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满春
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中心 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2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与211工程后又一具有重大战略一样的教育性决策[1],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及国际竞争力,综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实现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巨大跨越,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但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质量的提升必须以具体的学科建设为基础,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起服务地方特色经济的意识和体系,从而形成自身学科在国际和国内同类学科中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学科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服务生产建设,结合和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并高效地解决生产实际中面临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双一流”大学建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高度工业化时期,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是必然步骤。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但是在规模扩展的同时,也造成专业人才培养深度的不足,许多高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的问题,导致生源问题、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由于缺乏紧密结合最新科学技术和手段的创新人才培养,导致培养的专业人才无法完全满足我国高度工业化时期的发展需求,这使得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时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
高校是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2]。地方高校的专业教育既要符合国家层面上大的产业升级需求,同时也需要根据所在区域的产业特点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期为地方的特色产业升级提供可用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形成科学的组织结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还处在探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教师和有效指导,使得目前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实际的需求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推动将市场和实际建设需求嵌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创新人才结合生产实际需求和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创新型的解决实际问题,生产新的知识和构架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知识创新,是目前高校专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峡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面对我国新时期加快农村水利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农村水利存在的问题、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现有学科支撑为基础,以加强人文及科学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较深的人文底蕴、一定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毕业时具备水利工程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有能力进入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获得职业工程师资格或者具备相当水平的工作能力,能在水利工程、国土资源、水土保持、农业资源开发等部门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随着新时期资源、能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出现,农业水利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已经由原来单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排水,逐渐扩大到同时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涉水事务的广泛领域,可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农业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一直是其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针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专业特色等,各相关高校业已做了多番探索和研究,如孔达等[4]阐述了建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以及重点实施的环节,同时提出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采用参与式、探究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李宗利等[5]对近些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师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要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抓好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朱梅等[6]则探索了教学科研型本科院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为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方式提供新的参考。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农业及农业水利灌溉的重视,对创新创业型和技术型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用人单位层面,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以社会实际需求和生产问题为驱动,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要求。随着国家“十五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水平低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亟待解决[7];与此同时,在农业水利灌溉方面,在农业水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农业农村水资源管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及装备研发、农业作物需水多要素(水、肥、气、热、光、生物)灌溉系统、智慧灌溉系统开发和优化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用人需求,从而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进一步向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2019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如表1所示,主要分布在国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研究院所等单位。统计的一次就业率平均在82.6%,其中读研率平均为30.9%,入职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约占3.4%,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占31.9%,在其他企业就职的约占15.0%,许多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表1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根据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反馈评价的统计情况(表2),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综合满意度达到72%,比较满意18%,没有不满意的情况,其中对政治表现、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和诚信意识等方面满意度都在77%以上。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本专业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和外语水平方面的反馈得分都远低于其他方面,其中对创新能力的满意度只有46%,对外语水平的满意度只有32%,这两项也是影响对本专业学生综合评价的最主要两个方面。
表2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反馈评价统计
同时,地方高校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一直以来始终面临着很大的困境[8],即很多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认识仍流于表面,仅仅因为专业名称中的“农业”两字,在选择专业时就已把农业水利工程排除在第一选择之外,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自身利益出发认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待遇差、工作环境艰苦而选择更为时髦的专业,这导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优质和有志于此的生源的加入。另外,国家对就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政策照顾和激励,因而造成本专业缺乏优秀生源的加入,进而限制了专业的发展,遑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
根据对三峡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2017—2019年转专业人数统计(表3),转出本专业人数较多,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转出学生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是听了他人建议,认为本专业属于农业类专业,对农业接受度较低,认为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而转入专业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临床医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几个热门专业,同时,也有部分同学仅仅随潮流想转专业。
表3 2017—2019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转入转出统计
因此,国家政策、地方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共同找到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并探索构建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人才需要掌握更多智能化时代的知识和新型科技,因此,在其培养方式上也要求应用更多的电子化、网络化技术,同时生产生活中更加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综合运营知识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峡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水利电力行业特色突出,具有鲜明的工科专业特色,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必须立足服务地方准确把握用人需求,培养的人才才能为服务地方经济乃至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持,培养的人才才能有同时对学校自身的发展也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育应结合创新产业教育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扭转学生对本专业名称中“农业”两字的误解,展示本专业的科技和技术性,通过新生专业教育等途径,提高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就读率和投身本专业的热情。
(2)结合最新应用技术如大数据、物流网、云计算等,展示智慧灌溉示范区、多要素灌溉系统、最新节水灌溉技术装备等最新科学、技术,同时结合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等相关内容,开展更具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特色的专业教育,进而吸引优秀的生源加入和投身于本专业。
(3)建立持续邀请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领域内的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专家进行专业相关的前沿发展、技术应用、政策解读等方面的讲座和授课机制,让学生明确当前的市场需求,使其有的放矢,明确创新创业的方向,进而推动本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4)基于服务地方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探讨开设相关的基础技术和虚拟仿真课程,探索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验平台和长效的鼓励机制,提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运营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5)在实施以上各个环节时,同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视频改进、讲座和讲课内容、创新平台和长效估计机制建设,进行调查统计和解读,实现持续的改进。通过评价和反馈模式,及时有效地更新专业培养的课程,让学生始终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并激发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热情。
在“双一流”高校及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基于地方特色和满足服务地方需求,及时结合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中新材料、新科技应用开展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本专业;加快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建立健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机制,提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