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

2023-02-22 09:06王华宁韩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症见主治胃脘

王华宁,韩壮

1.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中医脾胃病临床医学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1;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

随着社会环境及精神压力的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症状反复出现,且难以治愈,已成为常见重要疾病。FD属中医学优势病种,疗效确切。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分别制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及《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2],系统性规范了中医治疗FD的辨证分型及用药,将FD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5 个证型,为FD 规范化中医诊治奠定了基础;201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3],进一步标准化中医辨治FD的原则及方药。

中医治疗FD在实践中有其不足之处,如汤剂煎煮繁琐,需长期用药,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且存在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情况。因此,为规范中成药应用,方便患者长期用药,同时发挥云南地区民族医药防治本病的优势,由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云南女医师协会脾胃肝胆病专业分会、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临床医学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结合云南地区FD患者体质及发病规律,通过查阅诊疗指南、共识等相关文献,最终形成具有云南地区民族医药特色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嗜食酒肉,以致饮食积滞者为多,故本次共识在上述指南及共识所涉及的5个证型基础上,增加“饮食积滞证”。于2022年5月15日在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及云南女医师协会脾胃肝胆病专业分会全体委员中进行问卷调查,由全省中医脾胃病专家对共识提出意见并给予修订,采用投票形式通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并于2022年5月20日在昆明完成最终定稿工作。现公布于下,以供临床参考。

1 疾病介绍

1.1 西医背景

FD是指具有上腹部饱胀感、上腹痛、早饱感、恶心等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解释的一组临床症候群[4-5]。罗马Ⅳ诊断标准根据主症将FD 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和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2个亚型[6],且二者常共同为病。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包括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微炎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肽水平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7-8]。因此,现代医学对FD以促进胃肠动力、抑制胃酸分泌、抗Hp感染、抗焦虑抑郁等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服用上述药物,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出多种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症状易复发,效果不尽如人意[9-10]。

1.2 中医病名

依据FD 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中医学“胃痞”“痞满”“积滞”“胃脘痛”等范畴。其中,以上腹痛为主症的EPS多以“胃脘痛”等论治,以上腹胀满不适为主症的PDS 多以“胃痞”“痞满”“积滞”等论治[2,11]。对本病相关症状的描述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太阳之复,厥气上行……胸膈不利,心痛痞满”(《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胃病者,腹䐜胀,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有“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首次明确提出痞证。《景岳全书》为“痞满”作了更加形象的解释,“痞者,痞塞不开之意也;满者,胀满不行之谓也”,并提出“实痞”与“虚痞”之别。《兰室秘藏》更单论一篇,详细阐述了“胃脘痛”的病因机制。《医学正传》则规范了“胃脘痛”疼痛部位及性质,将其与“心痛”相鉴别,言“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

1.3 病因病机

FD病因多为脾胃不足、饮食不节、劳欲久倦、情志失调、外受邪气等[1-2]。《丹溪心法》有“脾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为痞者”,指出脾胃虚弱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素问·痹论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明饮食不节对脾胃的影响;《素问·本病论篇》“饮食劳倦即伤脾”则说明劳倦亦是脾胃受损的重要原因。《景岳全书·痞满》“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认为本病发病与情志关系密切,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可致中焦气机郁滞。《证治汇补》言“有湿热太甚,土来心下为痞者,分消上下,与湿同治”,《脾胃论》载“脾无积血不痞”,说明痰湿、湿热、瘀血等阻于中焦,以致中焦气机不畅而发为此病。《兰室秘藏》言“风寒有余之邪,由表传里,而作胃实腹满”,指出外邪入里,阻滞气机而致痞的可能。

现代医家对FD发病机制也多有阐述。董建华教授认为,FD病机在于肝郁气滞,中焦气机不畅,以致脾虚失于运化,脾胃运化失司,则胃中浊气难以下降,而致胀闷不行[12]。李乾构等[13]认为,脾虚为FD之根本,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气机、水饮、痰湿、瘀血等,邪实阻滞中焦,则出现疼痛、痞满等症。唐旭东教授认为,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是FD发病基础,肝郁气滞则起到重要作用,临证应注重恢复气机通降,平调寒热,多脏腑同治[14-15]。张声生等[16-17]认为,FD多因脾胃受损、饮食不节、七情失调,脾胃虚弱,运化不行,而又不注意饮食,以致气滞、湿阻。云南省名中医龙祖宏教授认为,FD根本在于“脾胃升降失序,中焦气机不畅”,脾胃不足,升降失司,湿邪内生,阻滞中焦气机而发为此病,其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18-19]。

2 辨证分型

参照相关指南及共识[1-3],并集合云南地区发病现状,制定6种证型。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2.1 脾虚气滞证

主症:胃脘痞闷或胀痛,纳呆;次症:嗳气,疲乏,便溏;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2 肝胃不和证

主症:胃脘胀满或疼痛,两胁胀满;次症: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善叹息;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3 脾胃湿热证

主症: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或口苦;次症:口干不欲饮,纳呆,恶心或呕吐,小便短黄;舌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2.4 脾胃虚寒(弱)证

主症:胃脘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次症:泛吐清水,食少或纳呆,疲乏,手足不温,便溏;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弱。

2.5 寒热错杂证

主症: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口干或口苦;次症:纳呆,嘈杂,恶心或呕吐,肠鸣,便溏;舌脉: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2.6 饮食积滞证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次症:呕吐酸腐食物,口干口臭,纳呆厌食,大便酸腐或臭秽;舌脉:舌淡红,苔厚腻,脉滑或滑数。

3 临床治疗

3.1 一般治疗

FD属功能性胃肠疾病,健康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FD患者应适当调整自身饮食结构,如避免高油及高糖饮食、减少淀粉及蛋白质含量摄入、戒烟戒酒、避免过饱等。同时,应配合适当运动,以加强自身胃肠蠕动。此外,积极的心理治疗对FD症状缓解亦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对难治性FD来说,帮助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症状缓解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20]。

3.2 西医治疗

促胃肠动力药是治疗FD的首选,尤其适用于以餐后饱胀感、早饱感、恶心呕吐为主的PDS型FD患者,常用的促胃肠动力药包括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如莫沙必利等)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等);抑酸药尤其适用于以上腹痛、反酸为主的EPS型FD患者,常用的抑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和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抗Hp治疗对伴有Hp感染的FD患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消化酶制剂及抗焦虑抑郁药对FD患者症状缓解起到积极作用[8]。

3.3 中医治疗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FD方法多样,各大学派、医家在经方基础上,演变出多种自拟方及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民间方药。除常规汤剂或中成药治疗外,针刺、推拿、艾灸、穴位敷贴、耳穴贴压等亦对症状缓解起到积极作用[1-3]。其中,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医药为特色的中成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用法简捷等特点,为云南地区FD治疗做出了较大贡献。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成药辨治FD应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复、三因制宜”为治疗原则,辨证使用中成药,可明显改善FD相关症状。

3.4 辨证论治

3.4.1 脾虚气滞证

3.4.1.1 枳术宽中胶囊

[组成]麸炒白术、柴胡、枳实、山楂等;[功效]健脾和胃、行气消痞;[主治]FD之脾虚气滞证,症见:胃胀、呕吐、反酸、纳呆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3.4.1.2 香砂养胃片

[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曲、麸炒苍术、豆蔻、厚朴、制香附、炒神曲、麦芽、广藿香油等;[功效]健胃消食、行气止痛;[主治]FD、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之脾虚气滞证,症见:胃痛、胃胀、腹痛、腹胀、呕吐、反酸、腹泻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8片,每日2次。

3.4.1.3 香砂六君丸

[组成]木香、砂仁、党参、麸炒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炙甘草等;[功效]益气健脾、行气消胀;[主治]FD之脾虚气滞证,症见:脘腹胀满、食少嗳气、大便溏泄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 g,每日2~3次。

3.4.2 肝胃不和证

3.4.2.1 气滞胃痛颗粒

[组成]柴胡、醋香附、醋延胡索、枳壳、白芍、炙甘草等;[功效]疏肝和胃、行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之脘腹胀满、胁肋疼痛、嗳气吞酸、大便不调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3.4.2.2 胃苏颗粒

[组成]紫苏梗、制香附、陈皮、枳壳、香橼、佛手、槟榔、炒鸡内金等;[功效]理气和胃、消胀止痛;[主治]胃脘痛病之肝胃不和证,症见:胃脘胀痛,痛及两肋,得嗳气或矢气后减轻,情绪不遂时加重;[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3.4.2.3 双香顺气胶囊

[组成]木香、厚朴、吴茱萸、麸炒苍术、当归、益智仁等;[功效]疏肝和胃、理气消滞;[主治]胃肠功能紊乱、FD之肝郁气滞,胃失和降证,症见: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不思饮食,甚则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不爽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2~3次。

3.4.2.4 达立通颗粒

[组成]柴胡、麸炒枳实、木香、党参、陈皮、清半夏、蒲公英、醋延胡索、炒六神曲、焦山楂、焦槟榔、鸡矢藤等;[功效]疏肝和胃、行气消痞;[主治]运动障碍型FD之肝胃不和证,症见: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反酸、烧心、口干苦、纳差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3.4.3 脾胃湿热证

3.4.3.1 三九胃泰颗粒

[组成]黄芩、三叉苦、九里香、茯苓、两面针、木香、地黄、白芍等;[功效]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主治]慢性胃炎、FD之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证,症见: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少纳差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

3.4.3.2 胃肠安丸

[组成]木香、麸炒枳壳、厚朴、川芎、沉香、檀香、大黄、人工麝香、巴豆霜、大枣等;[功效]健胃导滞、理气止痛、芳香化浊;[主治]FD、慢性肠炎、痢疾等之饮食积滞,湿热中阻证,症见:腹痛、腹泻、呕吐、纳差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丸,每日3次。

3.4.4 脾胃虚寒(弱)证

3.4.4.1 参苓健脾胃颗粒

[组成]北沙参、白术、茯苓、陈皮、莲子、炒白扁豆、炒山药、麸炒薏苡仁、砂仁、甘草等;[功效]补脾健胃、渗湿止泻;[主治]脾胃虚弱之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

3.4.4.2 桂附理中丸

[组成]肉桂、白附片、党参、麸炒白术、炮姜、炙甘草等;[功效]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主治]肾阳不足或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4.4.3 温胃舒胶囊

[组成]党参、白术、肉桂、黑附片、山药、肉苁蓉、陈皮、砂仁、乌梅、补骨脂、炒山楂、炙甘草等;[功效]温中养胃、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胃炎、FD之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腹胀嗳气、食少纳呆、疲乏无力、四肢寒冷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2次。

3.4.4.4 香砂养胃丸

[组成]木香、砂仁、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醋香附、麸炒枳实、豆蔻、姜厚朴、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等;[功效]温中和胃、行气止痛;[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之胃痛、胃胀、呕吐、食少、纳呆、乏力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

3.4.4.5 人参健脾丸

[组成]人参、麸炒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炒酸枣仁、制远志等;[功效]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化之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袋,每日2次。

3.4.5 寒热错杂证

荆花胃康胶丸。[组成]土荆芥、水团花;[功效]理气散寒、清热化瘀;[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等之寒热错杂,气滞血瘀证,症见:胃脘胀满、疼痛、嘈杂、嗳气、反酸、烧心、口苦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

3.4.6 饮食积滞证

3.4.6.1 保和丸

[组成]焦山楂、炒六神曲、法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炒麦芽等;[功效]消食、导滞、和胃;[主治]消化不良之饮食积滞证,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

3.4.6.2 健胃消食片

[组成]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等;[功效]健胃消食;[主治]FD之食积证,症见:脘腹胀闷、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嗳腐吞酸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3.4.6.3 大山楂丸

[组成]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等;[功效]开胃消食;[主治]消化不良之饮食积滞证,症见:脘腹胀闷、食欲不振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 丸,每日1~3次。

3.4.6.4 开胸消食片

[组成]熟大黄、乌药、槟榔、炒莱菔子、麸炒枳实、炒厚朴、炒青皮、山楂、木香、炒神曲、麦芽、甘草等;[功效]开胸顺气、健胃消食;[主治]饮食积滞之胸腹胀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停食蓄水、红白痢疾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3.5 对症加减

推荐上述1种或2种基础中成药,结合患者次要兼症,选择下列1种中成药联合使用。伴有气机郁滞,胀痛明显者:陈香露白露片、荜铃胃痛颗粒;伴有瘀血阻滞,胃脘刺痛者:紫楼胃康胶囊;伴有大便黏滞不爽或湿热泻痢、肛门灼热者:泻痢消胶囊、泻痢消片、千紫红颗粒、黄芩素铝胶囊;伴有胃火上攻,齿痛鼻衄、口舌生疮者:黄连上清片、三黄片;伴有肝胆湿热,两胁胀痛者:胆清片、利胆止痛片、青叶胆片;伴有免疫力低下,易体倦乏力者:云南花粉片、螺旋藻胶囊、黄芪精。

4 结语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云南地区借助民族医药优势,大力发掘治疗FD有效验方及中草药,并开发成中成药制剂,在防治FD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临床医学中心多年来应用中成药治疗FD效果显著,通过组织省内外中医脾胃病专家,结合云南地区FD患者体质及发病特点,制定《功能性消化不良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旨在为云南省综合医院及基层医院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用药参考。

项目负责人:王华宁(云南省中医医院)

共识执笔人:王华宁(云南省中医医院)韩壮(云南中医药大学)

共识投票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王峰、王必信、王燕飞、邓庆华、邓滑兵、成忠凤、刘春、安瑛、李叶萍、李娅琳、李琼仙、李惠敏、杨芳、杨涓、杨兰艳、杨艳丽、杨雪松、吴永莲、吴丽华、吴泽春、何旭、何照雄、余翔、汪琼芬、张帆、张振宇、陈霞、陈朝丽、苑静、范晶华、季明凤、郑玉、赵艳萍、段焱云、施云军、施凤英、姜莉云、秦海春、殷芳、郭芳、郭晓云、唐晓丹、曹艳萍、董月秋、鲁文启、善财仁、谢正红

共识意见咨询指导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寅、龙祖宏、叶建洲、张超、张声生、张晓琳、陈文慧、郑进、赵迎盼、夏杰、唐旭东、黄穗平、葛元靖、童晓云、温伟波、熊磊

猜你喜欢
症见主治胃脘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
浅析经方中厚朴的主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