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研究

2023-02-19 06:57:11常永虎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新时代

常永虎

摘 要: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强大,必然以他的文化强盛为基础、前提。文化植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在全国思想與文化建设方面有了转折性的突破,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有了历史性的进展,党和社会的团结统一让人们对于文化自信的意识形态更加深化。在新时代培育和增强文化自信,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要义,同时还要深化人们对于文化自信的自主自觉意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程中建立和深化新时代文化自信,对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05

1 文化的理论出场

文化一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开始是分开使用的。其中关于“文”的内涵外延主要包括:与之相关的语言文字的符号象征,进而具化为文物典籍以及礼乐制度;其次是有关伦理之说引出的有关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再则是以前二者的涵义为基础,导出美、善、德行之。而对于“化”的本义是改易、生成、造化。关于“文”与“化”二者的结合,首次体现是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末年《易贲卦象传》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古代西汉之后,“文”“化”二字才确定整合成一个词,例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一词的含义也是不断地在扩大。以至于现在无法对文化一词实现四海学者皆认可的精准定义,同时其中一部分学者还认为“文化”是根本不可能被精准定义的。

2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论渊源

“文化自信是人们在国家、民族、政党和个人进行深入反思自身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的肯定认同以及面对外来文化时所持有的理性态度”。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起始点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深化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之根本,而新时代正确的文化政策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制度保证。

2.1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究其本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实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部中华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思想创造史。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这些历史中的文化珍品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发展之所以始终未曾有过中断,实际上依靠的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这种顽强的文化创造力。历史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深厚体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任务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积淀所孕育出的中华优秀文化,容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新时代的我们,要不断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但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两重性,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加以鉴别和扬弃。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

2.2 红色文化的肯定与升华

关于红色文化的解释,其实质是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携手创造的,具有浓厚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红色文化:“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其次他还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无论怎样,新时代的中国发展到今天的这个地步,与浓厚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是脱不开的。新时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信心,既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有浓厚中国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红色文化,并结合了他们二者的生生不息和彻底的革命性以及先进性等特点。新时代的我们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必须承认并接受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现实条件。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的赓续

今天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能仅仅依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性。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和理论的护航下,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恩格斯曾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自信的解释中也是这样阐述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现阶段的中国,其发展速度和发展结果都是震古烁今的。今天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质的跃升,这些巨大成就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江泽民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今天,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这对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有着极大地增强。

3 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增强和提升,我们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各种交流也日益增多,让世界各国人民在认清楚中国的同时,更加加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一直以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与发展,一直都是我们的先辈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经验,慢慢总结出来的。以往的经验启发,若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就要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牢牢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才会稳定而有力地持续进行。

3.1 夯实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起到了基石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则为其提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对其要深刻理解并不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明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未曾中断和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如何保证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非常重视教育。新时代的我们,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带进学校、带进课堂。学校和课堂作为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新时代面对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入侵,我们必须要夯实好我们的文化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对入侵文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不断对我们的优秀文化实现创新,不断赋予中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灵魂,从多元文化中拓展自己的文化喜好。只有如此,才能不断牢固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3.2 全面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培养文化自觉意识

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主动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文化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枢纽的一环,面对全球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熏陶出来的人们,我们必须牢牢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带下,积极作为,不断开拓进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深入人心,最终实现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不断强化。除了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外,还要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导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群中的自信,只有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创造性,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自觉地培养文化自觉意识,中国的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文化自信心才能进一步增强。

当然,文化的宣传工作同样离不开国家文化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指出:“价值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发展”。文化自信内在力量的增强,加强文化的宣传工作,不仅要使民众培养文化自觉意识,而且还要认识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必须明确我们的制度优势,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心同德,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强人们的思想工作,加深人们的文化理论水平,最终达到提升人们文化自信的结果。

3.3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内容。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要不断跟进,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文化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并不断地在加深,发展到新时代,我们已经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到新时代我们取得的成就可谓是令世人瞩目的。当然,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不仅仅是满足于目前的发展状况,我们还需要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应从两个维度进行把握,一是历史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一是社会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既要做到历史自觉,又要做到现实自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4 结语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的,是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过,文化自信是最基础广泛的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完成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要深刻理解并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断加深红色文化在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认同感,逐渐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牢固基础,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华民族先辈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秀的精神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形成的,是和中国人民始终紧密联系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三者密不可分又不互相割裂,紧密结合,最终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思想内蕴。

总而言之,坚持增强和深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必须在思想上明确和理解好三重思想内蕴的内在关联,在实践中把握好三重思想内蕴的践行路径,坚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理论的先进性,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家祥. 试论坚定文化自信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4):2428.

[2]谢辉. 基于大圣文化品牌战略的顺昌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2).

[3]宋桂友.文化产业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08).

[4]冯玉雪.论道家的审美理念与现代和谐设计[J].艺术评论,2013,(03):106109.

[5]刘向.说苑·指武篇[J].黄山书社,1993,(03).

[6]贾真.论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J].新生代,2019.

[7]李佰志,毛华威.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文化观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8,(23):118120.

[8]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新华社石家庄.2013712.

[9]苏森森,王未强.新时代在改进中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9,(01):9098.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新时代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48:12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