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吴琼
北京市第四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致力于培养“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的杰出的中国人。这一目标引领学校对学生的全人格与全生命开展工作,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要以发展学生身心、养成健全人格为本旨……务始全体学生同流共进,跻于雄健之域……”被记录于《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二十周年纪念刊》。20世纪20年代末,时任政府教育部长蒋梦麟先生来到学校,题字“心理建设”。30年代,学校重新调整课程设置,将“心理学”设为必修课。1998年,学校设立专职心理教师岗位,逐步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与层级服务体系,同时不断开拓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革新之路。
我们认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仅依靠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远不够的,一定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因此,我们架设由“学生”“教师”“家庭”及“社会”这四个主体所组成的四位一体多元教育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形成合力,走向积极心理“大健康”环境的打造与协同发展。2020年12月,学校成立学生发展中心,立足校情、学情,集中力量探索以教育共同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施路径。
以学生共同体赋能同伴成长
多年来,在北京四中,师生之间流传着萧伯纳的这段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2018年以来,学校将这种互助,打造成了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德—养心—益智—怡情—促学”一站式平台。孩子们亲切地称这样的组织为“学习小组”。这里的“学习”包括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不仅能满足每个孩子“自主、胜任和关系”这三方面的基本心理需求,还能培养他们的任务能力、协作能力、开放能力、交往能力,有助于情绪调节。
2019届一名毕业生说:“在初期,我对小组活动不大上心。随着同学们的配合愈加默契,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更加精准和及时,我渐渐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团队作战的力量。特别是到了高三,在学霸组长的带领下,这种人多力量大,彼此间学科优势互补,真心以待的温暖让我在茫茫学海中找到归属感。遇到不会做的题有人帮你详细讲解的幸福感、给别人答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情绪不好总有人安慰的归属感,都带给我们并肩作战的愉悦和幸福。”
2020届某位毕业生说:“我所在的学习小组给予了我精神上和心灵上的陪伴。居家期间,我们六人连麦学习,即便到了深夜桌灯独亮,也知晓仍有灯火共长明。我变得愿意去鼓励别人,愿意把赞许表达出来,也学习到小组成员的许多优点。上了大学之后愈发觉得,有很多绩点与简历无法衡量,不能被量化而记录的东西,诸如真心与正义、无畏与同情、合作与共享,这些才是生命中最灿烂的存在,值得我守护与追寻。而我,幸甚至哉,在高中三年遇到的他们,每一个,都闪闪发光。我们的小组永远不散场!”
这种小组是怎样组织的呢?一个有成效的学习小组要经历“分组—建设—迭代”三个环节。分组遵循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每个小组大概4—6人。每一个小组都有集体成长目标,每一位组员都有个体责任,可以是德、智、体、美、劳等任何自己擅长的方面。比如擅长体育运动的同学在体育课上带动组员一起锻炼,还可以担任小老师,带着组员将大家喜欢的项目设计成课程,经过与体育老师集备协商形成小组运动方案,并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实施项目。在这种模式下,偌大的操场被分成了几十个区域,有的小组被小老师教授健美操、有的在练武术、有的在练习足球技术、有的在练体能……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随处可见孩子们互助合作的场景。
即使在寒假,我们也会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小组内线上协同学习、互帮互助,以智慧心;支持孩子们坚持体育锻炼,以体强心;让孩子们结合春节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美术课等课程的任务派送,以美润心;鼓励他们学做年夜饭等,以劳健心。
以教师共同体助力学生成长
学生发展指导需要教师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实现最大程度发展。
顶层架构下的一体化内容设计。北京四中将教师发展的时空看作一個相互影响、不可割裂的生态系统。在培训内容上,考虑分层和衔接,系统设计研修课程。从教育政策、师德师风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实践智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年级在组织学生成长共同体之前,都会先对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和指导。以行政组织整合教师教育资源促进项目推进,以不断地专业学习以及机制建设鼓励教师将实践推向纵深。
践行“他组织—自组织”的多元合作模式。北京四中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模式是多元化的,主要有四种教师合作模式,行政推进型合作模式、专题研究型合作模式、项目开发型合作模式、学习社群型合作模式。学校关注学以致用、任务驱动的成人学习特点,采取个人自修、团队互助、专家培训相结合等方式。
个体群体联动,激发教师集体效能感。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体自觉与群体联动的合成品。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数据中心和课程中心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服务。教师发展中心为每位教师的成长和学习营造更好的氛围,提供更大的舞台。学生发展中心加强对学生问题的研究,引领教师关注“学生为本”。同时,北京四中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教师培训研究,通过班主任工作坊、学科名师工作站等联合区域内的幼儿园、中小学校组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
本学期开始,学生发展中心联动区域内大中小幼教师,围绕学生成长的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邀请高校教师、校内外教师通过课程和沙龙活动对教师进行认知引领和实践指导。教师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撰写共享笔记,通过翻转课堂进行输出,从单向认知引领到双向“理论—实践”生成转化,唤醒了教师成长的主体性,激发了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的内生动力。
家校社协同,形成全面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北京四中有优良的家校社协作传统。近年来,学校委托学生发展中心,在研究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联合德育教师和毕业生家长、在校生家长、毕业生等,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家校协作模式,开发家长协作课程和项目,广受家长欢迎。除了服务本校学生和家长,学校纵向衔接区域内的幼儿园、小学和大学,横向协同周边社区,采用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专题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示范校辐射带动作用。
以家长会客厅为例,调研家长需求,设计实践活动,让调查研究和实践形成闭环。上学期,高中部参加家校活动的家长超过5000人次。在学生发展中心组织下,学校教师志愿者、毕业生家长志愿者共同为有需求的高考生家长组织陪跑营,解答毕业生家长觉察日记中提出的困惑,赋能高考家庭。有家长反馈道:“撰写家长觉察日记救我们家于水火。之前一段时间,我和孩子的关系剑拔弩张。短短5天时间,我在日记书写中慢慢平静下来,开始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错误的方式方法。”
2023年高考结束后,2023届参加觉察日记营的家长有近半数主动提出留下来后续帮助更多在校生家长。家长志愿团队的很多家长的孩子已经从四中毕业多年,但他们一直志愿组织在校生家长的读书会和工作坊等活动,他们说就像孩子把四中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样,他们也把四中当成了自己的母校。他们也希望回报四中,与孩子一起,与在校生家长一起终身成长。在这里,学校与家长之间不是利益相关方,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有人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乌卡时代”,是一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共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困惑于“我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长有养育焦虑“我要怎么养育出健康幸福的孩子?”,老师有教育压力“我要怎么样把学生培养成人又成才?”,我们认为,唯有将“学生”“教师”“家庭”及“社会”多元教育主体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启动协同发展、良性循环,实现教育共同体的确定性发展,才能让新时代的学生发展指导走出一条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