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雅琦 赵 荣 赵铁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1)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木本油料种植区域受限小,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优势,要朝着“耕地下山,粮食下山,食用油上山”的方向发展[1]。同时,油料品种间替代性强,发展潜力巨大。木本油料在有效增加食用油供给的基础上,还能减少进口食用油量,不仅优化了我国油料的消费结构,还保障了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此外,发展国产木本油料产业可以扩大生态资源总量,保障脱贫人群不返贫[2],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相统一[3]。2020 年,全国木本油料产量达到852.19 万t,占全年经济林产品总产量的4.27%[4]。因此,深入挖掘木本食用油的供给潜力,优化食用油供给结构,应当成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重点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木本油料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发展潜力和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帮助进一步解决我国食用油安全问题。
目前,木本油料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本油料的生产能力、制约因素、政策建议等方面,除对油茶、核桃等产业单独研究之外,多和木本粮食领域结合,以木本粮油整体为目标。在生产能力方面,部分学者通过调研,运用相关模型对油料生产效率进行测算,认为发展木本油料是实现粮食和食用油安全问题长治久安的新途径[5-7]。有学者指出中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潜力大[8-10]。在政策建议方面,相关学者提出要大力提高木本油料良种优苗的供应能力;推进木本粮食产业化标准建设;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开发欧美国际市场;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树立大粮油思想,避免挤占木本粮油用地;推动人才振兴,助力产业发展的技术攻关;大力开拓木本油料产业的深度和广度,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等建议[11-15]。部分学者还提出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16-18]。郑燕等[19-21]分析了核桃产业的生产加工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木本油料是指利用乔木、灌木等木本植物的种子、果实等经过加工制成的可供人们食用或工业原料所用的油料总称,其作为特色经济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成为发展热点。木本油料产业是以栽培利用木本油料类经济树种的产业门类[22]。我国油料作物主要包括以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为主的草本油料和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主的木本油料[23]。当前,我国食用油市场供给的主体依然是草本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油等具有绝对主导优势。
我国木本油料发展历史悠久,自栽培至利用均有较为完整的发展体系,品种资源丰富,分布较为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如表1 所示[24],对比2014—2020 年我国木本油料产量与国产油料生产总量可以看出,2014 年国产生产总量为3 371.92 万t,2020 年则增长到3 585.00 万t,表明我国食用油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从我国木本油料发展情况来看,2014 年我国木本油料产量为477.00 万t,2020 年增长到852.19 万t,增长78.66%,年平均增长率为13.11%。我国木本油料产量在国家油料生产总量中的占比由2014 年的14.15%增长到2020 年的23.77%,除2017 年稍有下降之外,一直保持增长态势,7 年间增长近10%。可见,我国木本油料产量占国家油料生产总量比重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表1 我国木本油料产量、国产油料生产总量及占有率Tab.1 Woody oil production, total domestic oil production and share in China
据统计,我国木本油料树种有200多种,其中含油量在50%~60%的有50多种。目前开发规模较大的有油茶、核桃、油棕、油橄榄、山核桃、文冠果等10多个品种。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中,木本油料经济林木栽培和利用占据重要地位,如油茶有2 300多年历史,核桃历史则在7 000年以上。木本油料种植成本低,寿命长,2~3年即可结果,结果期可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上看,都具备明显资源优势。以油茶这一“铁杆庄稼”为例,其结果期可持续80~100年,一次种植可获得长期收益。在木本油料生态环境、分布范围、良种选育、苗木扩繁、高效栽培等方面拥有成熟种植经验和长期种植习惯,发展基础条件好。木本油料树种大多适应性强,对土地要求低,抗贫瘠、抗严寒、抗干旱、寿命长。因多生长在环境未受到污染的山区林区,故其产品具有天然、生态的独特优点,油脂品质高,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利。
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山、边、穷”地区。近年来,我国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0 年已达约1 640.00 万hm2,其中油茶种植面积达447.27 万hm2[25]。2018 年,我国核桃种植面积约733.00 万hm2,油橄榄种植面积约39.60 万hm2。但从现实发展来看,木本油料适生区仍有大量适宜土地未被充分利用,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我国现有15°~25°坡度及以上的耕地1 194.00 万hm2,占耕地面积9.35%[26],可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据测算,如果持续改造老化退化油茶林到2030 年,并在此基础上新增800.00 万hm2木本油料种植面积,我国木本油料产能将增加到500.00 万t,占我国食用油需求的15.00%,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能的30.00%以上[23]。由此可知,利用山地坡地资源适度、高质量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有助于发展成色更足、结构更优的食用油产业。
我国具有悠久的木本油料种植传统,已形成长期种植习惯和一定的种植经验,发展基础条件好。但由于品种不良、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等原因,我国木本油料作物普遍存在单产低,大量低质低效林亟待改造等问题。如我国核桃平均产量仅为500.00 kg/hm2,不到美国的40.00%[27]。全国油茶平均产量仅为150.00 kg/hm2,江西省低产油茶林占2/3,产量还不足75.00 kg/hm2,而采用良种良技良法经营的高产油茶林产量在900.00 kg/hm2以上[28]。可见,木本油料单产提升潜力巨大。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国内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特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优质木本油料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带来了新机遇。以油橄榄为例,2020年我国橄榄油产量不到5.00 万t,占国内橄榄油消费量的比重不足50.00%,国产橄榄油的市场开拓潜力很大[29]。2021年,我国核桃油的销量约占食用油总销量的1.00%。据测算,如果开发利用完全,我国的核桃油能占到食用油消费量的10.00%左右[30]。可见,国内木本油料市场可开发空间十分广阔。国外市场开发潜能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我国油橄榄产品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契机。
木本油料产业投资周期较长,有关部门对其产业发展统筹不够,在发展规划、发展空间和产业扶持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更大合力。有的地方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时贪多求大,不针对全国市场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种植规模,盲目扩大、迅速扩张生产面积,造成产品过剩滞销、林农丰产不丰收。有的地方是木本油料适生区,但在目前投入水平和用地政策情况下,难以保障土地供给。木本油料资金投入缺口大、覆盖面窄,如新造或改造、抚育油茶林前期投入亩均都在6 000元以上,而油茶营造亩均补贴为500元左右,仅占实际投入的8.00%。同时,财政资金多以造林绿化的方式进行扶持,缺乏全产业链的支持政策。此外,融资难、贷款难、保险政策不配套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木本油料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仍占主流,且普遍存在“重栽轻管、只种不管”现象。树种老化、种植密度不均、品种混杂、疏于管理的大面积低产林是其产业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部分地区出现养分缺失、杂草丛生、土壤板结、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致使老林单产低下,1.00 hm2产值仅百余元,难以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此外,木本油料深加工业尚不发达,产品以植物油脂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由于木本油料产量提升慢、原材料供应不足,多数油料产区难以吸引龙头企业入驻,而本地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薄弱,产业带动作用不强。
基础和应用研究不足,在木本油料油脂性状形成与调控机制、机械化采收、高值化利用等重点领域亟待突破。优良适生品种的推广力度不足,良种使用率偏低,缺乏嫁接团队的支撑。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尤其是采收加工的机械化程度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加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许多可利用的副产品被白白浪费。目前,我国针对部分木本油料树种如核桃等建立了涵盖良种选育、栽培、采收、加工等全产业链的标准综合体,但多数加工厂商仅限于对青果脱皮、漂洗、烘干后外销,少数商户会脱壳加工核桃仁产品,但此类加工企业少且生产力较低。人才结构难以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技术推广人才匮乏。
由于缺乏市场培育和广泛宣传,导致木本食用油社会接受度和认可度仍然较低,消费群体局限,消费量少,市场需求有待激发。如湖南省隆回县是全国油茶产业规划布局中的核心发展区和最适宜栽培区,有几百年的油茶栽培历史,但由于宣传不到位,油茶产品的市场开拓受阻,油茶经营的效益没有充分显现。整体而言,木本油料产品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战,品种、品质无法统一,加工包装也十分混乱,商品化形象差,难以形成区域性的公共品牌。与其他农产品相比,木本油料产品的网络营销发展也相对滞后,缺少多渠道推广,如网络直播,明星宣传等,致使无法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的销售模式。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保障国家油料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需要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充分挖掘政策、资源、科技、市场等方面的潜力,有效增加供给,为保障国家油料安全贡献力量。
建议有关部门继续研究出台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鼓励合理利用适宜林地、园地、未利用地和低产低效茶园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明确在林地上种植油茶等木本油料仍按林地管理。地方政府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规划目标和产业布局。加强木本油料全产业链扶持力度,将种植木本油料纳入国家对粮油生产的补贴范围,将常用机械,如符合条件的采集和初加工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地方可根据本地实际,整合使用涉农资金,设立“木本油料产业基金”,用于扶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出台支持木本油料精深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产业发展的贷款优惠、贴息补助政策,开发推广木本油料保险产品。开展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地区、产业强镇、龙头企业评选,落实好产油大单位、规模经营主体奖励政策。
提标扩面,加大扶持木本油料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重点推广木本粮油生态高效种植模式。鼓励企业在木本油料主产区建设加工基地和产业园区,引导企业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融合共赢模式组建生产经营体系,积极推行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实现林地的高效高产。扩大采后烘干和保鲜仓储规模,延长产业链,丰富产品品类,推动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化。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木本粮油龙头企业和中小生产主体联合打造产业化联合体,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一二三产之间的关联度,探索集种苗栽培、规模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到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加大投入科研专项资金,整合科研人才力量,建设木本油料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开展木本油料栽培、采收、加工等难点技术攻关[31],提高培育高产木本油料林技术水平,推动木本油料林的集约化栽培,以及在造林抚育、环境监测、病虫害防控等领域提升技术水平,研究开发生物制剂如长效性低毒杀虫剂、无害的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控剂等,优化区域资源配置[32],充分挖掘木本油料价值,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科学选育优良品种,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在全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建设一批木本油料良种生产基地、采穗圃,鼓励相关苗木企业朝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完善木本油料产业的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专用机械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强化木本油料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队伍建设,优先研发推广高值高效增产和出油技术。
支持主管部门、重点产区政府创建具有标志的公共品牌,打造以公用品牌为引领,区域特色品牌、地方企业知名品牌为一体的木本食用油品牌体系。鼓励企业依托当地优良品种,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展对绿色食品的认证和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的认定。加大主流媒体公益广告投放,利用影响力大的新媒体推广宣传,提升木本食用油公众认知度。在全国重点区域建设集散市场,扶植各方力量如协会、企业、大户等建立销售平台,打通产销对接通道,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矩阵,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33]。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我国通过开发油料新产品,构建食用油消费新体系,满足市场需求,保证当前我国食用油安全。木本油料除了具有“不与粮争地”的优势外,还富含各类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是满足未来人们健康需求的重要产品。在新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中,木本油料产品将是市场关注的热点,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是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木本油料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可着力推广良种培育种植技术、高效改造低产低效林、调整国民粮油消费习惯、开拓国内外市场,从而推动木本油料发展进入新阶段,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维护我国食用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