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茹
【摘要】人类生活与数字紧密相连,汉语地名中存在大量数字地名,中国人对数字的喜好以及对数字广泛而纯熟地应用在地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数字词在地名中主要发挥表数、修辞和保密功能,具有汉语小写数字地名在数量上占絕对优势、表序列信息数字地名的数字词前通常不出现“第”,以及汉语数字地名本义朝模糊化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汉语数字地名;数字词;修辞功能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2-0084-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2.026
一、引言
美国学者理查德将地名定义为:“地名由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用来识别地球上地理和行政实体,以及海底或宇宙其他星球的地理实体。”[1]32007年联合国第6届会议9号决议中指出:“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演变[3]21。它是语言、地理、历史和文化诸要素综合体,浓缩和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多方面内容[4]。中华民族自古就对数学做出了卓越贡献,早在甲骨文时期,便使用了十进制,对数的认识、创造和运用渗透到了民族思想、文化许多方面[5]1。这一特点在我国地名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平台检索含有“一~九”的地名便多达103万余个。
在中国知网搜索含“数字地名”主题的期刊,仅有14篇(截至2023年8月21日),大部分学者仅在分析某个区域的地名时列举了当地含数字的特色地名,对“数字地名”的定义、分类、特点等进行了简要探析。刘美娟(2010)认为“中国的数字地名是用于与该地名相关的数字来代替地名”[6]。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数字地名”的定义作进一步完善,提出满足汉语数字地名的两个条件:汉语地名中含有数字词,且具有表数功能。像海南省海口市的“罗亿村”,地名中含有数字词“亿”,但为同音“意”,无表数功能,因此,该地名不属数字地名范畴。
汉语数字地名中的数字词分为四类:阿拉伯数字,汉字小写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其他表数词。阿拉伯数字是国际通用数字符号,具有精确的理性意义[7],汉语数字地名中的数字词分类及与阿拉伯数字的关系如下:
二、汉语数字地名中数字的功能
数字符号是语言的重要分支系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记录文化不可或缺的符号,计数、标量与表示比例是数字最基本的功能[8],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相比较,汉语数字地名中数字功能要更为复杂和多元。具体分析如下:
(一)数量信息功能
1.具体数量意义
选用数来表数量概念,可有效避免误差,使信息简单明确[9],如一只猫、两双鞋等。数字在地名中仅用作表数,并以此单指该物所在位置的地名数量极少,通常是具体且相对范围较小的自然地理实体。如:
十二峰(福建省宁德市):山,由十二座小山峰组成,故名。
三泉(陕西省宝鸡市):天然水泉,分布前中后三处,故名。
2.序列信息
序数词是表顺序和次序的词,常以“第+数字词”形式出现。汉语数字地名存在大量表序列信息的地名,其主要构成方式如下:
(1)“数字词+通名”表次序,如:
捌组(安徽省蚌埠市):入互助组时排列第八,故名。
二滩(广东省汕尾市):该处有三个海滩,该海滩在中间,故名。
(2)“第+数字词+通名”表顺序,如:
第一山~第五山(广东省阳江市):因村后有五座山头,按顺序排列,故名。
第一街道~第五街道(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名称来源于扎赉诺尔区街道设立时间顺序。
(3)“第+数字词”表顺序,如:
第一~第二十(广东省清远市):按顺序划分源潭镇街片区的村庄,故名。
(4)“数字词+量词+通名”表次序,如:
壹号桥、贰号桥(重庆市奉节县):按修筑时间先后,表顺序。
三条河(浙江省台州市):堤内开挖修河,开河时以自西向东排列顺序为第三。
(5)“区域地名+数字词+量词”表顺序,如:
东四二条~东四十四条(北京市东城区):因位于东四北大街东侧诸胡同中排列顺序,故名。
(6)“区域地名+(第)数字词+村民小组/居民小组”表次序,如:
富头村第一村民小组、宝岗第二村民小组。
(二)修辞功能
利用修辞手法进行造词是汉语地名命名的一种主要方法,主要包括借代、夸张、比喻,多以借代为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为在地命名时,有着共同认知——地域范围虽有大小之别,但不可能将所在地所有信息都纳入地名。因此,人们会选择所在地某些典型特征来为地命名,这便是为什么借代是汉语地名命名的最主要方式。修辞功能有两种:一是完整性修辞功能,即地名中仅含数字,这类地名数量较少;二是不完整性修辞功能,即与其他语词共同构成,数字主要起计数标量作用。
1.借代式
(1)纯数字借代式。虽形式上都是以数字代地域,但具体借代方式不同,主要有两类:
①以数量代地名
五十四(四川省攀枝花市):建设者在无地名情况下,以平地段起到渡口大桥的里程为地名。
陆叁(贵州省毕节市):成立初级社共分6行政村,并给六个村编号命名,其号顺序为三,故名。
②以历史事件代地名
伍肆(湖南省益阳市):农村居民点,因“五四运动”而得名。
(2)“数字词+其他语词”借代式。其他语词发挥主要借代功能,数字则起具体化、细节化作用。离开数字,其他语词无法单独完成借代功能,因此,数字具有一种不完整性修辞功能,不可缺少。具体分析有如下:
①“数字词+植物”代地名
三棵树(云南省昆明市):农村居民点,建村在三棵大树的地方,故名。
三槐树(山东省济南市):农村居民点,本村内有三棵大槐树,故名。
②“数字词+动物”代地名
二牛(河南省商丘市):農村居民点,该村昔日又小又穷,村中一黄氏家养了两头大牛,故名。
五羊(广东省阳江市):农村居民点,相传祖先到此定居时,看见五只山羊,故名。
③“数字词+水域”代地名
九溪(江西省九江市):农村居民点,初建村时周围有九条水源,故名。
两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居民点,有两条河在此交汇,故名。
④“数字词+物产”代地名
三金石(广东省惠州市):山,山上石头多,旧时有三种石头最值钱,故名。
三矿(浙江省湖州市):农村居民点,曾有铁矿,排行三,故名。
⑤“数字词+所在地居民相关信息”代地名
一张(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村居民点,明洪武年间,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原称为一窝张,现名为一张。
七百户(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农村居民点,据此村庄所住用户数量而得名。
2.夸张式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11]200。汉语数字地名的夸张主要是作扩大描述,表数量多。如:
千水沟(甘肃省庆阳市):山谷,因此沟雨水多,“千”表多,故名。
百丈磜(广东省梅州市):农村居民点,砌的石梯很高,俗称百丈,下面有一个磜,故名。
(三)保密功能
不论古今,相关保密原则一直伴随人类生产生活,如医生保密原则,国家军工技术员要确保研究信息不泄露。地名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与地理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涉及相关保密要求,如国家重要军事基地、重要矿产资源所在地等。绝大多数地名由专名和通名组成,通名为地定类,专名为地定位[12]30,可据此大致知晓该地某些重要特征,如“铁矿厂沟”,毋庸置疑和铁矿有关。而需保密的地名则需隐藏该地的重要特征,如自然资源、国家高端研究所等。如何在为地命名时达到保密目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不突出该地特征的语词,让外人不明该地具体所指或其典型特征,本文以“攀枝花”地名进行说明。“攀枝花”最早是因攀枝花树这一植物而得名,国家三线建设期间,攀枝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矿产资源丰富,加之地形隐蔽,成为建设后方战略基地的理想地[13]246。毛泽东同志曾在1965年批示中明确要把攀枝花钢铁厂捡起来[13]219。同年,周恩来同志批示《关于成立攀枝花工业人民政府的请示》,同意攀枝花成立特区政府。后为保密需要,于同年4月22日攀枝花更名“渡口市”[14]219,直到1987年,因不再涉密,才改回“攀枝花”。原因是“渡口”到处都有,不具特殊性,从而最大程度确保了攀枝花不被外人,特别是不被当时窥探中国的敌对分子所知,为国家的工业发展赢得了时间。二是使用数字为地命名,本文以攀枝花市“九附二”地名进行解释。1964年9月至1974年7月,渡口地区除农村社区外,各机构、单位因三线建设保密需要,对外通讯联系实行邮政信箱代号。不论单位还是个人,对外通讯联系均需使用邮政信箱,而不得书写单位名称和所在地具体地址,以防泄密[15]。为促进攀枝花建设,中央派调查组进驻攀枝花,调查组下设了冶金、化工等14个组,交通指挥部使用的是九号信箱,下属公路建设公司为附2号单位,考虑对公路建设公司的保护,便将其所在地命名为“九附二”[10]32,目前已发展成九附二片区。笔者在进行实地调研中得知,当时就算是本地人(不住在该片区的)都不清楚九附二到底在哪儿,更谈不上清楚该片区的主要单位和企业。由此可见,地名在参与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三、汉语数字地名的特点
数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语言各方面,汉语地名存有大量数字地名,进一步印证了中国人对于数的特殊喜好以及对数的广泛应用。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汉语数字地名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含有汉语小写数字的地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平台检索含有“壹~玖”的地名仅2.4万余个,含“一~九”汉语数字地名的个数约是其43倍。通过这一对比,可更好地说明经济原则在汉语地名命名中的重要作用。地名是人们使用语言文字来指代特定地理实体位置和范围,用以识别和交流[16],汉语大写数字在字形、笔画方面均比汉语小写数字复杂,不论从识别、记录还是交流来讲,都不如简体汉字。此外,地名中含汉语大写数字较少也与我国汉语大写数字主要用来记账理财的传统习俗有关。直到现在,各单位报账单等财务资料上都要用大写数字写明金额。
二是表序列信息的汉语数字地名,数字词前通常不出现“第”,便可完成表序列的语义。为什么有的加“第”,有的又不加“第”。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同地区、不同名族语言使用习惯不同;二是给所在地命名是以自身出发,在体验与观察的基础上为地命名,命名的目的是有利于人们沟通交流,他们对自己所在地极其熟悉,即使不加“第”,也知道“二堡”是指“第二堡”。因此,为了表述上简洁明了,没有必要再加“第”。这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17]6。
三是数字词功能减弱,汉语数字地名本义朝模糊化发展。地名的本义即地名命名义,是该地得名之由。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实际情况变化,汉语数字地名本义变得模糊,许多数字地名仅剩标记和指代功能,特别是没有通名的数字地名,如“一张”“五十四”等,如果不查阅资料,根本不知该地命名缘由。但这并不影响该地地名的正常使用,可见地名最重要的作用是指称地域。
四、结语
我国地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其中的汉语数字地名数量庞大。汉语数字地名中的数字词功能多元化,具有数量信息、修辞和保密三大功能,中国人对于数的特殊喜好以及多对的广泛且纯熟的运用在地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与证明。本文在分析汉语数字地名数字词功能的基础上对汉语数字地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汉语数字地名中汉语小写数字地名在数量上占优势、表序列信息数字地名的专名常不出现“第”字,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汉语数字地名本义朝模糊化发展的趋势显著。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雷尼尔·兰德尔.地名:不止定义世界[M].高钰,车威,纪元,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
[2]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s from the Ninth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eo graphical Names[R].United Nations Group of Experts on Geographical Names, 2007.
[3]杨建国.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北京地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周文德.重庆市政区地名用字考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99-104.
[5]吴慧颖.中国数文化[M].长沙:麓岳書社,2013.
[6]刘美娟.中西地名命名及文化意蕴比较[J].浙江社会科学,2010(09):104-108+129.
[7]黄兵.阿拉伯数字的非理性意义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03-105.
[8]温洪瑞.英汉数字符号系统及其文化涵义对比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52-55.
[9]陈莉莉.谈数字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J].外语教学,1998(03).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增订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1]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2]中共攀枝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三线建设在四川·攀枝花卷[M].内部资料,2017.
[13]中共攀枝花市党史研究室.攀枝花三线建设简史[M].内部资料,2021.
[14]罗毅.渡口邮政信箱简史[J].攀枝花社会科学,2022(02).
[15]刘玉堂,李艳琼.文化语言学视域下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开发[J].理论月刊,2023(01):90-102.
[1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