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数字图书馆中的我国古籍OA 文献资源研究

2023-02-18 20:57尹益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31期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文献

尹益民

(川北医学院 图书档案馆,四川南充 637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及国内外开放获取(简称OA)运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上OA 数字文献资源也快速增加,国际图联提出承诺 “以身作则,完成国际图联出版物向开放获取模式的转变”[1]。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2]。国内外如爱思唯尔等出版机构也加入OA 论文出版行列,并逐年稳步上升[3]。从而引发了全球古籍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服务利用的新浪潮,使得那些长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古籍历史文献大放异彩,成为现代各学术领域和悠久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研究开发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源。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为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宝贵的可以免费全文获取利用的各国古籍数字化OA 文献资源。

1 世界数字图书馆OA 古籍文献资源及其解读

古籍文献资源由于其特有的历史文化性质和历史文物性质,成为历朝历代各类图书馆所重视收藏和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类型之一,同时,也是各学科专业深入挖掘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的重要史料来源。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和国内外OA 运动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扫描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开放数字资源的标引与聚合揭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4],同时区块链技术也在图书馆数字资源获取方面不断应用[5],这都使数字化资源存取更方便,也使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进程被大大加快[6]。尤其是文献扫描智能化机器人的使用,更加快了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进度。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最大优势,不仅实现了对古籍文献有效保护、继承和传承,还为研究者提供了无限阅读、无限复制、无限传播、无限存储和无限利用的机会。其中不仅为中国古籍文献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为我国用户了解、认识和观赏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其他古籍文献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而典型提供者就是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

1.1 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概况

世界数字图书馆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办的基于互联网OA 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库。它以世界各国多种语言文字的形式,免费提供源于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和各种机构的多种类型的数字化原始文献资源,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各种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资源[7]。建立世界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交流、丰富文献、提供资源和互相促进,即促进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增加互联网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文献内容的数量和文献类型的种类,向包括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学者在内的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来自全世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加强各种文献机构之间的数字化文献资源能力建设,以弥补和逐渐填平世界各国之间的数字化文献技术鸿沟。世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检索途径提供6 种,即地点、时期、专题、条目类型、语言和典藏单位。时间线检索途径包括:世界历史;中国书籍、手稿、地图和印刷品;欧洲的泥金装饰手抄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历史。多年来,美国国会图书馆已与巴西、埃及、伊拉克和俄罗斯的合作伙伴建立了文献数字转换中心,以生产高质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图像数据。

1.2 世界数字图书馆OA 文献资源情况

1.2.1 世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统计数据

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于12 年前的2009 年4 月21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开通面向全世界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化资源服务。根据截止到2021 年5 月20 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数字图书馆目前共收录有全世界193 个国家,145 种语言文字的19 147 个条目,可搜索内容的页面361 820页[8]。文献内容的涵盖范围从公元前8 000 年到公元2000 年,上下共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其中以古籍数字化文献为主,以非古籍数字化文献为辅,其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极为丰富,为用户徜徉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开辟了一条真实可信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世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目前来源于世界上60 个国家的156 个合作机构所提供,其中包括118 个图书馆,17 个博物馆,5 个档案馆,以及16 个其他机构。所收录的数字化文献资源类型包括图像、摄影作品、手稿、图书、期刊、报纸、地图、录音制品和影片9 种。所收录数字化文献资源占用的存储空间也很大,其中多媒体29.2TB,下载2.9TB,图像3.3TB,共35.4TB。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目前可为用户提供7 种语言的不同版本页面,其中包括6 种联合国工作语言,即阿拉伯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英文、中文和葡萄牙文。

1.2.2 世界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更新

为了持续地保持网站具有数字化文献的更新率,世界数字图书馆在 “最近加入的条目” 中[9],经常在不断更新其数字化文献的最新数据。如2018 年1月10 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最新加入的 “中文善本古籍收藏” 文献资源中,由中国明代长沙魏焕撰写,约刊于明嘉靖二十一(1542 年),具有重要军事和史料价值的《皇明九边考》。再有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最新加入了日本昭和二十四年(1935 年)出版的日文版《孙悟空》绘本连环画电子图书,以及日本明治十九年(清光绪22 二十二,1886 年)出版发行的《浦岛》(英文版),它们均提供在线阅读利用服务方式,以及全文下载利用服务方式,以及文字语音解读服务方式。由于最新上线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可能尚未实现在线翻译为网站的所有7 种语言文字。如:This page has not been translated into 中文yet(本页尚未翻译成中文),所以,有些使用特定语言文字的用户需要等待一些时日方可通过自己的母语加以利用。

2 世界数字图书馆中的中国古籍数字化文献

从中国古代文献史书《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佐证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1600 年)以及商朝( 约公元前1600 年—公元前1046 年) 开始,到1644—1911 年的清朝结束,中国历史最古老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至约公元前1600 年。世界数字图书馆在这段时间线上展现的是在中国制作的手稿、书籍和地图,其中大部分是在约公元前1199 至公元1931 年间以中文撰写的,这些古籍文献展现了3 000 多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10]。这些古籍文献的原件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及台湾的中央图书馆,这些机构将其数字版古籍文献赠予世界数字图书馆,面向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开放服务。藏品中包含宗教、历史、地理、政府管理、文学、医学、技术,以及早期欧洲古籍文献的中文译本,这些古籍文献都可以在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的互动地图上查看,并且可以直接下载获取到本地电脑阅读利用。

世界数字图书馆收录的中国古籍数字化文献,包括从最早公元前1200—1180 年前的甲骨文数字化手稿《四方风》,它是典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00—1189 年)豳组卜辞,分为4 组共24 个字,是殷朝人发明的独立标准四季体系,确定日历与闰月的重要依据。4 个风向分别为东风劦,南风微,西风彝,北风隩,反映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其甲骨文实体原貌物理尺寸为26×16 厘米。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古籍手稿还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雕刻在石头上,并且具有 “版本” 意义的书籍,即公元175—183 年的《熹平石经》手稿,以及出土于中国敦煌、作于公元280—289 年西晋时期的《辩亡论》(唐代完整的手抄卷轴手稿),还有唐代仪凤元年(公元676 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手稿。

2.1 世界数字图书馆中的中国古籍图书

世界数字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图书,最早的是960—1279 年宋代的残本图书,是宋代翰林学士真德秀编著的《文章正宗》,全书共24 卷,目前保存下来的仅有4 卷,即第4、10、13 和15 卷。该书是选录和评价汉代及汉代以前大量公文的选集,通过其点评可管窥对公文的一些理论观点和特点总结。如公文写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对公文的分类进行初步分析,对春秋和汉代公文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世界数字图书馆收藏的其他中国古籍代表性图书,还有宋代司马光及其助手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千年通史图书《资治通鉴》(残稿),它记载了从公元前403 年开始,到公元959 年共1 362 年的历史,是司马光存世的唯一手书真迹,也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还有从南宋年间出版的古籍医学图书《伤寒百证歌》中可以了解到[11],人们一直认为汉代的华佗是著名的医学家,而从该书作者许叔微(1079—1154 年)所撰的自序中,则提及生活在公元140 年前后的汉代华佗原为儒者,因不忍见众多人死于疾病、灾难和战争,遂弃儒转而以医为业,后成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和外科医生,以发明全身麻醉的麻沸散和体育健身的五禽戏术闻名于世。

《中兴馆阁录》古籍文献为宋嘉定三年宝庆至咸淳年间增补刊本,是一本记录南宋时期皇家图书馆中兴馆历史发展的著作,此书编撰人陈骙于1150 年考取进士,之后在皇家图书馆担任官职。此书刊刻于约1265—1274 年间,记录了自南宋建立以来皇家图书馆的历史。书中记录了公元1269 年以前图书馆官员的姓名、俸禄、职位以及日常活动,介绍了图书馆的沿革、馆舍、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以及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包括图书的采编、收藏、维护,文章撰述、文献修纂、文献编辑、图书刊刻出版等内容,是较为详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专著。此书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许多内容源自明代的《永乐大典》。此书曾经被宋代刻本收藏家和藏书家黄荛圃收藏,后来先后又被其他5 位著名收藏家收藏,最终收入台湾的 “国立中央图书馆”。

2.2 世界数字图书馆中的中国古籍地图和家谱

2.2.1 中国古籍数字化石碑雕刻地图文献

世界数字图书馆中收藏有南宋绍兴六年(1136 年)刻绘的中国石碑雕刻古籍地图《禹迹图》19 世纪拓本,该石碑雕刻古籍地图拓片是齐国阜昌七年(1136 年)四月雕刻于石碑上的宋代全国政区舆地总图,作者不详。尽管它并非中国最早的石碑雕刻地图,中国最早的石碑雕刻地图是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 年)的《长安图》,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国地图。该碑的原石实体长宽各一米多,目前保存于西安碑林。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地图上标出了行政区名380 多个,山脉名称70 多个,描绘了宋朝时期中国的全景地图。其中包括近80 条河流的河流水系雕刻与描述较为详尽,黄河和长江的路线与现在的地图表现方式十分相近,海岸的轮廓也十分准确。在幸存的石碑雕刻地图中,这幅地图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早用网格符号表现比例的地图。它是反映宋朝地图绘制技术的一个最佳范例,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和地图文献绘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2.2 中国最早的古籍家谱文献资源

中国的家谱(又称族谱)是记录家族谱系传承、家族人员功绩,以及家族世系相关事件的历史文献类型,通常由序言、目录、凡例、家训、祠堂形象、陵墓、肖像、谱系图,以及家族杰出人物的传记和后记组成。此外,有时还会附录家谱刊行人员的姓名和跋。所以,家谱文献不仅是现有一般历史记录的补充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源类型,尤其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现实和历史价值的家族或家族成员而言更是如此。世界数字图书馆收藏的中国最早古籍家谱文献是明代1557 年出版的《休邑敉宁刘氏本支谱》[12]。刘姓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姓之一,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之说。刘氏家谱现存最早版本的刊行时间可追溯到明代,包括这本刘氏家谱。据原题所述,这本家谱由第19 代刘氏后人刘灏等共同编撰,它将刘氏谱系追溯至唐代敉宁的刘翊(860—874年) 时期。这本家谱收录了大量刘氏知名人士的作品,有些文章是这些文人仅存于世的作品。

3 结束语

世界数字图书馆收录的各国古籍数字化OA 文献资源,不仅是全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瑰宝,是各学科领域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也是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重要数字化阅读文献内容,同时也是各类图书馆重要的数字化文献资源类型。因此,各类图书馆都应当加强对于世界数字图书馆古籍数字化OA 文献资源的研究和服务力度,使之不仅成为重要的馆藏数字化文献资源构成部分,更应当成为服务社会和服务读者的重要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

猜你喜欢
古籍数字化文献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