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建新
近几年,我经常随洛阳一些书画家到洛龙区李楼镇金土地书画院参加活动。金土地书画院院部驻扎在李楼镇楼村,楼村向南五六里路是我外婆家的南王村,两个村子都处在伊洛河夹河滩上段,风土人情相同,使我感到很亲切。过了虚应故事阶段,“画外音”就成为交流话题。
有一天,金土地书画院刘跃进院长介绍说洛阳画家郭孝民就是这村儿的,接着就讲郭孝民与楼村的故事。郭孝民出身贫苦,断断续续上了7 年小学,1948 年后学医、务农,三年后,又考上初中……1962 年8 月,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时,已经28 岁。1970 年郭孝民调回洛阳矿山厂工作,时间不长就闻名于洛阳画界——颇有“陆机入洛躁起才名”之气象。那时他除了节假日,每天骑自行车从楼村到矿山厂上班往复六七十里路,回到楼村家里后,忙的是农活、家务、给乡亲画画、画像,还注意发现青年书画爱好者辅导他们学书画……1985 年“落实政策”,他才带着妻小定居涧西。
我认识郭孝民老师源于1998年参观一次画展。
当时我在中铝六冶机电安装公司物资设备部工作,工作之余读书看报,接送孩子上学下学,生活很安定。但是我经常为我没有一技之长而烦恼。在烦恼中不停思考选择。我从小就喜欢牡丹,后来比较关注洛阳日报关于发展牡丹文化的报道,不断受到启发,就产生了画牡丹的想法,有了想法后我就经常去看画展,到书店里翻书找牡丹图片,比照每个画家牡丹画的特点——这也算是“做功课”。那一次参观画展,我看到郭老师的作品,突然从心灵深处生发共鸣之感。郭老师的作品看似信手挥洒不经意而为之,细品就发现用墨浓处厚重而不滞,淡处灵秀而不晦,浓中有淡,淡中有浓,灵秀处见厚重,厚重处见灵空,率意酣畅,苍劲有力,妙意横生,出神入化。一幅画中,我看到了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而又刚直不阿的风骨。驻足许久,离去再回,流连忘返。我很是激动,下定决心要拜画者为师!
参观画展后,我就给我们单位工会宣传部的同事聊起参观画展的收获和拜师的愿望。不料,同事一笑说:“郭老师在矿山厂工作,俺们是好朋友,你真想拜他为师,我带你去见他……”,我说:“一言为定,说话算话……”周末,我就叫同事带我去郭老师家中。没料到我这么容易就见到了“真神”!眼前的郭老师,头发花白,干净利落,眉目慈祥,看上去就很有亲和力。当我说明来意,郭老师笑了笑说:我先给你讲一些绘画的基本知识,然后教你画画花瓣,你回去好好画画,等画好了你再来,看看天赋怎么样再教你画花朵,画花蕊,画叶子,画枝干……我立即给郭老师鞠了三个躬,算是完成了拜师礼。
我是零基础步入大师门下的,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回到家中,下班之后,料理了家事,我就开画,一遍又一遍。第一次带着“作业”去见老师,我一而再给自己鼓勇气。郭老师审视了我的作业,说:“你不是笨人,看着聪明着呢,只要勤奋、努力一定能画好”。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从一个叶瓣、一朵花到一幅完整的作品,我每一次带着作业去见郭老师,他都会肯定我的进步,指出一些不足,慢慢地老师夸得多了。我也一直很努力,也因此享受在画画的乐趣中。
2007年,郭老师溘然长逝。我顿觉无助,十分伤心。学艺往事再现,我泪眼婆娑,默默念叨:郭孝民,我的恩师!我定以我所学报答恩师!
2008年初,我在洛阳日报上看到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在河南省第二十六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上举行《千人千米绘牡丹》捐赠2008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并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型活动启示,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工,也想为奥运会做点事,也想借此告慰恩师在天之灵。于是,我就带了一幅我认为画得最好的四尺竖幅作品,按照启示径直到洛阳博物馆找到组委会的王绣老师。王绣老师和郭孝民等老师是改革开放以后洛阳牡丹画派的创始人,她是我崇拜的女神。王老师打开了我的作品,看到最上面的一朵花,就问:“你是矿山厂的?是郭孝民的学生?”我回答:“我是郭老师的学生,我在中铝六冶上班。”王老师说:“你画得不错,快去美协报名吧。等活动结束,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都可以加入洛阳市美术家协会。”我当时感觉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生命中有这么多贵人相助,太幸福了!
在这次活动中,我获得了优秀个人奖,作品被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收藏,我也因此成为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恩师指引了我人生的方向,增加了我生活的自信。
在楼村,在恩师的故里,我增加了对恩师的了解。他以顽强的毅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以恒久的追求走上了艺术的高峰,以玉润的心给他的弟子们辟开了人生的一片清空。德艺双馨,他是河洛大地的一座丰碑。
“恩师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恩师无穷期。”我骄傲,我是郭孝民的学生。郭老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有形的继承。我将终身铭记他的教诲,认真践行传承。“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