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超
摘 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战略,这吸引着越来越多香港籍大学生到广东省高校就学,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仅仅直接影响香港的稳定与发展,更是对维护国家主权、贯彻好“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考察当前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成为坚定爱国者,自觉捍卫国家安全,以实现香港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
关键词:香港在粤大学生;国家安全;培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6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香港籍大学生选择在广东上大学,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但直接影响香港的稳定与发展,更是对维护国家主权、贯彻好“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学生从小较多接受西方意识形态教育,较少接受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甚至部分香港学校教师污名化内地发展水平,让部分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意识产生错误片面的认知。近年来,香港发生了一系列暴动等恶性事件,在这些恶性事件中香港青年学生成为参与者。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一方面接受内地大学教育,另一方面从小较多接受西方意识形态教育,现时国家安全教育是否促进其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思想,这个特殊群体的国家安全意识现状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本文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考察当前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成为坚定爱国者,自觉捍卫国家安全,以实现香港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
1 研究综述
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仅只是涵盖军事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等。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是落实和践行香港国安法的重要体现。
学术界对于香港大学生或青年国家安全、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以“香港国家安全”为主题进行检索,如图1 所示,发现从2019年开始,文献发表数量一直增加,尤其在2020年呈现显著增加。这反映了学术界对于香港国家安全领域研究日益关注,这与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密切相关,这进一步体现学术界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实施。
在中国知网以“在粤就读香港籍”“香港”“国家安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地”等词作为共同主题进行复合检索,发现并没有检索到相关文献。进一步在中国知网以“香港”和“爱国”等词作为共同主题进行检索,如图2所示,发现文献发表数量在1997年达到顶峰,这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1998-2019年间文献发表数一直在年均19篇左右,但是从2019年以来,文献发表数量显著增加,2019年达到39篇,2020年为32篇,2021年为44篇,这体现了学术界对于香港爱国主题的关注。
进一步以“香港”和“国家认同”为共同检索词进行检索,如图3所示,发现从2014年以来学术界对于香港国家认同的研究逐年增加,并且发文量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维持在高位,这反映了学术界持续关注香港国家认同领域的研究。
在国内文献研究上,学术界对于香港大学生或青年国家安全、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文献主要研究香港国家安全的构建。韩大元提出香港国安法是寻求国家安全与人权保障的平衡自由的有力保障。胡介国提出香港国家安全法对更好地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起到保驾护航作用。张建分析了香港国家安全教育现状,指出香港存在对于国家安全认识不足、香港社会内外反动势力干扰和特区政府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王林指出香港国安法是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了止暴制乱的内部需要和应对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干涉的外部需要。
第二类文献主要研究香港青年学生国家认同、国民教育的现状与对策。黄文燕从教师、学校、教材和课程设置等分析了香港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困境,并提出“聚焦当代实践,回应现实问题和创新教育”等方式提高国家认同。李秘研究了香港青年国民教育的问题,并指出建立以“爱国、爱港、尊重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的包容性国家认同,并且在教育机制上,特区政府需在中央政府的直接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国安教育”。陈丽微指出由于历史原因和香港教育制度等因素,当前香港青少年的国民身份认同存在诸多缺失,加强香港青年国民教育刻不容缓。冯颖红指出澳门青年对于国家认同感不断加强,提出澳门国家认同和国民教育教育对于香港有着重要的启示。谢碧霞提出可以从端正理念、多主体推进、完善内容架构、优化技术推进手段等渠道自上而下构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教育体系。张颖研究了香港青年构建认同构建的路径,主要从记忆建构身份、教育走向、语言表征、新媒体的引导和区域优势政策支持等五个方面进行构建。康玉梅指出了香港国民教育需要坚守宪法和基本法的根本地位,探索合适的国民教育模式。范磊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建构的挑战与路径,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港澳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沿平台,其社会文化意义不亚于其经济意义,增进香港本土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对祖国的认同都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第三类文献主要研究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王苏婉研究了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提出了具体的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万传华从文献研究上分析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叙事方式,研究发现现有文献缺乏具体如何认同国家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系统讲好中国故事、适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讲好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等方面的研究。高德胜和李玲提出了通过突出国史国情教育、强化民族文化熏陶和重视法治素养培育三個方面完善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在国外文献研究上,Wong等研究了香港回归以来,国家认同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香港社会遭遇了一些阻力,并建议可以通过强化正向媒体宣传等形式填补当前香港学校课程设置上的漏洞。Chan和Tang分析了回归后2008-2018年的调查数据,发现香港人对于国家认同度不高,需要强化国家认同。Yu和Kwan研究发现了解集体意识和国家认同的起源,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政策,解决香港社会现有冲突。
綜上所述,国内外文献主要从香港国家安全、香港青年学生国家认同、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但是目前基本没有对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或者国家安全教育的文献研究,本文有助于弥补这一领域的欠缺和不足,并且目前绝大多数文献研究主要以香港本地学生和青年研究为研究对象,并没有把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纳入研究范畴,也没有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研究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现状。因此,本文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研究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现状与对策,能弥补这一领域的欠缺和不足,并且把相关经验总结归纳为一般规律,以便于应用一般规律指导具体实践活动,最终破解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困境。
2 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意义
第一,有助于明晰当前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现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范围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总指导和总统领。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籍大学生是香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力,而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一方面在广东省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作为内地与香港沟通的桥梁,其国家安全意识影响着能否自觉维护香港国安法和国家安全。
第二,围绕着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开展培育和践行国家安全意识的研究是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性工作。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更好的凝聚全体香港籍大学生的思想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培育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有利于统一香港青年学生思想共识、凝聚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
经过对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访谈与调查,发现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现状如下:
3.1 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
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对于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见证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广东省高校的课程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更好理解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热爱国家,并且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正在经历着国家的崛起,为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绝大多数学生都想留在内地工作,为国家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认同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香港籍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一致认为为了国家利益,每一个香港籍大学生都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
3.3 部分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意识的内涵认知需要进一步强化
虽然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都有意愿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意识的内涵认知还存在着一定偏差,例如,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国家安全等同于军事安全,实际上总体国家安全包括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此外,部分学生不注重信息安全的保护,以为学校内部的资料都是可以对外传输的,并且对于某些需要保密的文件没有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很容易被黑客截获和破解。个别学生认为国家安全离自己很远,觉得自己只是在校学生,不会被不良分子盯上,从而在主观上放松了警惕。
4 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对策
4.1 以立德树人为指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培育国家安全意识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指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培育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尤其是在专业课的讲授中,教师必须自觉把国家安全意识融入课程授课之中,把国家安全案例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准确讲授给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让学生更好把握国家安全。例如,在讲解经济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把国家经济安全融入经济学原理讲解之中,把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与内涵系统传授给学生。在讲解工科课程时,教师可以把国家科技安全、网络安全、资源安全等贯穿与课程授课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国家安全意识。
4.2 教师自觉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师是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关键力量,教师队伍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毫不动摇,通过每年继续教育、在岗培训和主题教学竞赛强化教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事实表明,只有教师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学生才能更好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不能照本宣科讲解国家安全教育,可以通过短视频、情景剧等形式把国家安全意识传授给学生。
4.3 开展各种校园主题活动帮助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高等院校除了日常授课之外,还需要结合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特色,有针对性开展校园主题活动,让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能够更好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国家安全短视频帮助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主动了解国家安全,还可以通过专题交流活动,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宣讲,帮助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巩固国家安全意识,此外,组织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和短视频制作大赛,激发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学习总体国家安全的热情。
4.4 强化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法治教育能够从遵纪守法的视角让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切实领悟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和义务,违反国家安全相关法律会受到法律惩罚。并且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明白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脉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4.5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除了依靠课程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之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走出校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了解革命志士维护国家安全的事迹,并可以通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组织主题活动,积极宣传“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
4.6 开发面向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
高校或者高校联盟可以组织优秀具有国家安全教育经验的教师开发面向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由于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从小成长环境较为特殊,因此根据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使用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解国家安全意识会更有利于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培育国家安全意识,让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更好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及时识别和防范敌对势力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自觉捍卫国家安全,培养在粤就读香港籍大学生成为坚定爱国者,以实现香港长治久安和繁榮稳定。
参考文献
[1]韩大元,夏泉,姚国建,等.法治中国·香港国安法笔谈[J/OL].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4[2021-03-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285.c.20210129.1523.002.html.
[2]胡介国.香港国家安全法对香港社会的积极作用[J].统一论坛,2020,(05):7475.
[3]张建.香港国家安全教育:问题、成效与政策思考[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5(01):4452.
[4]王林.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视野下的香港国安立法[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0,32(05):153160.
[5]黄文燕.香港青年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的困境剖析及路径选择[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1):3948.
[6]李秘.“一国两制”下香港青年国民教育的探索[J].广东青年研究,2021,35(01):106114.
[7]陈丽微.促进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4851.
[8]冯颖红.“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及对香港的启示[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5760.
[9]谢碧霞.增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教育路径分析[J].青年发展论坛,2019,29(04):4351.
[10]张颖.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建构的紧迫性研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3):3540.
[11]康玉梅.“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民教育与国家认同[J].环球法律评论,2018,40(02):165177.
[12]范磊.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建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青年发展论坛,2019,29(01):4454.
[13]王苏婉.香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与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0,36(03):117121.
[14]万传华.新时代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叙事方式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5):814.
[15]高德胜,李玲.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改革路径[J].中国德育,2020,(08):3943.
[16]Koon Lin Wong,Helen Haste,John ChiKin Lee,et al.A proposed model for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national and moral education: A national identity building curriculum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2020(prepublish).
[17]Chi Kit Chan,Gary Tang.Contested citizenship in global city: Global citizenship,national identities and local identity in posthandover Hong Kong[J].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Chinese Societies,2019,15(2).
[18]FuLai Tony Yu,Diana S.Kwan.Social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Reality: Chinese Consciousness versus Hong Kong Consciousness[J].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