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萌 汤文凯
为推动舞蹈艺术与影视艺术进一步融合发展,着力推进舞蹈影像艺术的高质量、多元化与国际化发展。2023年5月4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承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协办,中国舞蹈家协会、大韩舞蹈协会及首尔舞蹈电影委员会支持下,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国际舞蹈影像单元暨2023年培青影展在北京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正式启动。
来自舞蹈与影视艺术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艺术家与产业工作者出席本次活动,并针对舞蹈影像创作、拍摄、技术及艺术理念进行多角度探索剖析,力图为舞蹈影像艺术、产业与跨学科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视野。
一、以行业为导向,以高校为阵地:构建艺术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启动仪式中,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主任罗斌表示,舞蹈影像的发展态势诠释着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共生,通过镜头深入观察,丰富与完善编舞技法与舞蹈创作手法。此次活动对发掘优秀舞蹈影像作品及创作人才,拓宽舞蹈与影像的艺术边界、加快构建舞蹈与影视融合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在致辞中指出,舞蹈影像作为学科融合的创新形式,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是新时期下“以美育人”的重要展现方式。自党的二十大特别指出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是国家文化自信、文化包容的重要体现。舞蹈与影视艺术碰撞下使得两种艺术文化具备科技与人性融合的张力。国际舞蹈影像单元汇集导演、专家、艺术家,助力中国舞蹈影像作品年轻化、高质量、多元化与国际化发展。
二、聚焦创作表达:数字时代舞蹈影像发展新思路
舞蹈是以舞台、剧场为载体,呈现舞者肢体动作表达的传统舞台艺术。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影视文化的兴起,舞蹈艺术跨入影像的境界,成为数字技术与传统舞蹈交叉融合下新的艺术形式。国际舞蹈影像单元第一场学术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陈刚主持,与会专家分别针对舞蹈影像的创作、表达传播进行深入探讨。
陈刚指出,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艺术形式面临新媒体转型问题。舞蹈侧重对真实空间、节奏韵律及肢体表达,影像通过镜头转换、剪辑等方式助力舞蹈突破舞台的三维空间,将舞蹈以多视角呈现银幕中。
导演杨述指出肢体动作与空间关系相互呼应的重要性,以影像视觉化呈现舞蹈可以感触其静谧、空间感及深刻内涵。优质的舞蹈影像将舞蹈动作与拍摄手法结合,通过剪辑的节奏、多样化视角分解舞者的身体动作,最终呈现其在镜头前强有力的表现力。
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副教授戴剑指出,舞蹈与影像是“互补+结合”的关系。舞蹈影像能够带给创作者丰富的创作语汇,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呈现其内心层面渴求表达的内容。在舞蹈和影像的传播层面来看,是对两种艺术传播形式的深度拓展。
三、审视艺术本质:多维视角下舞蹈影像艺术语汇新探究
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舞蹈影像凸显着舞蹈的艺术特性,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和体验方式。第二场学术沙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主持下,与会专家们围绕舞蹈影像中的创作美学、艺术价值、本质与特性展开探讨。
刘春表示,舞蹈影像具有合作与互相研究的重要性。编导与编舞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的创作语言,舞蹈与影像的美学的本义才能在作品中凸显出来,舞蹈从业者需要对下一步创作进行深入地思考,带有研究性质地重新审视艺术。
李睿珺导演指出,当舞蹈影像与不同场域、生活场景发生关系时,能让人重新思考身体的意义及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通过间接地运用光线和空间表现舞者的内心世界,能使舞蹈影像在舞蹈、空间及其意向关系透彻地呈现。
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副教授常肖妮表示,舞者在舞蹈影像的镜头与电影镜头中展现的不同取决于身体表达。舞者需要透彻地挖掘肢体淳朴、自然的特质,对身体有本质的探索与把握,才能通过镜头来快速捕捉再传达,使观众通过影像画面来欣赏、解读舞蹈艺术。
四、探寻现实问题:助力中国舞蹈影像作品高质量发展
在学术沙龙中,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当下作品中存在的“舞蹈与影像孤立化”“取材单一化”“形式主义倾向”等现实问题,针对创作、拍摄、学科建设、行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有效建议。
陈刚表示,舞蹈与影像两者之间需要找到契合点,孤立影像或舞蹈来进行创作是大部分作品面临的问题,是未来探索高质量作品的重要方向。
戴剑指出,大多数舞蹈影像作品注重镜头感而对舞蹈肢体语言的特性理解不足,且不使用环境原声,使作品缺乏完整性。以声音、画面、视觉、动态等同时构成的影片才是完整的舞蹈影像作品。
李睿珺强调舞蹈影像中声音表达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场的声音可以取代配乐成为展现舞者内心世界的某种声音,借助声音可以全方位、立体地诠释这部作品。
刘春重点关注舞蹈影像作品的内容与题材。他认为,舞蹈影像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尚未成熟,作品题材与内容呈现相对个人化,中国舞蹈影像的发展需要年轻人、行业从业者在创作站位上有更多思考。
常肖妮指出,舞蹈影像应当着重体现舞蹈本身,着眼于舞蹈肢体表达,打磨出富有深度且具有强烈画面感的作品。高等院校设立舞蹈影像学科或专业方向,可提升学生及舞蹈从业者对舞蹈影像拍摄的技术认知及应用。
杨述认为舞蹈影像进入现代影视产业面临着拍摄技术、资金成本等问题。以社会团体牵头设立专业创作技能的培训可以提升舞蹈影像的整体创作能力,创设“电影节”等大型活动也将对人才发掘以及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生存空间。
五、沉浸式艺术体验:舞蹈在艺术科技融合下的新表达
环境舞蹈影像创作坊与循环展映是国际舞蹈影像单元的重要环节之一。环境舞蹈影像创作坊以沉浸式、交互性、新媒体、新科技与舞蹈影像艺术相结合,以独特视角与科技化空间装置,展示舞蹈影像创作以及拍摄技术的实践应用。本次活动中循环展映的影片汇集来自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北京师范大学与业内青年艺术家的50余部优秀舞蹈影像作品,以多元的创作视角展示中国舞蹈影像的年轻力量。
结语
国际舞蹈影像单元以舞蹈影像创作、發展等行业热点问题为导向,在跨界融合、技术更迭下对舞蹈影像创作、拍摄、表演、制作等环节进行探究,对其形态、内涵、功能与传播方式进行定位,是一次展现舞蹈艺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及多媒体技术的深层次学术交流,对舞蹈影像的高质量传播与发展有积极意义。学术沙龙在跨界艺术的探讨研究中体现时代性与包容性,对舞蹈影像理论体系的构建、未来相关学科融合发展具有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