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彦 张东恩 陶传洲 胡卫明 王建 张媛媛
江苏海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5
基层教学组织主要包括学院、系、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和实验中心等,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贯彻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各项政策、落实上级要求的教学任务、建设教师团队、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检查教学运行情况、研讨和改进教学方法等。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承担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办学的主体,需要从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到评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转变。
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学校培养人才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观从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中心向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应该从传统的讲—听式向自学—辅导式、提问—讨论式、引导—发现式转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概念、例题、定理等纯知识性内容向设立问题情境、建模到应用拓展方式转变;教学方法从教师为主角向学生为主角转变;评价方式从单一的保守的评价向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那么怎样使教师转变长久以来的教学观念?如何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地方本科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在这些方面应该担负主要职责,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在建设、管理与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1)建设理念落后,思维单一,不能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2)建设随意性较大,规章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基层教学组织基本在学院各个分管领导的指挥下进行工作,主体责任意识不足,工作缺乏管理,没有可依据的规章制度。
(3)基层教学组织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沟通,地方本科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主要以系或者教研室的形式存在,与开设的专业相对应。各个教学组织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沟通,不利于人才培养。
(4)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低,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背景,从一所学校毕业到另一所学校教学,缺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
(5)基层教学组织隶属于学校的各个学院和各个行政部门,自主权非常薄弱,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主要从以下三个模块进行建设,如下图所示。
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框架结构图
教学保障模块下面主要设置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和推广宣传组。这个模块是整个基层教学组织最上层部分,对整个教学和实践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主要由在教学方面有资深经验的老教师组成。教学委员会主要负责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督导组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跟踪检查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对教学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广宣传组主要由学院书记或副书记带头组织,主要负责对学院网站进行更新和维护、对学院进行重要的活动和教师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塑造学院良好形象。
教学模块下面主要设置系、教研室、实验中心和课程组。这个模块是基层教学组织的核心部位,主要负责整个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系、教研室是传统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行政人员和实验中心人员,所有取得高校教师从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都被划分到某个系或教研室,是落实教学任务的第一责任人。通过系和教研室,教师集中备课、展开教学活动,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形式,大到一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小到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都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完成,教师们群策群力促教学。实验中心是实践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部分,由各个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及管理各个实验室的实验系列教师组成。实验室是开展各个学科实验教学,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基地,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心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基地”和能带来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基地”,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组是按照所教授的课程划分的,将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组合在一起,这些教师可能隶属于不同的系或教研室。每个课程组设置1名课程负责人,由教授这门课程的资深教授所担任,负责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
教学实践模块下设课题组和学科竞赛组。课题组主要由科研方向相近的教师组成,联合申报课题、指导学生大创项目。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引领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竞赛组是按照学生参加的竞赛由相关老师组建的团队,团队成员固定,由资深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是基层教学组织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教师要严格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爱生;要贯彻新时代高校教师执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定政治方向、潜心教书育人、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
“双师型”教师指既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又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地方本科院校是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在逐年增加。各级政府也在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和企业进行横向科研项目的合作。学校要打破唯学历、唯职称的人才评价机制,聘任企业里面优秀人才到学校,努力打造年龄、学缘结构组成合理、教学水平精湛、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指导和推进科研的发展。科研是教学的目的,对教学具有反馈作用。教学和科研不是独立的个体,高校教师通常都肩负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所以基层教学组织的建立要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优势,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各个基层教学组织之间不是独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学模块内部的各个基层教学组织,特别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组和专业课课程组之间、各个系的专业课程组之间,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要经常进行商量和讨论。目前,部分大学教师思想不能统一,接到一门课程安排,按照自己的理解选定教材,自主选择授课教学方式和考试内容。所以会听到学生反馈说这门课讲的一些知识在另一门课中已经学过了,浪费了学生和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各个模块的基层教学组织之间也要进行有效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改进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制度,从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选聘开始,包括负责人的选聘条件、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职责、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会议制度、督导组听课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集中备课制度、课程组说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资料归档制度等)都应该有出台相应的文件,按照规定的章程办事,每年度开展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在绩效工资中体现。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承担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基层教学组织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在高校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可以更大地发挥一线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调动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更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理念,拓宽基础教学组织建设思路,给基层教学组织更大的自主权,增强基层教学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基础教学组织在地方院校中的作用,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