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要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多个方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了吉林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吉林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吉林省;路径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2021年是吉林省振兴发展、克难奋进、积厚成势、攻坚突破的一年。吉林省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不断加快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一、吉林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农业大丰收,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畜牧业产品供给充足
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迈上800亿斤大台阶,达到807.84亿斤,比上年净增加47.24亿斤,亩产941.3斤,总产量、单产水平继续保持全國前列,净增量占全国的17.7%。主要畜产品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肉牛饲养量513.2万头,生猪饲养量2354.9万头,羊饲养量1041.9万只,家禽饲养量4.78亿只,持续保持良好势头。
(二)投资实现快速增长,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2021年1~11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6%。尤其可喜的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类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2%,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8%,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倍。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21年1~11月份,全省实施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51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48个。“陆上风光三峡”系列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超150亿元。
(三)发展新动能加速释放,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制造业重点产业增势明显,2021年1~11月份,全省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5%、18.4%、10.4%、23.6%、46.1%,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4%。高附加值、市场需求旺盛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快速增长。中国一汽红旗品牌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3.6%,保持高速增长。集成电路、化学纤维和合成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5倍和11.3%和22.9%。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碳纤维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2倍、7.3%和81.3%。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回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1~11月份,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前三季度,全省网络零售额、农村网络零售额、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9.2%、34.4%、25.1%。消费升级类产品需求加快释放。2021年1~11月份,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9.6%、41.2%。2021年1~11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1.8%。
(五)创新驱动开创新局面,市场主体活力增强
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21年1~11月份,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预计全年为实体经济降本减负约1000亿元。2021年1~10月份,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571亿元。A股首发上市数量为近25年来最高水平,首发募集资金创历史新高。2021年1~11月份,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7.2万户,同比增长52%。其中新登记企业11.2万户,同比增长21%;外埠企业新登记3.2万户,同比增长70.6%。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0万户,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6.6万户,同比增长52.2%。
(六)民生类指标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2%和9.6%。2021年1~11月份,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2021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2%和22%,创近年来最大增幅。物价水平总体平稳。2021年1~11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0.6%,涨幅低于全国0.3%,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3%。2021年1~11月份,全省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6.3%,其中,卫生领域投资增长1.5倍,占社会领域投资比重达到43.8%。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1~11月份,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6%,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吉林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一城独大”问题正在加剧
2020年长春代管公主岭后,长春市GDP达到6638亿元,占全省的54%,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汽车制造是长春工业的绝对核心,一汽产值占全市总产值近55%,营业利润更是占全市工业利润近90%。吉林省排名第2的吉林市GDP达1400多亿元,为长春的五分之一。排名吉林市之后的7个城市,GDP都不足千亿。他们的体量也不大,除松原外市域人口均不足200万,最少的辽源、白山两市人口已不足百万。从人均GDP来看,吉林省仅有长春人均超过10000美元。其中松原、白城、四平不足5000美元。人均最高的长春和最低的四平差距为2.52倍。
(二)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
吉林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而支出压力不减,收支矛盾异常尖锐。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1085亿元,同比下降2.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4127.2亿元,同比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社区、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重点民生支出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不良贷款率持续处于高位
2014~2020年,吉林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7%、1.5%、1.71%、1.72%、2.82%、4.31%和1.89%,连续6年上升。2020年末吉林省银行在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等多项指标均突破监管红线。
三、吉林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1)实施“藏粮于地”战略。2021年3月29日,吉林省与中科院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设东北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吉林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居全国第5位,粮食单产941.3斤/亩,居全国第4位,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修订《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吉林省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领导小组,压实“五级书记”抓黑土地保护责任,把加强黑土地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上升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同时,利用“吉林一号”卫星的定位、遥感等技术,设立长期定位监测点,全域时时监测保护黑土地。
(3)吉林省将高标准农田列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截至2021年9月末,吉林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3781万亩,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819万亩,到2030年建成5832万亩高标准农田。
2. 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
为了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开创了“梨树模式”。“梨树模式”的核心是保护性耕作,主要手段是“秸秆覆盖、机械种植、轮替休耕、规模经营”。秸秆覆盖是把玉米秸秆还田,既可以起到防止风蚀水蚀,抗旱保墒作用,还解决了因为焚烧秸秆而导致的环境问题。经过连续10年监测,梨树县黑土地保护试验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20%~40%。免耕播种一次机械作业,可以增加保护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经检测,保护地块耕层0~20厘米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12.9%。玉米隔行种植轮替休耕,使玉米亩产量从2007年的6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800公斤以上。
2021年吉林省全面推广“梨树模式”。梨树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280万亩,比去年多80万亩。占梨树县玉米播种总面积的85%,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保护性耕作面积100%全覆盖。2021年吉林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为2875万亩,比上年增加了55.2%。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省年初下达保护性耕作补助资金7.2亿元。省财政拿出5亿元奖励前10名产粮大县。落实国家玉米、大豆、水稻生产者补贴,比上年增加2.21亿元。针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国家给予吉林省一次性补贴10.5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开展保护性耕种的积极性。
3.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吉林省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在全省15个脱贫县中选择12个县作为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县,在全省1489个脱贫村中每年选择300个村创建村庄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美丽宜居宜游的AAA级标准示范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4. 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争当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目前,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92%,有28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已经建立家庭农场3.6万个,农民合作社8.94万个,各类龙头企业达26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达到2455万亩。
(2)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吉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4%,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100%。2021年吉林省主要抓好5个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创建10个家庭农场示范县。在全省大力推广“科技驿站”和“专家小院”等模式。“科技小院”既做科研,又推广一系列高产、高效技术,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打通了农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5.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务院将“河湖连通”工程列为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重大举措之一。2013年吉林西部开始推进河湖连通工程。2021年河湖连通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建成后,规划区内203个湿地、湖、泡、水库全部贯通,总面积达4939平方公里,年平均引水量5.45亿立方米。
(2)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吉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突出发展冰雪经济,深入实施“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行动。打造“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承载区,建成世界级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吉林省做足“冰雪+”文章,推动“冷资源”变成“热产业”。着力构建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通过举办吉林省雪博会、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向世界传播吉林的冰雪文化。吉林省“西冰东雪”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走出了一条冰雪产业创新发展的吉林路径。
(3)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吉林省统筹推进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通过五大保卫战,“吉林蓝”成为生活的常态。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移民。《吉林省生态移民工程规划(2015~2030年)》规定吉林省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区域包括三部分:国有林区、地方林场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区域。全省需要生态移民总计61.71万户,199.10万人。在迁入地,移民们开始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在迁出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二)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
1. 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
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在一主六双发展战略指引下,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有249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1049户。长春新区设立5年来,初步建立起以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区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需要,扎扎实实把产业链和供应链搞起来,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2.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吉林省营商环境指数为51.21,全国排名第20,处于中等水平。吉林省想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善营商环境。吉林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提出推进吉林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2021年1~11月,吉林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7.2万户,同比增长52%,增速位列全国第三位,领跑东北三省。
3.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一汽已经形成中、重、轻、微、客、轿6大系列多个车型的产品格局,形成了“四国八地”全球研发布局。2021年,一汽位列世界500强第66位。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达产后将形成约20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中国一汽为龙头的长春国际汽车城(2020~2035年)规划获批,将要建成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中国一汽集团与中星微电子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携手攻克汽车芯片研发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 畅通“丝路吉林”大通道
(1)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铁正式全线开通。加快推进“京延通道”的建设,进一步打通吉林省进京大通道。敦化至二道白河的“敦白高铁”2021年年底开通运营,长白山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以此为契机,长白山策划了“冬奥季·粉雪节 迎高铁·滑野雪”系列活动。以“12度粉雪 温暖相约”为主题,从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开展为期半年的冰雪季旅游,大力推动吉林省冰雪产业的发展。
(2)吉林省实现了“长满欧”“长珲欧”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营。“长春—满洲里—欧洲”(简称长满欧),全程为9800公里,单程运营时间约为14天。“长满欧”“长珲欧”的常态化运营,使得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相连。吉林省开通了2条内贸外运航线:“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舟山港”航线和“珲春-扎鲁比诺港-青岛”航线。外贸航线包括:珲春—扎鲁比诺—釜山航线;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延伸至日本舞鹤港。这些通道的建设不仅打通了吉林省对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交通运输大动脉,也敲开了长吉图与东北亚合作的大门,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的落实。
2. 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
2009年11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按照长吉图发展战略的规划,除了实施窗口(珲春)、前沿 (延边州地区)和腹地(长春和吉林)的协同发展以外,还要将吉林西部地区(松原、白城等)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及蒙古国作为更大的产业联动区域。加快建设连接松原、白城直达蒙古国的国际运输大通道。
2020年4月26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家电投长春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签约。吉林省围绕“对接长春、共享发展”的要求,通过氢能产业联动白城、延边等地对口发展,落实长白氢能走廊建设。2021年吉林省启动“陆上三峡”工程。同时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充分发挥吉林省沿边近海的优势,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对外开放。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吉林省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20年阶段性降低企业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这个政策延长到2022年4月30日。传统糕点企业“鼎丰真”通过这个政策减免各项费用达200多万元,获得稳岗补贴400多万元。长光卫星公司减免各项费用900多万元,获得稳岗补贴352万元。
2.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021年5月2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通过,“双减”政策出台。为了更好落实这一意见,吉林省大力推广“学区房锁定政策”。即同一套产权房在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内只解决一户家庭子女入学问题,以后不得再重复用作学区房申请学位,目的是防止炒作学区房。落实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措施,确保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就学。2020年吉林省就读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共计4万余名,占随迁子女总数的92.6%,凸显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3. 建立重大疫情防控机制
2021年4月28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首次亮相。国家疾控局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全面提升我国疫病防控水平和救治能力。有利于我国将应对新冠疫情的成功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改革将同步跟进,尽快将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尤其是疫苗接种保障的艰巨任务。
(五)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1. 加强基层治理
(1)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长春市长山花园社区构建了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管理体系。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家庭户”四级党组织网络。探索出党委引领、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新路子。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对阻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开创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培训的新模式。学院组建了由全国知名党建专家、高校和党校学者教授、社区书记等组成的师资库。建立起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主要方向的“教材库”,和69个“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楷模分享、模拟推演、现场体验等培训方式,大大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完成了各级各类培训88期、累计培训社区工作者35391人,其中线上培训35期、培訓人数为30247人,线下培训53期、培训人数为5144人。
2.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整个东北地区,在过去10年里流失了1100万人口,吉林省减少了339万人。为了防止“孔雀东南飞”,吉林省投入1400万元建立了6个人才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区。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计划培养引进支持1000名左右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全省“两院”院士达24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58人,累计引进各类高端人才1400余人。为吉林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支撑。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吉林省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推动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参考文献:
王克.牢记绿色发展使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EB/OL].[ 2019-09-20].http://www.rmlt.com.cn/2019/0920/557345.shtml.
(作者单位:中共白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