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博 张若琳
2023年4月26日上午,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与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主办的青年电影人论坛——“现实的回归和想象的突围”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小明,北京市怀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占智,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莅临本次论坛。青年电影人董雪莹、黄尧、牛小雨、邵艺辉、温仕培、杨治学、张大磊、周子阳受邀参与本次论坛。与会嘉宾通过对个体经验与整体特点的解读归纳,探讨时代特色下的电影创作风向与路径。
一、时代特色呼唤现实回归,青年影人实现想象突围
此次“现实的回归和想象的突围”青年电影人论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在实处、行于当下。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小明表示,中国电影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传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在致辞中借助此次论坛的主题,向各位青年电影人表达对中国电影的期待:中国電影应回归生活、回归常识、回归精神。肖向荣表示,电影是国家文明的体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指引,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里面更需要能够引领社会,尤其是引领年轻群体的精神性作品。
本届青年电影人论坛聚焦“现实回归与想象突围”这一主题,与会嘉宾以当下热点作品与时代话题为探讨样本,进行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探讨剖析。
二、现实回归:尊重现实的灵感呈现
纵观不同时期的影像作品,青年电影人的创作于近年出现了对现实主义不同层次地探索与回归。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显露出青年影人蓬勃的创作欲望与寻求突破的奋进精神,这些新生力量拓宽了中国电影的内容广度与艺术可能。论坛邀请近年来在现实题材电影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影人,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所思所悟,探讨现实风格与价值表达的联系。
(一)类型开拓,回归现实
相较于完整的从零到一的创作模式,青年电影人更加注重于挖掘、记录、提取自身与身边个体的真实经历,从中获取集体共同的状况、问题、情绪、行为,而后以客观的视角记录并编辑出具有强烈真实感和认同感的影片。纪录片不仅是现实的灵动映射,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炼”爱》的导演董雪莹认为“回归现实”是需要纪录片的,各种题材的纪录片临摹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图谱。
(二)以人为本,激活创作
艺术创作的主观性通常会使创作者在作品中注入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个人表达,从自我的个体表达拓展到对集体中个体的“人”的关注是当下青年电影人的一种表达潮流,更多的生活现象与更多的真实细节被放置于艺术作品之中,让观众在观影过程甚至回味之时能够形成强烈共鸣。青年导演周子阳真诚地表示希望青年影人能够在生活中去寻找和抓住那些自己感觉最热烈的感受,并顺着这些强烈的感受去勇敢实践。
(三)实现积累,哺育表达
对于面向观众的艺术,通常需要创作者从内向外打开情感与体验的收集渠道。参演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的青年演员黄尧相信真实的能量往往最出人意料也最能打动人心,作为演员的她会尽可能多地从生活中积累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更好地完成对角色的诠释。艺术创作者除了积累素材,也要不忘初心、坚持本心,相信创作者本身对事物、对情感的认知,拿出勇气把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情感释放出来,在统一的调性中展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与观察。
(四)返璞归真,心诚则灵
真实与真诚的创作往往才更能够打动人心,创作者无论讲述他人故事,还是表达个人情感,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自己对塑造对象最本真的体验和最真挚的情感。青年导演张大磊表示,技巧是在实践过程中习得的,但真正打动他的却是最真实、自然的影像,影片《八月》就是他青春期时期记忆刻痕的直观感触,融合了他真实的内心情绪,这样的作品不仅能打动电影创作者本身,也能够打动与其有相关共同经历的观众。
三、想象突围:遵从本心的个体表达
电影创作者们在对现实回归的同时致力于打破既有经验的局限,通过科幻、动画等多元优秀作品的创作与推出,在想象力的前沿地带不断地突围,寻找创新表达的方法与路径。论坛关注电影领域“超验”维度的创作图景,通过不同领域青年电影人的讨论,展示新内容、新形式与新语言带来的可能性,拓宽电影艺术的想象边界,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制作与发展提供启示。
(一)从内向外,表达敞开
创作陪伴创作者成长,展现创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认知,也促使创作者不断地分享与回顾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凭借新作长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提名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青年导演、编剧牛小雨表示:人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拥有关心他人的能力,创作于她而言既是对生命之问的回答,亦是陪伴自己成长的印记。
(二)锻炼能力,承托灵感
要使真情实感驱使的细腻笔触能与迸发而出的灵感顺滑接轨、相得益彰。青年导演、编剧、作家邵艺辉认为文学创作与电影创作息息相关、相辅相成,银幕上的真实是创造出来的“真实的感觉”,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性发挥来创造作品是一种好的选择,《爱情神话》便是她兴趣之下的产物。因此她建议青年电影人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不断训练自己编写的能力,从而去抵达不同题材的真实感和现实性。
(三)真实表达,呼应需求
灵感是亲历经验的累加,经历过真正的调研和体验,更有可能创作出动人的作品。凭借个人首部长片《热带往事》提名第74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的温仕培导演表示创作要找到创作者本人感兴趣且符合其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他希望能够将自己对创作的真诚和对电影的忠诚综合起来,作品既能符合个人兴趣,又能满足社会需求。
(四)整合力量,良性互动
“想象突围”不是无所顾忌的天马行空,而需要创作者基于现实中各技术部门的发展状况以及各学科领域的已有发现,做出灵感与想象的扩充与延长。《流浪地球》的编剧杨治学在创作剧本时意识到工业化生产体系为科幻电影的生产带来的经验是不可缺少的,科幻电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良性合作,只有在综合考虑摄影、美术等各个部门的意见之后,最终才能实现“想象的突围”。
四、未来展望:在现实里想象,在回归中突围
以想象映衬现实,以现实链接未来,中国电影因青年电影人的创造力焕发光彩,中国电影的生命线因青年电影人而无限延长。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也将继续携手青年电影人一道持续发力、不断进取,与人民同路、与时代同行,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