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严家大院建筑石雕装饰浅析

2023-02-22 10:40袁子艳
建筑与装饰 2023年1期
关键词:喜洲严家商帮

袁子艳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引言

赵勤在《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中总结了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特点、社会风俗及民居的形式与装饰。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研究早期的著作当属云南省设计院的《云南民居》,里面介绍了云南九个少数民族的村寨布局、院落的组成和民居平面等多个方面,还结合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也对民居建筑和村寨独特的传统风貌进行分析。张加在《白族》中解读了当地的木雕、扎染等民居装饰工艺、题材及艺术特点。通过整理发现对严家大院建筑石雕分析的文献较少,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是有意义的。

1 概述

1.1 建筑装饰概述

建筑装饰是中国民间艺术内容中不可获取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民族艺术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载体。由于生存的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及审美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每个民族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建筑装饰的产生的首要目的是为人们遮蔽风雨和规避自然灾害,但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人类文明的自我创造了物质的形态的同时,也产生了美的形象,从民居的整体外观到局部构件无一不体现,而后,人们自我审美的艺术加工日益精致成群,白族民居特色中的装饰也就出现了。

1.2 大理喜洲概述

喜洲古镇的区位有极大的优势,于大理市北部洱海边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南诏留存下来的古城之一。喜洲白族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雕刻主要有木雕、石雕等,当地“文化留存”的产物是极其珍贵的存在。

喜洲民居的大量涌现和“喜洲商帮”都是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同步发生的。民居建筑不断外涌标志着喜洲当时在经济上的发展已到极盛时期,同时进一步证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紧密相连的。喜洲发展历史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公元前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之时,即成为这条线路的贸易的集散重点之一;其次是从南诏国到大理国时期,它曾因为贸易的高度繁荣一度成为南诏的国都;再次是在商战竞争极其激烈清末明初,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而且正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喜洲迎难而上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商帮,发展迅速还成为滇西三大商帮(鹤庆、腾冲和喜洲)之一,在国内各大城市以及国外市场都设有商号;最后是抗日战争中后期。这时候的云南成了中国对外的唯一通道,这又给喜洲商帮的迅速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商帮的实力突增,从而形成了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还有186家坐商,200余家行商的庞大商业集团,成为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滇西资产最雄厚第一大商帮,超越鹤庆商帮和腾冲商帮,这使它一举成为闻名国内外的喜洲商帮[1]。

1.3 严家大院概述

严家大院位于喜洲镇四方街,院落由北到南,前面四个院子建造时间是在1919年,第五院即小洋楼是1938年建成的。它同时拥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典型白族民居建筑格局,研究一个严家大院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白族传统民居格局,目前它也是在大理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典型的白族建筑。

严家大院一号院主要作为客厅使用,用于接待访客;二号院主要以议事房、匾堂、闺房为主;三号院以书斋、宗教艺术堂、客房为主;四号院主要是女眷住所;五号院则是后花园包裹的小洋楼,并且还设有防空洞。严家大院依托漏角和天井,院内的四通八达通过几条巧妙的通道实现,让人置身其中又感觉身处迷宫,变化极为丰富。在第五院,即后花园里伫立着一栋西式风格的小洋楼,西式风格在这个院中不是单一存在的,在建筑中也结合了前面四个院子的建筑装饰特色。大院里面的主要墙面和照壁上都镶嵌着天然的大理石,石纹呈现出如水墨画一样的画面,这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完美统一。所以这种建筑风格的突然变化还让人心情得到舒缓。

严家大院的主人严子珍(1870-1941)是民国时期的白族富商,是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的创办人,同时也是云南省首屈一指的著名民族资本家,20多年奋斗资产达到100多个亿,严家大院是他建造且成为最具白族特色的建筑群。抗战时期,徐悲鸿、唐继尧等名流都是严家大院的常客,并为严子珍先生留下墨宝。

2 石雕

2.1 石雕概述

石雕作品一般都以逼真的造型,圆润细腻的手法,流畅洒脱的纹式为美。石雕的历史也相当悠久,最早石雕的传统技艺可以追溯到汉代,成熟于魏晋,流行于唐朝。石雕是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雕刻装饰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由于石头成本较低,所以石雕的使用相对广泛,喜洲民居建筑中运用的最普遍的石雕装饰艺术有很多,一般会在抱鼓石、柱础、门前双狮、望柱、井台等各类基座等处见到,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石雕构件是石柱础,而且造型非常的纷繁复杂,雕刻的纹饰和图案的形状也是丰富多彩的。

2.2 石雕装饰形成原因

2.2.1 社会稳定是民居装饰的前提。社会的稳定是每一个时代发展的基础,历史上各族人民从居无定所再到丰衣足食,最终达到安居乐业的情况,相同之处在于社会稳定,这点证明社会稳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才会导致艺术的必然出现,所以,喜洲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的发展也是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

2.2.2 经济繁荣是民居建筑装饰的基础保障。经商之路上带来的商人为喜洲小镇带来多种文化交流契机,异国的符号元素也在这时成为民居装饰。无论是“喜洲商帮”还是“丝绸之路”,又或是“茶马古道”,它们的属性都是一样的,都是为商人提供贸易的线路,商人们在这些路线上创造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财富。喜洲的经济发展历程经过上千年的不间断发展和沉淀积累,才有了后来喜洲丰富的文化以及无比精致的民居,正是一代代的创造,人们的思想得以高度升华,注重文化留存,这才有留给后人们的传世建筑杰作[2]。

2.3 石雕内容题材

建筑装饰内容题材广泛且富含深刻的寓意,内容的题材可总结为以下四大类,分别是: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图案类。

2.3.1 人物故事类题材的来源一般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在故事和传说中选取部分人物或器物进行二次创作。比如以我们熟知的仙人为创作原型,在里面选取八仙和他们的器物为创作原型,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会在装饰中出现“八仙过海”和“八仙祝寿”等装饰画面,其中八仙的所持器物被称为“八宝”。在民居装饰图案中经常以物代人,所代表的寓意是祝福,望长寿。

2.3.2 动物装饰题材类在喜洲传统民居中的出现是非常刻意。因为在动物界也有等级之分,这点在民居中体现在典型的“世俗性”,动物装饰表示对建筑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给予社会认同或充分肯定。比如在喜洲,经济实力较强的人才会使用动物作为装饰,在喜洲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富甲一般追求有文化又意象的动物作为装饰。一般常选狮子、麒麟、鹿、鹤、蝙蝠等作为建筑装饰的选材。狮子在动物界被称为百兽之王,在装饰中代表着权贵,寓意着神圣且不可侵犯,一般用于镇宅和驱邪。麒麟在传说中属于瑞兽,俗话说“麒为雄麟为雌”,在民间是代表它是可以求子嗣的灵兽。众所周知,鹿在传说中是非常长寿的仙兽,所以一般常把它与寿星作伴寓意长寿,鹿的谐音还与“禄”同音,用来表福气,“福禄寿”中的“禄”就来源于此。蝙蝠虽然外形较为丑陋,但是“蝠”的谐音为“福”,所以在很多民居建筑的装饰纹样中都能看到蝙蝠的身影。

2.3.3 植物类装饰题材。植物类跟动物类的创作手法是一样的,都是以原型为基础进行二次加工和塑造。在民居建筑的装饰中出现较多的植物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万年青等。松从古至今都是文人画家的心头好,一般是祝长寿的祝福,民间俗语对松的赞扬有很多,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其实除此之外,松的另一特点就是冬夏常青且苍劲挺拔,所以也经常用其代表正义和永垂不朽。竹子在我们生活中易见,竹正直向上生长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德行和风度。四君子中的梅花,冰清玉洁,即便在寒冷冬日也能绽放美丽,因此梅花也象征着气节和坚韧。

2.3.4 图案类。在民居建筑装饰中使用得最普遍,它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不仅运用了政治、经济和历史,还运用了宗教艺术、风俗习惯以及文学和民间传说等,以此为创作的构思来源。常见纹样中较为圆滑的是“云纹”,“雷纹”较为方直,回纹因图案像“回”字被称为回纹。回纹寓意福寿吉祥,连续组合的回纹称为“回回锦”。缠枝纹的原型就是各种藤萝和卷草,藤蔓缠绕且枝细叶卷,这种充满着流动感和连续感的图案寓意着永恒。

2.4 石雕装饰技艺

石材质坚耐磨、经久实用、防火防潮受力俱佳,使用率较高。石雕技法种类大致可分为线刻、隐刻、浮雕、圆雕和透雕5大类。

2.4.1 线刻。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雕刻方法,一般先将石面打平后用砂石和水磨至光滑,然后在打平后光滑的平面上将图形刻画,成为一个完整的形,接下来就使用篆刻工具沿着画好的完整图形沿线进行雕刻。

2.4.2 隐刻。隐刻其实是二维平面的线刻向三维立体化的深入。首要步骤是将图形初步刻画成形,再沿图形略微剔凿一些纹饰,这时两种不同深度的平面便会显现微凸的平面,减地平银的雕法就是在此步骤后再用力剔凿得更深一些,就会非常接近浮雕的效果了。

2.4.3 浮雕。浮雕“出镜率”非常高,因为它是喜洲白族民居建筑中使用最为普遍广泛的石雕技法。首先浮雕的立体感让它从一众手法中脱颖而出,另外还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用砂石纸把石材的表面打磨光滑后再用工具进行雕刻,剔地起凸雕法其实就是隐刻和浮雕的结合。

2.4.4 圆雕。这是所有石雕艺术中最具有立体感、细节最深入,且最具有现实真实感的手法。

2.4.5 通雕。这种雕刻的工艺极为复杂,需耗费大量时间和力气,所以在民居建筑中使用的比较少。不置可否它是最具艺术特色的技法,需经过多层次的剔凿,呈现出玲珑剔透的艺术风采[3]。

3 结束语

传统民居中装饰文化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石雕装饰作为建筑中的装饰存在也是如此。喜洲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当地发达的经济,经济促进了该地区的民居装饰的发展,并且随着商业带来的多种文化介入与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当地民居建筑装饰的水平。

礼制等级、宗教信仰、祈福迎祥等共同丰富了当地民居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喜洲严家大院的建筑石雕装饰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指出石雕装饰在白族传统民居中的价值所在,包括对白族传统民居图案的运用和对天然材料的灵活使用,对后人学习、借鉴、传承提供了独特的现实条件。

猜你喜欢
喜洲严家商帮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残荷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夜壶泡茶
商帮沉浮录
传统村落旅游的政府主导开发模式
明清十大商帮
远处的喜洲
“祖荫下”的家族理想
寻根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