实现。根据相关规定,上级财政应该提前将需要转移支付金额向下级发放,对预算进行编制,而且要保证预算在上年度实际预算之内。出现分别转移的支付项目要单独记录,再用上级拨款减去预估值。
3.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支出总和与真实工作需求是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指标详细分配的依据,可以将预算基础结构不断优化,帮助单位提高预算资金运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当前,不少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预算管理方面的关注度不足,使得单位员工和各部门不积极参与财务预算编制,造成财务预算编制不全面、不科学,同时,单位的预算编制和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阻碍单位稳步发展。另外,一些事业单位认为预算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只安排财务部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而对其他部门的预算管理不做要求,使得其他部门对预算管理内容认知不足,很容易使得各部门为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不够全面、不准确,影响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
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过程缺乏重视,这就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流于表面。首先,预算调整缺乏专业性。事业单位预算通过审批后通常不能任意调整,只有宏观调控措施发生变化或某些公共事件突发时,才能对预算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可部分部门认为在有充分依据的前提下可以随意改变列支费用,对资金的使用加以调整,不能严格依照计划调整的条件和程序实施,导致计划约束力受干扰。其次,计划审查缺乏严格性。近年来,政府行为管理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要求事业单位对各种经费开支进行管理,但是,还有部分费用报销程序不规范。比方说,会议费用报销中没有参加会议名单和电子凭证。另外,单位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经常使计划实施时间和项目实施进度偏离正常,对事业单位来讲,由于很多部门的计划实施时间都占到了计划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造成每年都有大量的重新结转投资,从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
财政资本性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结构和权益底数还不够清晰,在财富配置上与存量之间的衔接性不够,以及在财富分配和消费之间还不能形成有效挂钩。比方说,事业单位财务未能形成健全的费用控制与开支规范,同时预算约束力比较差,导致单位预算资金出现浪费现象[2]。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预算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预算效果取决于预算执行质量。虽然预算执行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是实际工作中仍不免出现项目支出超出预算的情况。还有一些单位存在上半年执行进度慢,下半年大量支出的情况。还有部分单位为了确保支出和预算指标一致,为此会将整个经济业务强行拆分为多个预算项目,导致预算管理无法有效实施。这主要就是单位缺少严谨的监督管理方式以及机制,造成预算执行出现偏差,降低预算管理效果。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按照国家财政部门所公布的工作要求,根据具体项目逐渐完成部门计划绩效考核,但由于各个单位所显示出的业务特殊性而各不相同,而且评估准则也不统一,许多评估指标都不能进行有效量化管理,绩效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从而严重打消各部门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使得部门的计划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相对被动,无法发挥应有效果。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配备的预算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比较差,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遇到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单位预算管理作用无法发挥。预算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没有及时更新,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再加上工作人员缺乏对预算编制整体结构的认知,使得预算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将预算管理效果降低。第二,单位中的很多预算管理人员通常只是简单地完成一些基础工作,并未积极思考以及改进预算管理模式,导致单位预算管理得不到有效地提升,限制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另外,单位预算管理者缺少高效和严谨的执行能力,使得预算管理成效降低。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单位一把手,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注重程度将直接关系预算管理的成效,所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观念,强化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预算管理立足于全局开展统筹规划,以此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另外,单位领导要组织全体员工定期学习《预算法》的相关内容,明白预算管理的作用和价值,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当中,这样能够改变各个部门对预算管理忽视现象,提高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单位预算编制更加全面和科学。此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采用专人管理的方式,提高预算管理效果和质量[3]。
首先,加大计划实施力度,对政府预算管理计划加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一般会将上级下发的计划方案分解到相应的项目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阶段,行政部需要先按照项目批准流程进行审批,然后由财务部开展资金拨付,并对工作开展进行跟踪管理。在项目执行阶段,应注意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公开调查结果,对于发现的一些违规行为要及时有效地处理。遇到政策调整或重大事件发生时,必须改变审核通过的预算时,预算执行部门要递交书面申请,将必须调整预算的原因论述清晰,经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调整,以保证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其次,加大计划实施力度,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事业单位实施计划,是为了把有效的财政资金更合理、更科学地分解到所有项目和部门中,同时也要有效跟踪财政采购活动、协议达成、实施计划等经济活动。财务部门应对项目推进情况有充分了解,将获取的信息如实反馈给各个部门。
最后,预算执行中报告制度效力增强。借助明确预算执行任务和责任的方式,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发挥日常控制的作用,并将预算执行结果按照规定向上级汇报。还有各实施过程管理人员要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和信息加以监控,以保证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增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首先,加强资产基础信息管理。事业单位应完善资产分析和代码管理体系,使政府采购与资产分类进行有效衔接,这样才能做到将政府的预算编制以及财政预算审批流程简约化。另外,单位想要全面反映单位的资产、资金使用、资产分配等信息,可以建立完善的资产卡片管理制度。
其次,在计划分配过程中进行资产配置管理。事业单位在计划储备中需要集中分配资产的应提供资产分配信息报表。事业单位中符合资本性支出并形成资产,预算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库的资产配置信息编制资产配置预算。事业单位可以利用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将行政采购、资产卡片、会计报表等数据进行采集,同时还要动态监督资产配置状况,根据需要对固定资产财务数据、资产卡片数据实现同步变更,以此达到政府会计、实物资产管控的双向控制。事业单位通过系统将部门决算、财务报告、资产报告与会计核算账簿的固定资产卡片自动核对,并形成固定资产报表,以此达到账表内容统一,管理方法和报表形式衔接统一。
最后,建立了健全的存货固定资产反映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财务在保证所有固定资产存量卡片和会计信息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存货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在预算编制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将所有存货固定资产卡片输入整合系统,达到对所有存货固定资产的全面反映,从而使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成为审核其固定资产配置计划的主要依据[4]。
首先,强化单位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在编制采购预算时,必须根据资产状况和下一阶段管理任务要求,对所采购内容进行科学评价,然后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编制预算计划。在政府采购实施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政府购买标准执行,避免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在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管体制,单位外则由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的监督,从内到外,全面对政府采购过程进行监管,使得政府采购约束力度提高,以保证单位能够合理地使用政府购买资金,并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其次,完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体系。事业单位应充分了解绩效评价和审核系统的功能,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专门的绩效评价与审核机构,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核机构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在配合第三方机构客观评估项目时,通过财政部门的引导,进一步完善预算项目绩效考核,使得预算评价更加全面,对预算编制与评价结果进行优化融合,使得绩效评价水平提升,实现预算管理效果。另外,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考核机制,把工作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结合起来,将预算执行职责细化,划分到不同的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预算考评激励机制,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各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能够提升其工作能力,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从而促使其积极投入到预算管理中,有效推动了预算管理行为的有序开展。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主要依赖于专业人才,其对预算管理工作成效也有着很直接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注意培养预算管理的专业技能意识。事业单位财务要做好预算管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工作,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开展培训,使得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并拓宽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另外还应当做好预算管理观念的正确引导,以保障职工能够从观念上对预算管理的权威性进行关注,这对于预算管理的正常高效进行有着很大帮助。此外,事业单位还必须把业绩考核体系日益完善,以对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实施、评估等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适当的激励和惩戒,以确保预算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得以激发,同时还能有效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操作,为此,单位需要建立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
因此,事业单位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构建预算管理新型系统的基础技术,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管理,从预算编制到预算绩效考核,具有多项功能。事业单位将财政资金支出作为预算管理系统的主线,在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单位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实现预算相关信息的共享,将相关信息能够高效的传递,为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另外,事业单位要重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借助培训活动让员工熟练掌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利用信息化,实行预算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此外,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要注意各项信息的安全,所以,事业单位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可以通过加设防火墙的方式将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增强,确保提供给预算管理者的数据真实有效。同时单位进一步做好网络公开工作,从财务报告、信息说明等内容进行细化,扩大公开范围,一定程度上将预算信息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外部监督。
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关键的内容就是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客观正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从思维上改变预算管理的意识,并借助多种方法提升预算管理执行能力和管理效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