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2023-02-20 13:02:05吴裕林
学苑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目标评价

吴裕林

(福建省闽清县上莲乡中心小学,福建 闽清 350808)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再次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焦点,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开展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这一新要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选择契合学生实际的方式、方法,力争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在此背景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活动成为了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关注点,也成为了开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新尝试。

一、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内涵以及价值导向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论源自于20世纪70 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创立的目标分类学,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及时反馈等形成性评价,试图建立评价与目标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逐渐被关注,在此基础上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也得以逐步的确立、传播和推广,后来在90 年代传入我国。

从内涵上来看,所谓“教”是指教师的教,即教师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问题设计、课堂互动内容、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相关内容,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而“学”则是指学生的学习,即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出的一系列学习行为或学习表现,它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情况、学习方法的应用情况以及课上练习参与情况等,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评”是指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是指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多的是过程性评价,其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程度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情况,力争通过评价来诊断、引导、矫正和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当然这种评价也可以拓展到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或者学生反馈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进而针对教学活动进行进一步优化。

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学评一致性则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即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以清晰的目标为指引,教和学、学和评、教和评三者有机结合,并且最终与教学目标预设一致,从而较为高效地完成教学预设,力争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富有实效性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即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而语文学科作为与母语教育关联最为紧密的学科,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对落实新课改要求有重要意义。而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则是夯实学习基础最为关键的阶段,因为“基础不牢会地动山摇”,打好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才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但从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开展情况来看,这些教师在教学中生本意识还相对薄弱,少数教师甚至是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教学中知识本位思想依然较强,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成长进步。而通过开展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活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会提升,也就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此必然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而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则能够使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上,教师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参与的机会,这样也就逐步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三)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会使教师进一步从整体上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会使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主动地在备课、上课、互动、课上训练、活动、练习等环节进行一体化设计,整个教学流程的关联性、整体性会更强,这也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参与课堂,也就间接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都是新鲜事物,需要广大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教学,去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和反思教学,这势必会使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强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强化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强化对学生情况的研究,这会使教师的理论积累和教学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非常有利。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致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做好必要准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即要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原有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教学理念,摒弃完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维,特别是要改变在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两张皮”的现象,保持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生活动与课堂评价这几项内容之间的一致性,进而明确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目标为起点来设计教学方案、学生学习方案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尽量避免出现三者相互脱离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在具体推进上,教师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来着手推进:首先,设计以目标为起点的教学方案,它是有效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前提与灵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也是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围绕学生学习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评价任务,也就是要通过针对性的设计来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矫正和激励的作用,进而完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注意全面性,要把知识学习、过程体验与表现、技能提升和情感认知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勿功利化的只是关注学生在知识上的收获;最后,把教学评价有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并且尝试通过恰当应用评价来调节教学进度,进而起到完善和调节教学的作用。

(二)坚持以学定教,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教学目标居于核心地位、统领地位,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依据。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定学,其本质是依然以关注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或者从属地位,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而以学定教则是从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的长远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为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就要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教学目标,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体现了国家意志,也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层次要求、学业质量要求,对每一单元、每一课内容都有具体要求,也都渗透着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其次,从学生行为角度撰写教学目标,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具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学生角度去细致撰写学生的具体操作要求和目标达成要求,例如在进行《乡下人家》这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目标:首先,学生初读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其次,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进行大胆的想象,针对自我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的谈谈个人体会。这样的目标设计不仅明确了教学流程,还针对性的指出了学生在每一环节的任务,且融入了对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与锻炼,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三)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需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参与课堂进行体验、实践、感悟的机会,这需要语文教师要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把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便于学生参与,便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大胆开始先学后教式教学。即为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标要求给学生首先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但要给学生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方法以及明确要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上给学生提供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指导学生在通过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再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或者问题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也要把评价融入其中,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结合。

其次,适当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创设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一部分时,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大胆想象来体会词中所体现的田园生活美景,进而去体会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但词中所描绘的内容与小学生今天的感知有一定距离的,需要给学生搭建“桥梁”,而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来给学生呈现词中所描绘的场景,这就便于学生结合词中内容进行重点内容的思考和探究,进而体会词的意境,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较大帮助。教师再顺势进行引导和点评,也就实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

最后,适当开展合作学习。现在的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且对学生能力要求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掉队”的现象,这与义务阶段所强调的人人都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人人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一定进步的要求有了距离。对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以优带弱来弥补个体学习的不足。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其一要恰当分组,可以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进行分组,这样既能够保证组内的互助与合作,还能够保持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性,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其二,要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可以把教学目标分散到任务之中,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其三,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巡视工作,确保课堂秩序的稳定以及教学活动的稳步推进,还要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辅导或者引导,这实际上就把教学评三者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四)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精神环境”,从调查来看,在积极的教学氛围下师生双方往往有着饱满的热情,教与学的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课堂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面广,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师生共同洋溢着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这有利于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重视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参与、敢于质疑,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在良性的交流互动中也就实现了教学评的有机结合。

(五)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评价本身就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有着诊断、引导、矫正和激励的多种作用。而在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它重点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及时诊断与反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导向作用。但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基本上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且评价更多着眼于结果,尤其是重点往往放在知识层面,这与新课标要求不一致。因此,根据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教师要调整评价主体和评价依据、评价侧重点,要把学生评价纳入其中,且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评价,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即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实现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的效果。在评价主体上要重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的差异性,在教师评价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挖掘学生潜能,这对学生来说也能够逐步提升其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要重视使用多种评价方式,从而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整体性,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学习成果展示等多种途径来了解学生的表现,进而对学生进行适合的评价;最后,要重视评价的导向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多使用表扬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给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驱动力,从而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敢于尝试、不断优化,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目标评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我们的目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