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分析

2023-02-18 10:06董广萍
科技风 2023年3期
关键词:潜力增长率河南省

董广萍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亲临河南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河南省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目前,河南省战略机遇优越,在此时期内,借助国家一系列如中部崛起、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政策优势,河南省面临积蓄优势、发展突破、结构转型、经济攻坚、迎对风险、接受挑战的重要关口,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更要把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持续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坚决执行对创新主体的支持措施,多管齐下增强省域软硬实力,提升省域综合实力和创新竞争力。本文通过《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的结果,系统分析河南区域创新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剖析河南省在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河南省创新能力总体情况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级[1],包含5个维度、20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和137个四级指标,涵盖了大部分衡量创新的基础指标。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每个方面的指标都从存量、相对水平和增长率3个维度分别反映区域创新的实力、效率和潜力。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河南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13位,同上年相比排位上升了2位,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达到27.48%,与上年相比提高了2.41个百分点,增幅较大[2]。从历年的评价结果显示,“十三五”以来,河南省创新能力整体上处于中上游的位置,近五年综合指数排名由15位上升为今年的13位(见表1)。

表1 河南省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及排名(2018年—202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从5个一级指标来看,各项指标进步稳定,其中的企业创新指标提升明显,共上升了5位,目前排名第14位,指标值提高了4.62个百分点;知识创造与知识获取各上升1位,分别居全国第19位和第26位;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分别居第11位和第6位,与上年持平(见表2),但创新绩效指标值下降了0.24个百分点[2],是唯一一个下降的指标。

表2 河南省创新能力一级指标值及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分析河南省创新能力综合值的实力、效率和潜力层面的表现可以发现,河南省创新实力排名相对靠前,排在第10位,但是创新效率和创新潜力分别排名第17位和第19位,这表明河南省相对较强的实力,并未转化为创新效率和潜力。

表3 河南省创新能力综合指标(202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2 河南省创新能力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体来看,河南省创新能力水平表现在效率和潜力不足,在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指标上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其创新效率和潜力的提升。深入分析河南创新能力各个指标在实力、效率和潜力3个层面的表现,可以进一步揭示河南省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2.1 创新实力

从创新实力指标来看,河南省在经济总量以及相关基础条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科技创新投入及产出规模方面仍显薄弱。

河南省目前年生产总值近49935.9亿元,排名全国第5位,经济总量相对雄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中获得金融机构贷款87700万元,排在了全国第3的位置;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3653亿元,排名第4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34001百万美元,排名第5位。

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投入规模不足。河南省在政府研发投入仅有60.4亿元,排名第17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132100万元,排名第16位,出现创新投入与经济体量不相匹配的情况。河南省全社会R&D经费总额为901.27亿元,在全国排名第9位,R&D人员全时当量166807人年,排名第7位,政府研发经费投入排名为第17位。

技术产出不足。河南省在技术转移、外资企业投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还相对薄弱,均排名在14位之后。如技术市场交易额3725204万元,排名第14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技术经费支出仅0.27万元,排在全国第26位;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资金中外资部分446.98亿美元,排名第16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8.6万人,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四川。

2.2 创新效率

从创新效率指标来看,河南省规模优势并未得到发挥,效率相对较弱,所有效率指标基本上全国排名都在下游的位置,其中外资企业投资、设计能力、技术提升能力、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全国排名都处于26位之后,甚至技术提升能力是全国倒数第一。

创新投入强度较弱。河南省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0.12%,排名第31位,全国倒数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比为6.43%,排名第22位;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31%,排名第20位;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所占的比例9.37%,排第28位;人均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资金中外资部分465万美元,排名第28位。

科技产出效益低。河南省专利、论文等科研产出效率低,每万名研发人员发明专利授权数326件,排名第25位;每亿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为12.4件,排名第25位;每十万研发人员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数为7030篇,排名第23位;每十万研发人员平均发表的国际论文数为5275篇,排名也是第23位。

技术提升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名研发人员平均发明专利申请数487件,排名第30位;每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数10804件,排名第26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外部支出5.98万元,排名第30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技术改造经费支出51.6万元,排名第28位;大中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仅为9.27%,排名第28位。

产业结构比率不合理。河南省高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为5.09%,排名第25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5.22%,排名第27位。

2.3 创新潜力

从创新潜力来看,河南在以增长率反映的潜力排名上普遍也都在中下游徘徊,表明河南省近期在科技创新发展还是处于相对较慢的发展中。

在专利、科技合作、设计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指标方面增速较快。河南省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增长率33.27%,排名第7位;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率16.02%,排名第6位;论文作者异省科技论文数增长率达7.29%,排名全国第3位;作者异国合作科技论文数增长率达57.81%,排名全国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中获得金融机构贷款87700元,排名全国第3位;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28.45%,排名全国第一。

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仍显不足。河南省政府研发投入增速为7.83%,排名第20位。

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在新常态背景下,河南省的宏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市场等方面增速已落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增长率-0.29%,排名第20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增长率-2.24%,排名第2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增长率为2.91%,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长率18.8%,排名第18位;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率-6.17%,排名第27位。

3 政策建议

通过对上述各层面的综合分析发现,河南省近年来虽然在部分创新能力指标上呈增长态势,但由于创新发展底子薄,长期积累不足,导致科技投入强度、产出效率、产业结构等方面和全国其他省市存在较大的差距[3]。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战略机遇,把创新作为最强发展的动能,大力补齐创新的短板,聚焦创新资源,形成较好的创新环境,实现跨越式大发展[4]。

3.1 做大创新实力规模

当前河南省要从全省发展战略的高度系统性、全局性优化调整资源配置,围绕创新发展布局人、财、物,从政府财政支出、政策调整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等方面转变资源的投向。加大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本地科研水平,加强本地承接技术转移和科研能力,同时要为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提供载体。强化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成果转让税收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普惠性财税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引导全社会形成创新发展的导向[5]。

3.2 提升创新产出效率

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各项改革,破除影响创新活动各环节的障碍。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科研产出效率。推进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提高科技论文、论著和发明专利方面的产出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技术市场的服务体系,通过技术交易后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多元化、政府大力扶持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本地转化、孵化[6]。

3.3 挖掘科技创新潜力

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速,提升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传统产业技术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企业、机构和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与科技金融、国家地方的融合协同创新。把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抓手。选择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通过政策、项目和资金集中支持,加速企业创新发展。

结语

提升省域创新能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需要在顶层平台搭建、基础设施建设、一流学科培育、重大成果产出等各个方面下功夫。河南省创新发展应该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着力补足创新短板,聚焦创新资源,构建良好创新环境,引导产学研合作,统筹推进创新生态建设,借助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打造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猜你喜欢
潜力增长率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潜力榜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