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新民小学 刘远桥 陈肖娟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促进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乡村教师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储备力量。笔者所在的乡村学校,探索“三级联动——立体行动——梯队推动——管理驱动”的四动策略[1],以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有“三靠”,一靠学校组织,二靠教师团队,三靠教师个人。三个层次一起行动,推行教师团队捆绑,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共享共生的成长模式。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教师的心理状态不同,职业的认同感也会随之变化。学校在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制定明确的总体目标,激发和唤起教师的工作热情。以规划引领、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站在宏观角度制定并实施《新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以“自我现状分析(突出优势、主要不足、学科定位)——外界环境分析(有利方面、可能遇到阻力方面)——期待学校提供的助力(学习、教育、训练的安排)——个人目标选择(总体目标、三年规划、具体指标、落实生涯目标的具体措施)”四个维度制定《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规划表》。如有一位青年教师这样制定了三年规划:力争通过努力,在三年以后能跻身于骨干教师的行列,评上小一教师职称。三年规划:第一年,一是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二是成为一名业务熟练的老师;三是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第二年:一是加强教育技能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二是能准确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三是提升个人素质,做好师德榜样。第三年:一是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三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四是有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在规划的推进下,这位青年老师沿着自己的三年规划,在专业发展上脚踏实地向前迈进,在2021年聘为东莞市道法教学能手。根据个人教学历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目标,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增强自我认知。老师们因规划实现认知上的华丽转身,因自我剖析未来的方向,实现行动上的坚定与坚持。
教师专业的发展更需要专业同伴的汇聚。学校以主题领域为聚焦,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成长、科研兴校、班级管理、德育、评价改革、大型活动、特色创建、后勤保障”等项目组,以“语、数、英、道法、综合”等科组为单位,组成团队,形成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立足本校实际,建立项目组的管理机制,发挥项目组的效应。
(1)教师成长项目团队,以培训促成长。教师成长项目组,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活动一是启动以“让青春因拼搏而绽放光彩”的教师培训;活动二是“书海遨游拾贝,书香浸润人生”的阅读分享交流会;活动三是以“做有方向的教师”为题的新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培训;活动四是以“悟书法魅力,写一手好字”的教师粉笔培训活动;活动五是“如何说课”和“沟通技巧与相处艺术”培训活动和教师成长课堂。为新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一系列的培训,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快速成长。
(2)课程实践项目团队,以实践促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锐意进取、不断沉淀、不断积累,进而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学比武,是教师成长练兵的大舞台。如围绕“语、数、英、体、音”五个学科,以科组为团队,进行集体备课、观课议课、集体研讨、反复修改、反复试课、精心打磨,积极参加四校青年教师联盟教学比武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来源于两个推动,一是来自系统的推动力,如学校、社会等;二是来自个人自身的推动力。以“读书——实践——反思——写作”为主线的四步,推动教师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如每位教师每周都要自己读书,进行教学实践,及时以“心得、反思、随笔”等写下教育手记。教师从实践中研究,从研究中反思,从反思中提升,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名教师或教育家成长的核心阵地是教学工作。立足学校的实际,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三个维度的立体行动,挖掘课堂富含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推进以科组、项目组为单位,以品质课堂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定期、定点、定主题,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以示范课、研讨课、同课异构、展示课、汇报课、教师比赛课等进行深入的主题研讨。如语文科组着力于推行“3+X”语文教研模式,即每周“一节研讨课+一次科组评课+一个小讲座+其他教研活动”的教研模式,每周安排一名教师上教学研讨课,其他教师分备课组进行集体评课研课。此外,科组还通过“10分钟小讲座”的形式为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搭建平台,助力科组教学整体提升。
学校立足校本实际开展校本培训,开展读书活动、论坛交流、“青蓝工程”、教学基本功培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既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培训,也关注教龄长的老师的继续教育,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如每周一下午5:10-6:00的“和雅”之约论坛,以论坛模式,为教师搭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回顾与梳理、交流与反馈、查找问题、及时反思,促进教师之间,科组之间、项目组之间交流与沟通,互相协作、及时复盘。在培训活动中,大家有所获、有所得,共同成长,从而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息息相关。学校聚焦课程教学的拓展,开发出经典诵读、数学游戏、未来领袖等课程;聚焦“德、智、体、美、劳”形成“五雅课程”。如艺雅课程以“童谣传唱、每日一歌、班级合唱、一人一乐器、多彩社团、七彩艺术节、艺雅之星达人秀”等为特色,源于创作传唱积极性高,基础底蕴好、参赛成果硕,我校荣获“东莞市第二批童谣创作传唱基地”称号。又如把“写一手好字”作为构建和雅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天一刻钟、每周一节课、开设书法特色社团,精心培育书法传承者,营造书法校园,从而获评为广东省第三批中华文化传承学校,荣获广东省书法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
教师专业发展,聚集于教师专业化和教学专业化。从一名合格的教师到一名研究型专家教师,需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明确的专业目标、不懈的专业追求”。本校以“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三个梯队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以“传、帮、带”的师徒结对,让新教师快速踏上教学的快速道,熟悉和熟练掌握常规教学事务。一是传,传于新教师,备课、听课、说课、上课、评课、作业检查和批改各环节方法。一个新教师快速成长,不但要善于完成常规教学任务,更要敢于参与各种挑战,在参与中找不足,在实践中反思,激活新教师发展的动力。二是帮带,鼓励新教师把握机会上汇报课、展示课,敢于参与比赛课,带领、帮助新老师上好课,从而获得喜悦感。如一位刚入职一年的数学老师在第一个年头就获得(表1)的佳绩。
表1
汇报课、研讨课、展示课等教学研讨是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1]。一个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就离不开“磨课”的磨砺。磨课,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战场,而是集体智慧凝聚的展场。以“一人上课,团队备战”的策略进行磨课,群策群力,坦诚相待,让一节节精彩的课例亮相。教师的教学风格在一次次的研磨、锤炼中逐步形成。
教师专业的成长跟专业知识有直接相关,也同一个教师的成长愿望直接相关。打造是别人的事,而成长则是自己的事[1]。一个教师专业的成长离不开“主战场”——课堂。除了抓住展示机会,还要积极争取开市级以上的汇报课与研讨课,有机会还要大胆参与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借比赛的机会,在锻炼中,树立自信心,并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团体帮助,个人争气、努力拼搏之下,一批教师获得了相关荣誉称号。
每一位名师的成长都有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推动,来源于名师引领,专家指导。践之于行,方能成长[1]。与名师、名校长、专家碰撞,打开教师的视野和思路。一是走出去,到外参与名校的教研活动,寻找自我突破,大力推动教学改进,以求专业的提升。二是请进来,邀请专家、名校、名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如邀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刘建强教授作“认识自身,提升口味——卓越中层的修炼方略”的讲座,鼓励与调动骨干教师与专家对话互动。以“讲座”浸润教师的思想和理念,以“对话”启迪教师的思想与智慧。请专家把脉,与名校同行,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处龚孝华等专家、名校长到校调研、指导。在专家引领下,促进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底蕴、有内涵的研究型教师。2022年,刘远桥校长成为东莞市第四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胡婧婷主任成为大朗镇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以评价的管理制度,助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管理驱动,利用激励机制,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斗志,成就人的事业,完善人的心智,从而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建立一个激励机制,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比赛,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每逢有人参与比赛获得佳绩,校长会给予相应的奖励,教师之间互相分享喜悦。有趣的激励机制,促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争当先进,从而相互感染、团结一致。
图1
携手奔跑是最快速的成长,以“三级联动——立体行动——梯队推动——管理驱动”四动,作为启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擎,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犹如谈“教”“论”,专业引领;莫负时光,与师同行;初心不变,匠心不改;不拒成长,向真而生,向美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