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丽 张孝文 蓝 玉 袁 颖 沈 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上海 201203
2016年10月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在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情况下,到2020年,我国健康业的规模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当前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规模与该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由此可见,健康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偏低的情况下,如何把权威、科学、实用的知识进行有效普及,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既要注意对科普信息宣传渠道的规范,也要注意宣传的形式和方法。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篇名“科普信息需求”相关文献仅有6篇,从公众角度出发的研究仅有2篇:钟桂鸿等[2]针对广东省分析公众对食品药品科普内容及科普形式的需求;张培行等[3]对我国东西部网络科普受众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本研究针对医学生和普通居民科普信息需求进行相关调查,为构建全面有效的科普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27日至12月23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生和普通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为94%。纳入标准:年龄≥18岁;匿名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不愿配合本研究,随意答填;重复填写问卷。网络后台自动监测问卷完整性,作答不完整问卷无法提交[4]。
本研究为自行设计的非量表类问卷,结合研究目的并在专家意见和建议下确定问卷的最终版,问卷含有单选题和多选题,内容主要包括4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科普信息的关注,第三部分为医学生和普通居民科普形式需求途径,第四部分为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意愿。本次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主要通过在微信上发放问卷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
本研究采用判断依据量化表及熟悉程度量化表(表1~2),对所选专家对相关指标的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进行量化,再对专家的权威程度(Cr),其计算公式为:Cr=(Ca+Cs)/2[5]。计算结果(表3)显示9位专家对咨询内容的权威系数均值为0.8444,均>0.70,本研究所遴选专家对本研究评价对象的权威程度较高。
表1 您对本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
表2 您对问卷指标的判断依据及影响程度
表3 专家意见权威程度
专家协调程度用协调系数w表示,w在0~1,越高表示意见越趋于一致[6]。本次调查三项指标w值都在0~1,经检验后均有显著性(P< 0.05),表明结果可信。见表4。
表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在德尔菲法咨询中,两轮咨询均发出问卷10份,问卷回收9份并有效,积极系数均达到90%。采用克隆巴赫a系数法对专家咨询问卷的信度进行检测,运用SPSS 26.0对22项指标进行可靠性分析,问卷结果各层指标克隆巴赫a系数为0.802,信度系数在0.7以上,表示量表项目可信。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专家协调程度用协调程度采用系数w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关于对科普信息的需求,医学生和普通居民人群中由于不同性别,女性科普受众多于男性,特别是在话题健康、养生等资讯的关注度上超过男性[7]。本研究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88份,调查对象分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生(103人),普通居民(85人),在对其科普信息需求调查中发现,受访者以女性居多,共137人,占总人数的72.87%,男性占27.13%;18~35岁的青年人群是科普的主要受众,占比超过90%,可见当前的网络科普受众具有年轻化的特点,由于观念和身体的因素,中老年人对网络和科普信息接触较少;通过对医学生和普通居民文化程度调查发现本科学历居多,占比61.70%,其次是硕士学历,共占33.52%,在医学生和普通居民职业调查中,学生占68.62%,医护人员占14.36%,农民、公务员、企业工作者及其他职业共占17.02%,进一步说明,关注科普信息需求的居民学历和科普素质都较高。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科普信息的关注程度方面,都是持积极关注的态度,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分别占比90%和91%。可见,我国居民非常愿意支持科普信息的研究工作。见图1~2。
图1 医学生对科普信息的关注程度
图2 普通居民对科普信息的关注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科普信息的关注内容方面,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日常保健知识”关注度人数和比例最高,所占比为91.26%和80.00%;其次医学生对“医疗急救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知度较高,所占比为61.17%和60.19%;普通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熟知度较高,所占比为56.47%和47.06%。见表5。
表5 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科普信息的关注内容调查(n=188)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医学生对科普工作途径的选择方面,其中医学生对医学科普工作途径的选择主要为“专家讲座,现场参与”“微信平台宣传”和“网络视频直播互动”,占比均过半,分别为54.37%、54.37%及53.40%。医学生对科普信息工作途径的选择不断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见图3。
图3 医学生对科普工作途径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普通居民科普信息主要获取途径方面,选择主要是“微信平台宣传”,比例为62.35%,其次是“网络视频直播互动”和“现场宣传”,分别占41.42%和32.94%。科普活动在居民获取、了解科学知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渠道中,微信、网络视频直播等成为普通居民获取科普信息的主要途径。见图4。
图4 普通居民科普信息主要获取途径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科普知识获取途径满意度方面,医学生和普通居民的比例基本相同,42.72%医学生和45.88%普通居民认为目前现有的科普途径能基本满足需求;认为部分满足医学科普获取途径的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分别占43.69%和38.82%,科普知识的供给满足率高达95%,但还存在少数不能满足。见表6。
表6 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科普知识获取途径的满意度(N=188)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参加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的意愿方面,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参与的比率分别为76.70%和65.89%,无法参与的比率较低,可见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加入科普人才队伍意愿较高,愿意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见表7。
表7 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参加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的意愿(n=188)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希望提高哪方面的科普知识方面,医学生和普通居民的具体需求略有不同,医学生更希望在急救诊疗和老年健康保障方面得以提高;普通居民则更侧重于中青年白领健康生活、青少年成长方面;其次,在中青年白领健康生活方面、老年健康保障方面,医学生和普通居民选择率均较高,均大于49%。见表8。
表8 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希望提高哪方面的科普知识(n=188)
在基本信息调查中,发现科普需求中我国居民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在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对科普信息内容的关注度调查中,发现医学生主要注重“日常保健知识”“医疗急救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其他方面关注度较低。根据科学技术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普人员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质量在进一步提升[8]。在今后,我国科普工作仍要着重利用和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医学院应加强对医学生的培养,多关注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注重疾病产生的因素和预防知识[9]。
在对医学生和普通居民科普知识获取途径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医学生和普通居民的满意度都在50%以上,但仍存在43.69%的医学生和38.82%的普通居民选择“部分满足”,4.85%的医学生和4.71%的普通居民选择“不能满足”,可见,科普信息在今后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10]。相关部门可以构建专业的科普网站,针对居民不清楚信息而无法参加科普活动的情况,科普工作人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方式定期向公众推送科普知识,这样能让人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完成科普知识宣传[11]。
在对医学生和普通居民参加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的意愿调查中,发现医学生与普通居民参与的人数比例都比较高,并提出“急救诊疗方面”“老年健康保障方面”“中青年白领健康生活方面”和“青少年成长方面”等方面科普知识需要有待加强,这些信息的了解都有助于科普工作的开展[12]。同时在需求调查中,还要注意处理好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之间的关系情况[13]。
通过本研究对医学生、普通居民的医学科普信息需求的调查数据分析,总结出不同人群对健康科普工作的认知情况、参与情况、需求情况等,并结合现状作出相应的策略。总之,科普工作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做好科普工作满足更多人的科普需求[14],从而推动我国居民科学素质的进步,对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