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
“山区培养了我,我不能因为它的贫困而抛弃它。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回报山区,改变山区。”参加工作30余年来,陆均田一直扎根在龙门山区,兑现着那个“做一名教师”的儿时梦想。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跳槽”热也曾让他面临着一次次考验。尽管很多大城市学校给出的待遇很诱人,但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山区更需要知识,山区的教育更需要我。”
对学校,“就地取材”而后“因材施教”
作为一所教学基础薄弱的山区乡镇完全中学,永汉中学曾一度面临被撤掉高中部的可能。陆均田知道后非常着急,因为那就意味着孩子们今后只能先从家里坐父母的摩托车到镇里,再乘车到县城里去上学,路途遥远,很不方便。他迅速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教师职工会议,共同探讨学校未来发展。大家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建言献策。最后,他综合各方面建议,立足农村实际,提出了“为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因材施教,促成每个学生长足发展”的教学理念,从打造特色项目入手,從音乐、美术、体育三方面突破,以艺育德,以艺促学,以点带面,整体发展,努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打造特色项目,乡村学校拥有的资源相对有限。但陆均田擅长“就地取材”,在积极争取外来资源的同时努力发掘既有资源、本土资源。学校将有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爱好的学生分别编在一起,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乡村少年宫拓展活动,以文化艺术节、校运会为平台进行书法、绘画、摄影、舞蹈、合唱等才艺展示,组织外出写生和亲子绘画活动,在教学楼张贴学生作品;充分利用永汉镇文化站、嘉义庄农民画基地等具有本土特点的文化艺术资源,将美术与龙门农民画有机结合,开展农民画教学,“让学生在对乡土情结的感悟中将之内化为精神、修养、人格和力量”。
“让学生的生命基因再次激发、生命活力得到最自然的释放,让学生生命中原本就有的真善美得到发扬,让生命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很多学生找到了自信,通过特长考上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高等学府。突出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各方面的认可和尊重,最终高中部没有被撤掉。如今,学校更是被评为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对教师,“亲力亲为”引领“敢作敢为”
校长早上迎家长、接孩子,晚上送别孩子,是永汉中学常年的一道风景线。陆均田每天早早到校,巡查校园安全、教室情况,细心辅导学生,无论是校园管理还是教学工作,一律“亲力亲为”。要求自己“亲力亲为”的同时,他又鼓励和支持教师“敢作敢为”。有了方案,他鼓励大胆执行;拿不准的,他给出相应建议。大家评价他:“自带一种豁达胸怀和大将风度。”
陆均田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有位教师刚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由于学校缺物理教师,就服从安排承担了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由于对物理课程标准不熟悉,尽管教学很努力但效果并不好,他越来越没有自信,多次向学校提出想去教计算机。陆均田知道后,为教师们买来课程标准,要求大家在科组活动时一起研读,集体备课。此外,陆均田还多次深入他的班级听课,查看他的教案并分享自己的教案,鼓励他大胆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实验中理解知识。就这样,学生成绩不断提高,他自己也多次在市、县比赛中获奖。
陆均田注重培养后备干部,让他们在深度参与管理服务中不断成长,其中多人被抽调到其他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曾经有位教师,大学毕业后到永汉中学工作,对广东山区的生活很不习惯,心理落差很大,有外出重新找工作的打算。当时担任教导处主任的陆均田知道后,主动找他聊天:“山里的孩子特别需要您,恳请您能留下。”陆均田多次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并向校长申请让他到教导处跟岗学习。他到了教导处后,陆均田将学校分配给教导处的很多重要工作都交给他承担:“放手去干,责任我负。”同样的工作,陆均田自己也都会完成一份,然后和他一起讨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他很快就上手了教导处的工作,再后来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很认真,每当遇到难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陆均田商量。就这样,随着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他现已成长为一所中学的校长。
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无处不在”
“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陆均田,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小鹏是一位留守儿童,经常在班里“调皮捣蛋”。陆均田非常关注他,经常找他聊天。无意间,他发现小鹏父母被班主任请来学校共同讨论如何改变孩子学习、生活的问题时,小鹏不但不害怕,还非常开心。原来,小鹏只是想通过这种“特殊”方式多跟父母相处。陆均田主动跟小鹏父母聊天,希望他们平时能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和陪伴。发现小鹏很喜欢体育课,陆均田便送给了他一个篮球。后来,小鹏加入了篮球队,在校篮球比赛中带领班级队取得了优异成绩。陆均田非常高兴,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状。通过这次比赛,小鹏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收获了更多自信,悟出了很多道理,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后来被一所县重点高中录取。小鹏父母感激道:“如果没有您,我们家小鹏可能早就放弃了学业。是您改变了他的人生。”陆均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每个老师都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1998年秋季学期,陆均田担任初二班班主任。班里的小华同学由于家庭比较困难,有了辍学想法。陆均田找小华聊天,向她讲述了自己求学与择业的故事。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小华决定认真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可是,在第二学期开学一周后,小华却还没到校报到。走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陆均田来到小华家。小华刚从山里干农活回来,一见到老师,就远远地躲了起来。陆均田和小华父亲诚心交流,但小华父亲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嫁人,没必要多读书。一个多小时后,小华父亲终于同意让小华继续上学,但说学费要等家里卖了农产品以后才能交。陆均田连连表示,自己会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其实,小华后来的初中学费都是陆均田自己垫付的。小华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努力考上了县重点中学,后来又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小华也回到永汉中学,坚定地要“做一个像陆校长一样的教师”,现已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骨干教师。教育事业的薪火相传,传递的不仅是知识,还是爱,还是为人师者的责任与使命。
在一次班主任交流会上,陆均田曾说:“绝不用昨天的知识,站在今天的讲台去培养明天的人才。”深知“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的他,一路走来,从科任教师到班主任,到年级组长,到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再到校长,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会主动购买相应领域的书籍、报刊学习并坚持撰写读书笔记。每当外出开会,带一本书在公文包里,早已成为他的“标配动作”和“自然习惯”。一边教书,一边读书,这是一名终身育人者也是一名终身学习者;来自乡村,回到乡村,受助于教育,助力于教育,这更是一位终身的乡村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