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萍 阳明正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主动作为,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整合校内外资源,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在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基础上,带动全学科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和研究,推动校内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相结合,推动劳动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探索出了学科劳动、校内日常劳动、农耕劳动、多肉养护劳动、食育文化劳动、校园管理实践、志愿者劳动、校园文化劳动等有机统一的劳动教育模式。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劳动教育体系。《意见》出台之后,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大背景下,挖掘劳动教育价值,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和策略,中小学大有可为。
学校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整体设计和规划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形成我校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我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过程组织与指导、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办法等;并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实施规划、组织协调、资源整合、过程管理、总结评价、风险防控预案及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等。
劳动教育的设计和规划
学校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劳动教育的实施目标,引领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和活动开展。
基于劳动教育的总目标,邀请专家莅临学校指导,积极动员全校学科教师,挖掘本学科中体现或可进行的劳动教育的实施内容。鼓励教师申报劳动教育课题或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研究活动;基于本省的义务教育“劳动技术”课程,成立劳动教育备课组,依照教材体系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助力“双减”,鼓励教师在延时服务中开发和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
依据学生学龄特点,学校以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整合学校、企业、高校等资源,因地制宜,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参加日常劳动、家庭劳动、校外劳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等不同内容的实践劳动活动。
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学校劳动多元融合。一是日常劳动培养学生的习惯和技能。学生在学校积极主动参加教室和公区卫生清洁,住校生参与宿舍和餐桌的清洁等日常劳动。每位学生都有劳动任务,例如:每天均需整理书桌、推凳子、垃圾分类等。每班值日生对本班的区域进行打扫、清洁、绿植养护。学校组织检查量化评比,并定期总结表彰与激励,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会劳动的良好习惯和技能。
二是学科劳动丰富校园生活。学校生物、物理、化学、美术等学科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挖掘课堂劳动元素,穿插劳动教育内容,如生物课,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生物知识酿造果酒,桂花蜜、滴胶植物标本灯台、制作植物标本等;化学课,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制作肥皂、口红等;物理课,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物理原理制作电力小风车等;延时服务开设蓝韵扎染实践课程、手工课程等。学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劳动教育,实现跨学科教学,促使我校劳动课程及活动丰富多彩。
三是多元文化融合开展农耕劳动。我校利用校内资源,开辟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农耕园。农耕园划分为花卉种植区、药材种植区、蔬菜种植区三个区域。由党员教师、学生、教研组、有意愿的个人和学校绿化工人种植。每一季轮流播种不同的作物,种植有麦冬、黄精等药材;也种植有薄荷、胡萝卜等蔬菜;同时种植有百合、玫瑰等花卉。作物种植全过程由学生负责,选地、耕地、选种、播(栽)种、浇水、锄草、收获、义卖等均由学生负责。在劳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发挥小主人翁意识,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生态文明的多元文化农耕劳动。
四是党员带头开展多肉养护劳动。学校因地制宜,开辟百米多肉长廊。每班一个多肉架,由党员教师示范引领创建多肉园,目前多肉园总计1300多盆多肉,种类繁多、高低错落、惹人喜爱。百米多肉园既让学生习得植物养护知识,又享受乐趣的劳动实践。
五是中医传承开展食育文化劳动。学校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依托中医药文化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学校建有食育文化基地,配备石磨、烹饪用具等设备,每周组织大社会实践班级,将“药食同源”付诸实践,让学生体验磨豆浆和学做一道有食疗价值的菜肴。学生可根据二十四节气的食疗之道,或根据本班种植的作物选取食材,例如:薄荷牛肉、西芹百合等,这既是文化的润泽,也是不一样的劳动实践。
六是责任担当参与校园管理实践。我校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学生在值周教师和班主任的带领下,参与学校门口入校礼仪迎接、仪容仪表检查、卫生检查、食堂执勤等,也负责周一的升旗仪式主持和演讲、黑板报的宣传、校园广播播音等。学生在实践中参与了学校管理,参与了校园劳动,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让其真正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校园主人。
家庭劳动培育责任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家庭日常劳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家庭劳动根据年级的不同,有计划、有指导地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例如:叠被子、洗衣服、扫地、浇花、洗碗、取快递等,鼓励学生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是家庭节假日劳动坚定文化自信。学校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节日前后,都会发出号召,引导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亲身实践。例如:春节贴春联、清明节扫墓、端午节挂艾草捏团子、中秋节送月饼等,在节假日中有机渗入劳动实践。
三是食育文化勞动向家庭延伸。校园的食育文化劳动有机地向家庭劳动延伸,学生在学校学了一道菜,利用周末回家练习,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从食材的购买、制作、邀请长辈品尝、介绍食疗价值等方面进行有序开展。班主任将全班的实践编辑成册,既是记录,也是对学生开展家庭劳动实践的激励。
党建引领和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劳动。学校和云南白药集团校企合作。教师带领学生到云南白药参观牙膏和气血康自动化生产线。与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开展党建联盟,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培育中心、芳香植物园,采集迷迭香等。开展马兰种植和养护行动。到云南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和药园学习民族医药、药物制作、标本制作等活动。与云南艺术学院团建联盟,开展参观画展、艺术交流和雕塑实践等活动。
学校的劳动教育并非独立和单一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校内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灵活和开放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劳动教育开设的路径大有可为。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进程中,我校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五育并举,将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劳动教育。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21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小学依托中医药文化研修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基础教育专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BFJC2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