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亚,徐建平,徐明,沈涛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江苏 苏州 215300)
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是改善后牙缺失患者外形美观、恢复正常咀嚼功能的有效手段,相较于传统义齿修复,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技术可使修复体结构、功能、美观度与患者天然牙更相近,患者接受度高、临床应用广泛[1-3]。螺丝固位、粘接固定是种植义齿修复常见的两种固位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4-6]螺丝固定与粘接固定均在口腔功能恢复正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上述两种固定方式在固定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中不可避免地遗留一定空隙,这些空隙可成为口腔清洁死角,为病原菌滋生提供了温床,可能诱发种植体周围炎,影响口腔功能。目前,国内已有关于螺丝固定、粘接固定对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研究的相关报道[7-8],但是关于两种固位方式对种植义齿稳定性、种植义齿牙槽骨骨密度、菌群分布、影响口腔咀嚼功能的咬肌肌电活动的影响尚缺乏对比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前瞻性研究探讨上述问题,以便为临床行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固定的选择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20年2月笔者医院拟行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牙周病学》[9]中后牙单冠种植义齿适应证者;②缺牙位为磨牙区且采取延期种植、延期修复治疗者;③单后牙缺失、种植者;④接受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戴牙为贵金属烤瓷牙材料者;⑤年龄>18岁者;⑥本人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伴有根尖区病变、侵袭性牙周炎、活动期牙周病等其他口腔疾病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伴有免疫缺陷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者;④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者;⑤伴有精神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⑥口腔内余留牙数<16颗者;⑦伴有夜磨牙、紧咬牙等症状及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者;⑧近3个月内服用抗生素治疗者;⑨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⑩依从性差、自然失访者。
1.4 方法
1.4.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修复前均行口腔X线检查,根据患者牙槽骨、邻牙牙周情况,制定个体化修复方案。所有患者均行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法国碧兰公司)局麻,种植牙过程遵守Nobe种植系统操作规范,于患者牙槽嵴顶位置作一“H”形切口,使牙槽骨面暴露,首先定位义齿种植修复部位,然后用先锋钻导向,用扩孔钻将翻瓣扩张至合适深度、宽度,植入种植体(瑞典Nobel系统),保证牙槽骨面和种植体顶端相平,常规放置愈合基台、缝合。种植手术完成后3~6个月根据个体情况行义齿上部结构修复,14 d后取模,7 d后戴牙。对照组行螺丝固位,用扭力扳手将修复体螺丝锁至35 N•cm,保证颊侧边缘在龈下约1 mm,修复体边缘密合,咬合面螺丝扭矩加力至15 N•cm,修复体螺丝孔用光固化树脂封闭;研究组修复方法同对照组,但修复体行粘接固位,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修复体。
1.4.2 种植区骨吸收量测量方法:所有患者修复后随访12个月,修复后3个月、12个月分别拍摄根尖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修复后3个月、12个月骨吸收量。
1.4.3 牙周健康指标评价方法:所有患者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分别测定种植体SBI、PLI、PD。SBI评价情况:0为正常;1为不出血;2为点状出血;3为出现沿龈缘扩展;4为出血溢出龈缘;5为自发出血或溃疡。PLI:近龈缘处牙面无菌斑记为0;牙面有薄菌斑、肉眼不见、探针可刮出记为1;肉眼见菌斑覆盖,菌斑占牙面比<2/3记为2;菌斑占牙面比≥2/3记为3。PD:探针测定的龈缘至袋底部的深度。
1.5 评价指标
1.5.1 种植体龈下菌群分布情况:患者修复后3个月、12个月分别清水漱口,用棉球擦除龈上菌斑,采用标准采菌环采集种植牙牙周袋最底部龈下菌斑,将采菌环置入标本瓶中(0.9 ml Ringer’s),除去标本瓶中氧气并进行厌氧培养,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型,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测定样本中厌氧菌、产黑色素菌、具核梭杆菌及伴放线放线杆菌含量。
1.5.2 咀嚼功能:患者修复后3个月、12个月分别采用Zebris颌运动系统(美国Zebris MedicalGmbH 公司)检测其咀嚼运动轨迹,根据双侧咬肌表面肌电图记录患者静息、最大力咬合时双侧咬肌、颞肌肌电活动。
1.5.3 种植义齿稳定性及骨密度:患者修复后12个月使用Osstell种植体动度测量仪(瑞典Osstell AB公司生产)测定种植义齿近中、远中、颊侧和舌侧的稳定系数值(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修复后12个月拍摄CT,测定种植义齿牙槽骨密度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2.0行数据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例(%)]”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理论频数<5则采用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骨吸收情况:两组修复后3个月、12个月的骨吸收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修复后骨吸收情况比较 (例,¯±s)
2.2 牙周健康情况:两组修复后3个月、12个月的SBI、PD、PL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修复后12个月的SBI、PD、PLI结果均高于修复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修复后牙周健康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修复后牙周健康情况比较 (例,)
注:*表示与本组修复后3个月比较,P<0.05。
2.3 种植体龈下菌群分布情况:两组修复后3个月的厌氧菌、产黑色素菌、具核梭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数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12个月的厌氧菌、产黑色素菌、具核梭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数量均高于修复后3个月(P<0.05),两组修复后12个月的产黑色素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数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修复后12个月的厌氧菌、具核梭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修复后种植体龈下菌群分布情况 (例,)
表4 两组修复后种植体龈下菌群分布情况 (例,)
注:*表示与本组修复后3个月比较,P<0.05。
2.4 咀嚼功能情况:两组修复后3个月、12个月,静息时和最大力咬合时咬肌肌电活动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修复后咀嚼肌肌电活动变化情况(,μV)
表5 两组修复后咀嚼肌肌电活动变化情况(,μV)
2.5 两组种植义齿稳定性及骨密度情况比较:两组修复后12个月的种植义齿稳定系数值、牙槽骨骨密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修复后12个月种植义齿稳定性及骨密度情况(例,)
表6 两组修复后12个月种植义齿稳定性及骨密度情况(例,)
2.6 典型病例:某女,48岁,修复后3个月、12个月的咀嚼功能(即咬肌肌电活动图)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修复后3个月、12个月的咬肌肌电活动图
后牙缺损造成恒牙牙列不完整,影响口腔正常咀嚼功能、口颌系统健康等,早期修复是目前临床最高效的治疗手段。螺丝固定修复、粘接固定修复是临床常用的两种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方式,螺丝固位种植义齿便于更换部件、清洗,但螺丝固定修复体的螺丝通道是机械性能薄弱的应力集中点,可能影响后期稳定性能[10-12]。粘接固定修复体易实现被动就位,修复体表面不存在螺丝通道的应力集中区,有益于维持修复体完整性,但存在取戴不便、粘接剂残留问题[13]。目前,国内关于上述两种固定方式在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应用中的全面优劣性对比尚缺乏报道,故本文将76例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义齿修复效果、齿龈下菌群分布、种植义齿稳定性、种植义齿牙槽骨骨密度、咬肌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关研究显示[14],种植义齿周围炎是影响患者种植义齿使用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骨吸收量、SBI、PD、PLI是反映牙周健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两组修复后3个月、12个月的骨吸收量、SBI、PD、PLI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螺丝固定修复、粘接固定修复对后牙单冠种植义齿牙周健康效果相近。螺丝固定修复种植体由于不完全被动就位产生预应力,导致种植义齿边缘骨吸收,而粘接固定修复可能因残留粘接剂刺激种植义齿周围牙龈组织,出现局部慢性周围炎导致骨吸收。
Peng K等[15]研究认为,产黑色素菌是影响种植义齿软组织健康的重要菌种,具核梭杆菌与种植义齿软组织、骨组织健康关系密切,放线菌与牙龈炎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显示两组修复后12个月的产黑色素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数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修复后12个月的厌氧菌、具核梭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与螺丝固定修复相比,粘接固定修复易使后牙单冠种植义齿厌氧菌生长。粘接固定无法自由拆卸,不方便清洁,此外所使用的粘接剂无法完全清除,残留粘接剂发生溶解影响边缘密封,为细菌繁殖提供空间,影响种植义齿龈下菌群分布,增大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风险,而螺丝固定修复不使用粘接剂,龈下刺激小,不易滋生病原菌。两组修复后3个月、12个月静息时及最大力咬合时咬肌肌电活动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修复后12个月的种植义齿稳定系数值、牙槽骨骨密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两种固定修复方式均可有效恢复口腔咀嚼功能,义齿在咀嚼过程中可承受各个方向压力。
综上所述,螺丝固定与粘接固定均是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的有效方法,两种固定方式观察期效果相近,但粘接固定修复可能造成齿龈下厌氧菌繁殖增加,建议长期监测。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小,修复后观察时间短,后期研究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再次观察两种固定方式对后牙单冠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咀嚼功能、种植体稳定性、齿龈下菌群分布、牙周健康等指标的影响,以验证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