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以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2023-02-20 21:55石智生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闽南校园文化思政

石智生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

关键字: 新时代 ;闽南特色 ;校园文化品牌 ;思政课程 ;融入方式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应当自觉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政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1],结合学情学况,着眼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立足现阶段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尝试将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中,旨在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推动现有教学机制转型,构建全新教学生态,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活动的跨越式发展。

1 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概述

系统分析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知,掌握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主要内容,为后续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闽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为传承闽南文化,消除学生对闽南文化的陌生感,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过往有益经验,充分依托鲜明的地域优势,通过开展“闽南美食大搜集”和“闽南文化线上征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学习中的闽南文化,不断加深对闽南文化的印象,通过特色校园文化的培育,将“闽南情”化为“家乡情”。具体来看,部分学校以文化品牌建设为切入点,成立闽南文化兴趣社团,组织成立南音古乐、提线木偶、“拍胸舞”、德化陶瓷、安溪茶道、闽南话等兴趣社团,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闽南文化,培育孵化对闽南文化的研究项目[2]。开展闽南文化主题活动。通过社团与社会上专业组织对接合作,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演出、教学。通过交流与合作,引导教育学生学习闽南文化以及海丝文化中蕴含的开放性、包容性、思辩性等特点,弘扬拼搏精神和工匠精神。

2 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重要性

全方位总结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实现固有教学观念的有效调整,把握关键环节,实现闽南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入,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2.1 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政课程教学的联动,深刻调整了原有的课堂形态,提升了方向维度与实践维度的有效性,对于思政课程体系的健全完善产生极大推动作用。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保证了高校课程教学方向维度的鲜活度和吸引度。将闽南特色校园文化纳入到思政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弥补了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不足,通过对闽南文化精神内核完整呈现,优化课程形态,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深度开展。具体来看,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政课程联动,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思政教学方法,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3]。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前提下,实现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培养,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体主义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的政治立场,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实现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讲述闽南文化,解读南音古乐、提线木偶、“拍胸舞”、德化陶瓷、安溪茶道,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极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弥补思政课程教学短板,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的鲜活化,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相关课程,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自觉,坚定理想信念。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保证了思政课程教学实践维度的有效性。思政课程教学环节,多数教师沿用了传统的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方式缺乏亲和力,影响了知识传播效率。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在实践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感染性,教师以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为框架,通过组织、筹划以及开展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块,将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到实践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统一,在引导学生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完成主观世界的建设,加深学生对闽南特色校园文化的理解水平,形成认识—实践—认识螺旋式的学习模式。

2.2 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育人性

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持续激发课程的育人属性,对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政治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裨益。随着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不断发生变化,有序将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之中,进一步拓宽了教学内容,营造了学习场景,实现了育人价值,对于新时期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传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思潮不断涌现,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学生在理想信念、生活方式、工作态度、价值追求等方面出现偏差,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发掘和弘扬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将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效丰富了课程内容,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降低了对思政课程的抵触情绪,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属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站稳政治立场,激发学生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的热情,培养团结协作、自力更生的能力。

3 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路径与方法

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在融入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路径,完善教学方法,在充分展现闽南特色文化思想内涵基础上,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鲜活性和趣味性。

3.1 树牢价值维度,拓宽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深度

高校在思政课程教学环节,为确保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效果,发挥育人优势,要吸收过往课程教学经验,准确把握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内涵,树牢价值维度,更好地凸显闽南特色校园文化的引领力,推动立德树人目标任务的有效达成。具体来看,教师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将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贯穿思政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既重视培养学生对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内涵的认同感,又应当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增强实践能力,真正将闽南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讲好闽南地区的文化故事,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闽南文化的厚重性,实现思想认知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及情感追求的有效陶冶。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以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为媒介,讲述好中国故事,弘扬好中国精神,凝聚好中国力量。闽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党员模范和劳动模范,教师可以将他们作为闽南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借助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讲述伟大事迹,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学生与先进人物之间的距离。为减少学生与闽南文化之间的距离感,高校通过开展闽南语歌曲大赛、“闽南美食大搜集”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同学们大胆地去发现身边的闽南文化,发掘闽南文化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学生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将人生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对于学生职业规划、职业发展提供方向性引导,助推高校发展目标的有效达成。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保证了课程人文关怀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高校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强调通过系列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强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立足学生思想实际,着眼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运用好海上丝绸之路的教学案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组织主题演讲、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依托“文明高雅在泉信,我为祖国添风采”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开展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创建,依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自尊心、自豪感,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3.2 把握理论维度,提升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效能

高校思政政治课程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旨在引导学生自觉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闽南文化延续2000 多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重乡崇祖的生活哲学、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念和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5]。在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理论维度,从理论层面做好闽南特色校园文化阐释工作。具体来看,闽南特色校园文化是特色地域文化,是闽南地区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教师在利用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进行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从理论维度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掌握精神内涵和本质属性,在熟悉、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实现健康全面发展。从发展角度来看,闽南文化强调的重义求利的义利观,契合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塑造健全人格。闽南文化注重的山海交融的发展观,符合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将闽南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之中,通过古今思想的相互印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促进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3.3 立足实践维度,保证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效果

闽南特色校园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掘实践属性,更好地展现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影响力。习近平同志提出“重视思政课程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师在思政课程设计环节,要树立实践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相应实践教学活动,搭建起必要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氛围。具体来看,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兴趣、家庭背景、心理状态,针对学生特点,考虑到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和思政课程教育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可以借鉴过往经验,采取分层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重点,丰富学习场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联动,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的有效塑造。教师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资源合理分配,例如,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利用闽南地区的海丝文化,组织筹备四进活动,一是海丝文化进校园,专家系列讲座及教师研究成果,推动思政教学内容与海丝文化融通融合,让文化自信入心入脑;二是海丝文化进课堂,增设“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城踏察与拾粹(实践)”等选修课程,强化师生对海丝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可度,了解民族发展脉络,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形成正确的认知,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学生个人的健全;三是海丝文化进社团,建立研究团队和自媒体,系列推文弘扬海丝精神;四是海丝文化进平台,不断创新团学活动形式,延伸学习范围,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线下教学中,组织以弘扬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闽南地区红色资源的考察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有序开展,提升思政教学的体验感,帮助学生体悟到闽南特色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特色文化,延伸学习场景,开拓实践教学的新路径。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基本状况,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便利。同时,借助特色志愿活动,搭建思政课程教学新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4 结语

以闽南特色校园文化为媒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体系的创新,实现思政课程教学走深、走实,塑造正确价值体系,使得高校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事物本质,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完成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程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闽南校园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