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 练 冰
初中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遵循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核心素养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科教材为基础,从教材基础内容出发结合核心素养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小公民,大作为”思政实践活动是根据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我国的基本制度”及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民主生活”的内容,结合学校中学部团委活动、主题班会课,和继续深化龙城街道人大及愉园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小小代表体验日”主题活动而开展。
传统的德育课堂主要采用系统传授知识、优秀个体示范及典型事件分析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对学生道德学习和成长有一定作用。但随着时代进步,应采用更丰富多样的方法满足学生道德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多元化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思政课教学实践设计十分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来自教学情境和学习活动,若学生对思政实践活动产生兴趣,便能产生主动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初中思政课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长远发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思政课可以通过活动作业创设情景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具有快乐的情绪体验。
学科实践是衡量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思政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在于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还在于综合素养的培养。思政课育人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二是培养学生的思政道德品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推动思政课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能在实践育人中推进思想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实践精神。三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思政课设计中,让学生从思政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能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实现知识学习到实践行为的跨越,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案例采用活动课的形式,通过参与处理社区交通、食品安全管理等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分析和解决中,获得真实的个体感受,内化课本理论。
将思政实践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思政课要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要求,本活动案例在充分开展了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和整合了学校、社区的德育资源,通过邀请区人大代表、学校小小代表与愉园社区各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开展专题活动,让学生体验人大代表的工作,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践行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政课要回归学生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课程核心。让学生在思政的熏陶下坚守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政课通过创新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作业的育人质量和效果,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应革新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但这些政治知识对中学生而言,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离实际生活也较为遥远。但初中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思维能力和综合技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本活动通过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小小人大代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民主生活中,运用课堂理论知识,与他人、社会进行积极互动,积极面对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个体的自主构建和社会构建的融合统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统一。另一方面,课堂授课奠定理论基础。在讲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三课“参与民主生活”时,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回顾了八下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职责、人大的职能等相关知识,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引入“青少年在暑假模拟提案,交两会代表”的时政新闻,并开展探究活动,不仅介绍了中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生活的新方式,拓宽了视野,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民主生活、培育民主意识、提升民主参与能力的积极性,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理论和情感铺垫。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思政教师要创设思政实践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一方面,教师以现实情境和社会情境为依托进行教学。班级学生代表和团委学生干部,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参加龙城街道愉园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举行的“小小代表体验日”主题活动,以“小人大代表”的身份参观了联络站,详细了解人大代表的具体工作,并跟随工商部门、交警大队的工作人员对学校周边的商铺、交通道路设施等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和调研,学生具体了解和真切地感受了区各级职能部门的叔叔阿姨们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宜居和谐的美好社区,付出了很多心血与汗水,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在交通安全等方面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初步的意见和设想。另一方面,在进行思政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来创建思政实践教学相关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能力。如在八年级下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党的二十大会议视频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创新特殊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式、情境体验式、活动践行式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推进融合教育,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初中思政教师要积极创设融合教育教学环境,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差异教学与个别指导,注重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相融合,帮助学生参观和调研,并将调研内容与实际生活、教育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以校社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加强校社协同育人。首先,区人大、区交通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和小小代表们到龙城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开展小小代表专题议事会活动。小小代表们在第二阶段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在会上向区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提出三个议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并在短期内得到了有效处理:交通管理部门调整了上下学高峰期行人过马路的绿灯时长,在暑假对门口的人行道进行拓宽,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学校对音响的位置和音量进行了调整并设置了防噪音隔离板。通过助力社区解决民生问题,使小小代表们荣誉感、自豪感倍增。通过实践体验真实的民主,可以培养他们对深圳这座城市主人翁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共建共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其次,积极争取社区帮助。思政教师要积极争取学生所在社区的支持,借助社区的平台与资源,更好地发挥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为全社会关心支持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在生活中,思政教育是由众多方面构建而成的整体,涵盖了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区域,包括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范畴,统摄了知识、行为、情感和信仰。因此思政教育既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个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还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社区的资源,为中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帮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社区,拓宽生活视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担负责任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首先,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思政教育拓展到了校外、社区,形成了“走出去(从课堂到社区)—走回来(从社区回归课堂)”的环状模式,拓展了德育阵地,实现“生活处处皆教育”的理念。其次,教师将理论传授和实践体验相结合,把课堂的抽象知识与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有机融合,学生不仅仅是“听、说、写”,还有“思(寻找问题)、行(提出议案)、悟(班会分享)”,通过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元参与多元提升多元评价,真正实现思政课的实效性。学生在各自的班级主持开展了“小公民,大社会”主题班会课,向同学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过程,播放了小小代表系列活动视频,分享了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感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主动提升平等参与、尊重多元、学会协商、守法负责的民主素养,争当优秀公民。最后,思政教师将一章一节课堂教学的片段式单元板块式的学习,提升为将短期的课堂教学的点与长期的系列活动的线连接起来,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使对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不再局限于一两个课时,而是将之渗透于学生长期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本次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引领学生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帮助学生认同民主的价值,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活动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区人大等的高度认可,有力地促进了宜居美好和谐社区的建设。纵观和反思整个流程,本实践活动还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一是参与“小小人大代表”体验活动的学生面较窄,仅限于各班代表和团委学生会干部;二是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学科范围也仅限于道法学科、团队活动与班会课,并没有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今后会尝试与多种学科结合,扩展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这需要秉承开拓创新的理念,不断提升思政实践活动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实用可行的思政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