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承载,以日常为重,做有效德育
——小议学校德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开展

2023-02-18 19:04北京市三帆中学陈思杭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活动

北京市三帆中学 陈思杭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途径出发,落实具体工作。

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学校的德育活动,要关注供给侧的变化。不论是学校、年级,还是班级,想让德育活动有效,在考虑某项活动或安排某个环节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一些问题:(1)它(指活动或活动环节,下同)的目的是什么?基于学生发展导向和教育政策要求,它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其目的可否由其他的活动或环节更好地实现?它是否考虑到了师生在能力和精力两方面的实际承载力?——这几个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活动的可能性。(2)它的要求或者说明是否明确到位?它的效果如何?它是否值得保留?如果保留,它有哪些可以继续提升的空间?——这几个问题,决定了活动的生命力。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初中校,结合近些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德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落实和改进。

一、明确目标定位,加强内容整合

各个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一些传统德育活动,同时,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由上级部门垂直安排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学校需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结合教育总体目标和学校特色,考虑师生的实际承载力,整合活动。

(一)分布式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初中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关键在于促进学生对党史国情的了解,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在一些特定日期或者专门场所开展相关活动,其主题、目的相对纯粹,笔者称之为“集中式”教育,典型的如北京市中小学“七个一”主题教育。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还要“落地生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产生情感体验,形成价值判断,引发爱国行为,可以分散在各类主题活动之中进行,可以称之为“分布式”教育。

艺术活动就是实施“分布式”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载体。例如,班级合唱项目,可以采取请各班学生从我国经典的爱国歌曲、革命歌曲或经典的青春歌曲中选取合唱曲目的方式。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选歌和练歌时,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采访长辈等方式,了解歌曲背景,体会歌曲意境,蕴蓄演唱情绪。学生通过合唱项目,学习了一首歌曲,了解了一段往事,体会了一种情感。全年级学生在一起,演唱和聆听这些经典歌曲,本身也是在合唱这样一种具有集体感的艺术仪式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迎新年主题活动,也可以承载相应内容。例如,以“品文化韵,叙炎黄情”为主题,组织各班通过抽签领取命题,立足本班所承办地区的文化特色,自主设计和安排活动内容,组织文化游园,学生既作为传播者,又作为体验者,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学校的主要宣传平台如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等,也可以积极地推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宣传活动。例如,校园电视台可以邀请师生们作为主讲嘉宾,从天文地理、诗词书法、服饰美食、民俗国粹等各个方面,为学生呈现精彩的主题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广播站可以开设文苑书摘栏目,邀请语文组教师进行名家介绍和名篇推荐,示范朗读,传递书香,传播文化。

(二)重组式

基于师生精力上的考虑,学校要争取在一个活动中,实现多样化的教育目的,把德育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的教育功效发挥到最大。

野炊活动和远足活动是学校常见的学生活动。在近些年的活动中笔者发现,初一年级的野炊活动,学生到了就着急炊、炊完就随处野,一方面增加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全天的时间支出而言也显得效费比不高;初二阶段的远足活动,因为课程和中考制度的改革等,时间安排上极为紧张。因此笔者在进行工作计划时,将两项活动合二为一,学生先进行5公里左右的远足,再开展野炊。师生们既能放松身心、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又能实践生活技能、培养协作能力。同时,在野炊活动开展之前,结合学科课程,生物学教研组还会开展“人体的消化及营养”的主题活动,并以野炊作为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通过这样的重组,一个主题活动,就达成了原本三个活动的目的,结合行前准备和行后讲评,综合培养了学生的习惯。

类似的重组还有运动会开幕式活动的安排。按以往的传统,开幕式时,初一、初二年级进行入场式展示,初一年级还要进行广播操展示。这样,学校届次最低、最新入校的初一新学生,任务却是最重的。近两年学校将安排改进为:初一年级以凝聚新集体、尽好个体责任为目标,进行广播操展示;初二年级以呈现班级特色、体现青春活力为目标,进行入场式展示;初三年级以爱校教育、展现毕业年级风貌为目标,进行旗队和花队的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在校三年的活动各有侧重,每年都有所变化,兼顾了师生的承载力,三个年级的学生也能在活动中达成相互学习、同伴教育的目的。

(三)精简式

活动切忌堆砌,其内部过程也需要避免庞杂,精简是德育活动实施中同样需要关注的。精简,必须在厘清目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突出主旨。

班级形象展示活动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一项传统活动,内容包括班级学生负责值周工作、担任升旗手、进行国旗下讲话、组织班级特色活动等。由于各类因素,近年来的形象展示活动中,年级、班级都向学校反映过,形象展示活动中的特色活动是否可以选做的问题。收到教师的反馈之后,笔者从活动目标本身进行了思考。形象展示活动,有升旗、值周等内容,从功能性而言,是不可替代的。从活动开展的全过程来看,在活动准备阶段,学生处教师进班培训,带领学生学习校规校纪,帮助学生安排值周岗位;在活动实施阶段,在班主任和值周班长的主持下,学生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一周中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服务。因此形象展示活动最大的目的或者说价值在于:第一,这是学生在初二阶段,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校规校纪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第二,在值周工作中,学生把自己放在校规校纪的“践行者”“倡导者”和校园事务“服务者”“志愿者”的位置去工作,通过任务驱动,做到“懂规则,行规则”和“懂服务,能服务”。另一方面,特色活动这一环节所展示的学生能力以及班级特色,在学校的其他活动,如上文述及的艺术节等活动中也有很多机会进行。结合目标对活动进行了反思后,学校明确,形象展示活动,以“规则意识”和“志愿服务”为核心主旨开展,班级特色活动转为自选项目,减少附加任务、突出核心目标。

二、着眼日常落实,细化过程管理

德育不是一日之功,学生品行的树立、习惯的养成,需要着眼日常,需要细致指导。

每年3月,各个学校一般都会宣传学雷锋活动。在学校的志愿活动设计中,笔者不断丰富形式,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岗位,有在假期开展的社区、社会公益活动,有结合离队仪式,与公益基金、高校学长共同开展的同龄人关怀活动等。而志愿活动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精神,让他们把无私的关怀传递出去。轰轰烈烈的主题活动固然提气,但要让德育的种子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提供日常点滴实践机会,让外显行为的实践促进个人态度的内化,则更为重要。因此,大到学校重大主题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小到校园生活,如值日检查、年级自检等,学校、年级都提供志愿岗位,各个班级也借机引导、鼓励。每年3月学校定期召开学雷锋表彰会,更多聚焦在校园内很好地从事常态性志愿服务的个体和群体榜样,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培养公民素质。

对上级垂直安排的一些活动,想要让它们真正对学生成长起到作用而非流于形式,在校本层面进行再设计非常重要。以前文述及的“七个一”活动中原有的天安门广场观升旗活动为例。在安排活动的学期初始,学校、年级就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公共礼仪素养为目标,计划好系列主题教育。先利用年级会启动活动,开展知识宣讲;再以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为阵地,专项训练、树立榜样,实践“情感投入,严肃升旗”;同时结合班会、历史课、政治课的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国旗、国歌、国徽,理解仪式意义,形成爱国情感。正式活动时,要求学生在活动全程中注意言行文明,践行仪式礼仪。正式活动结束后,通过班会和语文练笔等途径,进行分享,进一步提升公民素养。全程德育的践行,使观升旗活动真正达到了树立爱国情感、了解国史国情、展现文明言行的活动目标。经过数届学生的实践,我校总结出的观升旗活动校本方案、首博参观活动校本方案,都在北京市的活动方案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三、注重反思改进,适时总结沉淀

德鲁克强调要“重视‘反馈’,以验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学校的德育管理也是如此,工作是否有效,学生的成长变化是主要指标。李希贵老师提出“权力来自何方,服务对象往往就在何方”“决策应该放在信息获取最为充分的层级进行”。由此可见,德育团队人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靠前了解情况,关注受众也即学生的直接反馈,适时改进和总结。

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是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的。传统的落实形式一般是学校、年级邀请的教师讲座。经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为激发热情、加强互动,学校近些年引入了由教师把握方向、高年级学长具体负责的文化游园、专题讲座活动,其形式和内容也不断精进,沉淀出了“三帆大搜索”“急速六十秒”“骑车合格证”等精品项目,将学校文化、规范和校园生涯等内容渗透到了学长讲座、趣味游戏等活动中。通过自主参与的活动项目以及游园会后的收获分享,新生们得以了解三帆、感受三帆、融入三帆,新生之间、高低年级学生之间进行同伴教育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

作为进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由学生处、校团委组织的少年团校活动,也不断完善,以响应学生提出的“更生动、更广泛”进行政治学习的诉求。学校将团校第一课设计成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的一项全员活动,既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也对学生认识团校和积极报名参加团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在团校的后续课程里,教师从团队通识、党史团史、中国文化、国家安全等多个角度,为学员们开讲,较为全面地让学生走近共青团、了解党史国情。团校还不失时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员们走出去,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发展情况。

在对德育活动进行反思改进、总结沉淀的基础上,学校编订了《三帆中学特色活动文集》《三帆中学国旗下讲话文集》《三帆中学共青团指导手册》《三帆中学新生指导手册》《班主任工作常用理论选编》《三帆中学班主任工作指南》《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手册》等校本资料,这些成果对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从总体层面,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细化到个体层面,正如李希贵老师所说:“一个学生,就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成长中心,也相应地成为教育者的一个责任中心。”首先,要厘清学生成长的路径,找到学生成长路上每一个关键节点上教育的价值,然后根据每一个节点上,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影响力的大小和可能性,明确相应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的责任。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好、开展好德育活动非常重要。基于对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理解,在德育工作中,明确目标定位、加强内容整合,是活动的合理化,着眼日常落实、细化过程管理,是活动的精细化,注重反思改进、适时总结沉淀,是活动的制度化。合理化,要着眼全局,注意总量控制;精细化,要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他们有所参照、便于实施、乐于参与,分阶段、有层次地推进学生素养培养;制度化,要注意反馈调节,欢迎师生提意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由合理化到精细化,由精细化到制度化,然后与时俱进,对已经制度化的活动再做优选,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要继续合理化,不断循环。其终极目的,是做到有效德育,让德育工作真正服务和支持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活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