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的高职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
——以“CAD 制图”课程为例

2023-02-20 20:54赵旭菁胡威朋
关键词:学情模块化个性化

赵旭菁 胡威朋

(1.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100)

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2021 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 年)》,文件中指出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高,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2022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提出,创新团队建设要打破学科教学传统模式,把模块化教学作为重要内容。从上述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模块化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重点建设的内容之一。

基于此,本研究剖析了高职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现状,提出基于数字化的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策略,以期为高职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困境求生: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现状

模块化的概念源于制造业。所有模块按照一定形式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而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具备特定功能的子系统。模块化教学则是将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其中,每个教学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身内在逻辑的学习单元。

随着模块化教学的实践应用,设计类实训课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当前高职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学情分析不聚焦、学习路径单一化、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等问题。

1.1 学情分析不聚焦

高职设计类专业艺术生数量多,学情复杂,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设计类实训课程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本身就是有难度的。此外,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大多停留在一般的调研上,且调研结果对课程改革的参考价值并不大。由于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时常偏离。这也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的内生动力不强。

1.2 学习路径单一化

当前,高职设计类实训课程大多仍沿用了传统线性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即按照章节顺序循序渐进,最终构建单向度的串联式的知识体系,其教材的编写也大都遵从上述模式。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以单元为模块,有模块学习的“形”,但是缺乏模块学习的“神”。单元模块虽然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但单元与单元之间独立性不强,也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前后知识点难以迁移的情况。因此,传统的单元式课程模块下,学生的学习路径单一,并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1.3 个性化学习难以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高职院校把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同质化倾向。然而,每个艺术生都具有独特的禀赋,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要尊重艺术生的个性,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路径。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本身是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但是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艺术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实现。因此,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助力设计类实训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满足艺术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就成为模块化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 何以赋能:基于数字化的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策略

随着智慧课堂与虚拟仿真实训空间、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教管研学评一体化的数据治理系统等数字化新基建的出现,为设计类实训课程数字化运用奠定了基础,也为解决艺术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创造了条件。基于数字化的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针对艺术生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对整门课程进行动态的学习路径规划、提供适配的实训教学模块组合这三个环节。借助数字化技术,任课教师可以监测、分析实训教学过程,并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精准实施教学,增强教学的配适性,达成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2.1 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当前的学习状态与未来就业趋势的全面解析。一方面,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准确诊断出学生现阶段学习的不足,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存的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学情分析也能帮助教师改进课程的模块化设计,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入学时进行学情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方式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意向。其次,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对艺术生的实训过程进行监测和动态分析,掌握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最后,教师在学生学习结束后,通过数据平台最终生成学生的学习画像,使老师能直观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实训动机、实训水平和实训风格等个性化行为特征。

2.2 适配的实训教学模块组合

以学生学情的差异性为起点,以设计类实训课程目标为终点,教师可以灵活地规划设计类实训课程的教学行动路线。首先,教师要明确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研究并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和主要教学任务。再次,根据课程目标和主要教学任务,教师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重构,形成由主要模块和子模块构成的非线性的课程体系。不论是主要模块还是子模块,都是独立的教学任务单元。最后,教师应基于不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设置多个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路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3 动态的学习路径规划

精准的学情分析和活模块的设置,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的实训课程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学生在数字学习平台设置学习需求后,平台会自动推荐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实训模块,并明确每个模块的实训目标与实训任务。另一方面,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符合学生学情的实训任务,并根据学情的变化,明确学生已有学习水平与实训教学目标的差距,利用学习平台自动生成多维学习路径以供学生选择,动态调整实训任务。

3 如何赋能:基于数字化的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

为了提高设计类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尝试实施了基于数字化的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笔者以该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CAD 制图”课程为例,展现数字化的设计类实训课程的实践样态。室内设计专业创建了数字化的施工工艺实训室、设计材料实训室,并与深圳跨界联等公司合作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共同研发了在线三维云设计平台,以监测、分析、评估室内艺术设计专业“CAD 制图”课程的实训效果。同时,“CAD制图”课程也利用该平台对行业设计资料进行云采集,将行业项目施工图的绘制流程转化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为“CAD 制图”课程提供实时更新的数字资源。

3.1 学情分析与学习画像

个性成才的前提在于精准识材。“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学生画像等技术,全面、准确地评价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状态,从而确定施教起点。”[1]首先,教师通过建设“CAD 制图”数字化课程平台,并在该平台建立数字化的学生初始档案。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该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课堂实训、课外的项目实操、学生在平台上的自主学习等学习过程和学习项目实践成果等内容。最后,教师结合该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动态的分析,形成学业状况分析报告,并生成显性和隐形两个测评维度的学生画像。其中,显性测评维度主要包括课程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而隐性测评维度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为主。通过学生学业分析报告和画像,“CAD制图”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3.2 “CAD 制图”课程模块设置

“因材施教的基础在于精准识别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个性化推荐服务。”[2]课程利用数字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路径和实训任务进行合理安排。首先,基于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思路,教师将实训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AutoCAD 软件的制图方法和掌握行业出图标准这两大能力目标,并将团队协作、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纳入素质目标。按照课程目标,教师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组建以“绘图”和“出图”两大任务为主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次,教师可将“绘图”和“出图”两大主要任务进一步分解为基础知识、平面图绘制、详图绘制、文字编辑、图层设置、标注、布局设置、打印出图等8 个子模块。最后,教师为每一个模块配置充足的教学资源,使得模块与模块之间相互关联,但又可以是各自独立的项目。

3.3 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达成

“CAD 制图”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都存在固化的课程学习模式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托数字化课程平台,教师力求在“CAD 制图”课程教学中解决这一矛盾。一是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进程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对文字编辑已经熟练掌握,而对施工材料的属性缺乏认知。学生对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进行重复学习,不仅浪费学习时间,也会进一步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改变线性的学习路线。一方面,课程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档案来推荐模块及其学习顺序。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参考学习平台推荐的学习模块,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如学生对文字编辑已经熟练掌握,经过测试后可跳过该模块进行学习。因此,“CAD 制图”课程不仅向学生提供了标准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而且,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打破传统的线性学习路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

4 行稳致远:实践反思

基于数字化的设计类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为解决课程的标准化与艺术生的个性化培养之间的矛盾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目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已有5 届学生约500 多人参与了“CAD 制图”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学生对专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习兴趣增强。近三年,学生的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通过率达到了95%以上,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二年级结束时,约三分之二的学生已顺利进入企业实践,就业率均保持在92%以上。同时,学生的CAD 制图能力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虽然“CAD 制图”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仍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数字化技术有待提升。学校使用的数字化设备多是用于企业生产的设备,如使用远大筑工为装配式建筑服务的远大CPS 智能制造。这需要高校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合作,进一步研发适合高职设计类实训课程的数字化技术设备。

二是教学资源有待完善。高职院校现有的标准化实训教学资源数量不够,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度不高,这都导致教学资源在使用时存在衔接不畅、脱节等问题,亟需加快模块化的教学资源建设。

三是教师角色有待转变。基于数字化的设计类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也由全面主导实训教学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但同时,在人机协同教学中,教师时常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或是过度依赖数字技术,或是依然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应对数字技术的崛起。因此,教师有待转变角色,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新需求。

猜你喜欢
学情模块化个性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模块化住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