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露,杜 炜,纪福银,闫佳琦,倪英菡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高职院校是美育的重要场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美育的必经之路。2019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随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弘扬传统文化相关文件出台,职业院校“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展示活动也广泛开展。如何更好提高学校美育水平,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高职院校需要从实际出发,挖掘美育内容,形成有特色、有亮点、有保障的美育路径。
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美育工作现状,笔者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697 份,调查了主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课表,并对部分美育一线教师、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
在对传统文化美育的重视程度上,96%的学生认为“重要”和“非常重要”,97%的学生认为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及相关课程“需要”和“非常需要”,79%的学生认为基于传统文化的美育教育会对未来的职业有所帮助。在问到“哪些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课程”时,62%的学生认为全校所有专业都应开设,只有13%的学生认为“非艺术类学生没必要开设”。关于选修中国传统文化类美育课程的目的,排名前三的回答分别是“增加审美修养”“满足兴趣,消遣娱乐”“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为了获得学分”反倒排到了后面。这些数据证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美育的重要程度有一定认知,主观来说学习动力较强,需求也较高。
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美育的实际了解程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2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很了解”,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当中,只有55%的学生选择了“是对于美学知识的教育”,可见学生对于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还有一些片面。选择传统文化及美育类课程对我来说“一般,可以学也可以不学”的学生达到了38%,在学校传统文化类的美育教育活动中参与度达到90%以上的学生只有33%。从这些数字看来学生的实际参与度也有待加强。
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手工课及绘画课、音乐及美术欣赏课、影视欣赏课、网络短视频平台等都较为受到偏爱。在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当中,排名前三的是“课外书籍与课外活动”“网络媒体”“课堂与课本”,其中58%的学生选择了“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在问到“我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大学美育课程的类型”时,49%选择了专业必修课,62%选择了公共基础课,65%选择了公共选修课,35%选择了实践课。实际上这四类课程学院均有开设,特别是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应该是全体学生都能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美育课程,这也证明了学生对于学院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理解程度、关注程度稍显不足。
关于“希望所在学校通过哪些途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与美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排行前五的回答分别为“课外活动”“课程教学”“审美实践”“影视学习”“美育讲座”,可见学生更加偏爱活跃的美育氛围。特别是在问卷最后的“具体建议”一栏中,提到“多组织实践活动”类似建议的有四十余个,占到填写此项的问卷约一半左右。因此能够看到学生更偏向多途径接触传统文化美育,创造生动有趣的活动环境。
关于我院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举办的相关活动,35%的学生表示“十分关注”,51%的学生表示“一般关注”。5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于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与美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非常好”,5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美育教育实施环节中落实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情况“非常好”,55%的学生对我校中国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课程教育现状“非常满意”,74%的学生参加过传统文化相关的美育教育后,认为“体验不错,以后有机会还会参加”。这证明了学院的传统文化美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可,但是仍然有很多能够改进的空间。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课程教育现状不足的表现,排名前三的回答是“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开设课程数量不足”“课程实践活动不足或缺失”“意识淡薄不重视”,这和之前问卷中学生无法准确判断课程类型、更加偏好活动的结果是相符的。关于“目前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美育教育中遇到的困难”,“疫情原因”占到了88%,“学校重视程度问题”占到了65%。关于当前传统文化相关的美育活动中最主要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内容乏味,不能引起兴趣”两个回答高居榜首。
受条件所限,问卷调查男女生比例大约为3:1,调查对象大一学生占据了93.4%,但通过观察走访对照可以发现,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学院美育现状。综上所述,院校当下传统文化美育发展已经有了一定成果,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对传统文化、美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发展仍有许多不平衡之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调查了解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传统文化美育现状,可以从学生、教师、美育形式等方面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探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1]德国诗人、哲学家、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提到了“美育”这一概念,认为美育是使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对于美育概念的界定,学界大致分为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几种,但都有所偏颇,不能将其与美育等同。[2]随着教育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对于美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总之,新时代美育以各种美的知识和美的现象为内容,以精神情感沟通为主要手段,以多种多样的美育内容和途径,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囊括了多种审美元素,蕴含着“中庸之美、生命之美、民族之美、艺术之美”[3]等丰富的美学资源,是提高美育实效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另外,美育对于传承文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价值,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从这些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和美育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对“美育”的概念认识不足,认为只有艺术教育课程才算是美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不算在美育之内。这样的认识显然是偏颇的,学生对于美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普遍缺乏美育知识、审美情趣不高的问题可以从内部动机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找到原因。从内部动机来看,调查中学生对于美育、传统文化学习的参与度和兴趣是正相关的,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想要参与、想要学习的想法,虽然有意愿但是不强烈。因为对今后的工作没有直接作用,不能通过参加美育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直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态,因此“可以学也可以不学”。此外,不可否认的是高职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辨别能力相对来讲较为弱势,美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基础差。从外部环境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也为美育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开放与网络给新时代青年人提供了巨大的信息传递的平台,他们视野广阔,思维广阔,更富有创造力,在调查中能够看到网络媒体、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了学生接触美育和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但是网络中的低俗信息也同样带来了不良影响,学生在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之下,并不具备甄别能力,很容易受到当前一些低俗审美趣味的污染,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特别是一些西方文化对于传统的文化的侵蚀,一些学生以“洋气”为美,追求快餐文化和流行时尚,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在调查中我们也走访了个别学生,没有一个学生阅读完四大名著当中的任何一本,谈起传统文化艺术,他们往往能够说出几个相关的词汇,但很少有学生具体感受过。在内部动机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美育工作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体,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美育教学团队主要依托通识教育部,由专职和兼职两部分教师组成,建设了专业的课程教研室。近些年来随着院校飞速发展,学院引进了新的师资力量,加强了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对于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建设来说还远远不够。从教师数量上来说,整个教学团队人数上仍不充足,很多教师工作量大,负担课程多,班级承载量大,这显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从团队结构上看,青年教师、兼职教师的占比较大,讲师偏多,教授偏少,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虽然青年教师能够给整个教师团队增添活力,注入许多新鲜元素,但是对于教学科研项目的研究相对薄弱,因为教学经验有限,在课堂设计、指导学生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美育过程和效果。
根据调查,学院内传统文化相关的美育教师主体大致分为两种,其中艺术专业教师占大多数,承担着国画、民乐鉴赏等相关课程,另一种则是基础课程教师,主要以大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的教师为主。两种类型的教师各有特点,艺术专业教师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对美学理论十分娴熟,在担任美育教学的任务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往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无法系统性讲授中华艺术背后的思想情感、审美文化。基础课程教师往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较深,但是对审美元素把握不清。一些专业课中涉及到传统文化审美元素的环节也有类似的问题,尽管学院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尽可能加强不同类型间教师的交流,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美育思想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还任重道远。特别是受制于资金、培训资源等原因,学院也缺乏对美育教师进行专门的系统培训,导致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技术传授”“知识传授”的阶段,缺乏科学的传统文化美育教学方法。
建国以来直到1986 年国家“七五”计划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美育课程一直被简单理解为艺术课程,以致长期以来美育被粗略限定为美术、音乐的学科教育。[5]进入新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美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革,美育思想体系也逐渐本土化发展。传统文化融入美育是近年来的热门课题,但在实践上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空间。
通过调查可以观察到传统文化和美育互融不足的情况较为明显。从课内来看,传统文化类的课程种类和面向专业都比较有限,美育课程的课时也较少,大多数还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放给学生,而且网络课程较多,面授课程较少。在挖掘传统文化审美元素的内容上,有些课程内容陈旧而没有吸引力,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够,一些内容泛泛而谈,学生从内心上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美感和韵味。而且很多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无法满足学生要求。受时间成本和教学资源的制约,教师教学手也往往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课外来看,也存在着设备和活动设施欠缺、实践活动数量少等问题,社团组织建设有待增强,在挖掘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方面也仍有很大空间,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尚且泛泛,更遑论感受美、传递美了。
在了解传统文化视角下高职美育工作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美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实现美育工作与传统文化结合,提出对策和建议。
构建美育“云课堂”平台,丰富高职美育的内容美。凝练与提取更多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元素,积极连通社会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打造“云课堂”。抓住传统文艺、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引入校外专家、传统艺术名师、非遗传承人等第二课堂教师,打造有本地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善用“云课堂”体系,在课前“云上预习”,完成任务,课中“云上评价”,实现个人和小组表现的观测,课后“云上拓展”,分享课外知识。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能更好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此外还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美育课程教材的融合,打造适合高职学生美育发展规律的高质量课本。传统美育教育中把艺术类课程作为主要阵地,应通过“云课堂”发掘其他人文学科中蕴含的美育资源,提倡跨学科教育、学科融合,实现不同学科的联动,增强各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美育实践活动的融合,拓展高职美育的形式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传统文化美育的形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丰富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摒弃传统教学思想,利用多元化途径,如翻转课堂、微课视频、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将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开展第二课堂,建立实训基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新模式,积极办好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相关的讲座、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空间。特别是可以与地方研究机构、文化机构合作,让专家学者进入校园进行知识传授,或将从事传统工艺的大师请进来进行技艺传授,起到宣传保护和认同传承的良好效果。比如,2023 年唐山市“非遗文化研习中心”落地学院,皮影非遗传承人为师生表演,并向学生传授皮影戏的操作技巧和文化背景,在学生中反响很强烈,很多学生对皮影文化产生了兴趣,感受到了皮影之美。此外,还要做好社团活动和创新项目团队工作,通过文艺展演、开展文创项目等方式形成感受美、认识美、实践美的新机制。
将传统文化美育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深化高职教育的实效美。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6]因此可以利用专业实习机会,根据不同专业挖掘传统文化审美要素。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到博物馆、展览馆实习时,不乏会接触到传统文化知识和作品,可以抓住教育机会,让学生对“文化传承”等美育元素形成感知。此外,为了保障美育的实效性,学院也应当加强对于美育教师的培养,培养一批对当地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专职教师,提供良好条件支持教研活动,并且重视对于美育教师的引进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加大美育师资比重,并聘请民间艺术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真正带进课堂。同时,加强对教研室建设的投入,建立传统文化工作室,让外聘专家和美育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创新传统文化融入美学教学的形式方法,让师生能够真正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过程。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完善高职美育的环境美。高职美育发展需要营造与其相适应的、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基于学院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特别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充满人文气息、突出职业特色、彰显自身优势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物质文化内容相融合,比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学院的装饰素材、图书馆设立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书籍专栏、张贴校园传统文化宣传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校内建筑命名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行为文化内容相融合,如在食堂中举办活动宣传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等。在高职美育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效,形成校园文化环境的合力之美,让学生在良好文化氛围中得到美的体验,同时,将这些外在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自觉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进而实现高职学生审美水平的全方面提升。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当中说:“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育工作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表达。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美育发展路径,依托美育“云课堂”平台丰富内容美,积极推进实践活动融合拓展形式美,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建立健全教师成长体系深化实效美,在文化氛围中完善环境美,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审美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