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童坦君院士逝世

2023-02-21 10:00
关键词:生物化学院士学者

童坦君院士讣告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8岁。

童坦君院士,1934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九三学社社员。1964年7月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历任本专业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12月至1981年8月期间作为教育部公派52名我国首批访美学者之一赴美留学。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童坦君院士是我国老年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长期从事细胞衰老分子机理的研究和探索。童坦君院士是德高望重的师者,同时也是勤奋创新的学者,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仍旧在探索衰老奥秘的科研道路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奋战至最后一刻。童坦君院士这种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学者精神值得每一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学习践行并传承发扬。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我们沉痛悼念童坦君院士!

童坦君院士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联系人:王玉明:13621094876; 李国栋:13671026445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2022年12月25日

童坦君院士生平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8岁。

童坦君院士,1934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九三学社社员。1954年9月至1959年7 月就读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59年9月至1964年7月师从著名生物化学家刘思职院士攻读研究生,留校任教后先后担任本专业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并于1978年12月至1981年8月期间作为教育部公派52名我国首批访美学者之一赴美留学。2004年筹备成立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一、潜心钻研结硕果

自1982年科研重心从肿瘤研究转入老年基础医学研究以来,童坦君教授一直潜心从事细胞的衰老分子机理研究。童坦君教授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攻关课题等,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55人、硕士研究生30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代表性成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可用于衰老理论研究和药物抗衰效果评价。该项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因此于199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系统揭示了p16等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基因调控及信号转导,证实环境因素不仅可直接作用也可通过引发基因变化间接影响衰老。2001年童坦君教授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连续发表了两篇关于细胞衰老与p16基因表达调控的学术论文。2002年5月,国家科技部主办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简报以“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研究获重要成果”为题介绍了该研究成果,并在2003年1月25日公布的“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评比中名列榜首,2006年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3.对细胞衰老抑制基因CSIG等多个衰老相关新基因进行了克隆分析和功能研究。童坦君教授课题组自主克隆了人类衰老相关新基因CSIG(cellular senescence-inhibited gene),功能实验表明其不仅有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还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等多个细胞过程。此外,童坦君教授还揭示了一种以PTEN为媒介,与CSIG翻译调控相关的,调节细胞复制性衰老的新途径。

4.细胞衰老分泌表型SASP等细胞衰老微环境的探索和研究。童坦君教授课题组首次揭示了细胞衰老分泌表型(SASP)与活性氧自由基(ROS)信号通路之间的关联,证明SASP是ROS信号通路新的下游靶点,拓展了对ROS信号通路作用的认识,对阐明衰老相关炎症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孜孜不倦育人才

童坦君教授自从196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不知不觉已从事生物化学专业的教学工作50余年。八十多岁高龄仍坚守在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线,担任本科课程“医学分子生物学进展”和研究生课程“肿瘤生物学”、“衰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部分授课任务。童坦君教授始终坚持站立讲课的习惯而且声音洪亮,深入浅出,广受学生的好评和爱戴,2013年5月童坦君教授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

同时,童坦君教授非常注重教学创新和改革。1993年童坦君教授的“加强能力,提高研究生质量”荣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2002年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2002年北京市教育创新工程”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6年,童坦君等三位院士牵头的《关于改革博士后制度和壮大博士后队伍的建议》,纳入《培养世界前沿水平高级专家的若干体制和机制建议》由中国科学院报呈国务院。

童坦君教授一直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2012年童坦君获得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可他却毫不犹豫地将5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了学校用于设立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以鼓励科研和教学中表现杰出的青年职工。

三、学以致用做科普

既然从事衰老领域的研究,就不能忽视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2010年,忧国忧民的童坦君院士向科技部香山会议办公室提交申请,建议召开香山会议以促进衰老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社会现状。2011年11月20-22日,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及衰老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17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召开,童坦君院士做了以“老年生物学国际国内研究动态”为主题的大会述评报告。

为了更好的向全社会展示衰老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和衰老领域的前沿进展,童坦君教授于2003年积极筹备并倡导建立了“中华健康老年网”(http://age.bjmu.edu.cn/),无偿地向专业学者与广大民众普及衰老理论和抗衰老知识。此外,童坦君教授还积极参加权威媒体和学术机构的科普活动,2010年受邀在首都科技讲堂向广大市民普及了人类寿限和科学养生的科学理论。

四、身体力行树师德

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奖励和荣誉,童坦君教授的日常生活却一直非常俭朴。他喝茶用的搪瓷茶缸据说是多年前的奖品,家里衣柜有的还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家具。熟悉童坦君教授的人都知道他不善言辞,是个踏踏实实干事业的学者,已然耄耋之年的他还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征战在探索衰老奥秘的科研道路上。童坦君教授向来以实验室为家,几乎没有节假日,其夫人张宗玉教授常用“站着想、坐着想、躺着还想”来形容他对工作的投入。

童坦君教授不仅自己勤奋刻苦,对研究生的要求也相当严格,他习惯用“奋斗、奋斗、再奋斗”这样的警示语来激励自己的学生。他一直要求其学生每周都要上交科研记录本,亲自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和近期计划,以便及时进行指导并督促工作进度。2016年童坦君院士荣获“北京市师德榜样”荣誉称号。

童坦君教授还强调做学问之前要学做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对于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凡是欲凭借童坦君教授的学术地位做商业宣传的访客一律被其拒之门外,相反对促进抗衰老知识社会传播的科普活动却热情高涨。童坦君教授这种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值得每一位青年学者学习践行并传承发扬。

童坦君院士的猝然离世,是我国衰老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但他在教育工作中的师者风范和科研工作中的学者精神将会不断鞭策年轻一代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们奋发前行!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院士学者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院士速递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