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既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又可能造成无形的、令人“喘不过气”的压力。2023年2月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参与调查的青少年有14.8%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风险,其中4.0%为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为轻度抑郁风险群体。当下,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严峻。
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聯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让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尤为迫切,在具体的预防、转介、诊断、治疗、康复等落地环节中,家校医社各方的联动仍然困难重重。心理情绪问题一旦越过“防未病”阶段,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境。向内的家庭、向外的社会,是否能够接纳他们,陪伴他们度过较为漫长的心理“寒冬”?只有家校医社达成共识,才能帮助他们尽早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