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23-02-17 02:35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24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

周 俊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2020 年1 月,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1]。财会监督首次被列入国家监督体系,标志着财会监督在国家监督治理体系中地位的提升,以及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更大的责任。高校的财会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聚焦高校会计监督,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及分类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实施会计记录、核算和报告的过程中依法对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以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预算编制科学准确、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具体监督内容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各种财产和资金、财务收支、成本费用和经济合同等[2]。

根据会计监督目标和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财务会计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财务会计监督是指一般由企业的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核算公司业务交易记录过程中的原始凭证内容,审核原始数据记录,以保障企业资金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基本会计监督。而管理会计监督,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机构自身工作中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审核,更要求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监督,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对企业产品生产全流程实施监督,特别强调的是做好事前和事中监督[3]。

二、高校落实好会计监督的意义

(一)会计监督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出台关于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的政策。会计监督是监督经济活动和财政资金运行情况最直接的方式。高校落实好全过程、全方位的会计监督,不仅能保证政策落地、见效,而且能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

(二)会计监督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主要课题。有效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与作用,有利于高校积极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保障经济业务合法合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推动治理能力提升,助推高质量发展。

(三)会计监督是提升高校廉政风险治理的重要手段

会计监督应贯穿于经济业务预算、核算、绩效管理等全过程。高校通过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经济业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由“纠错型”监督逐步向“预防型”和“嵌入型”监督转变[4],从而有效防止腐败行为发生,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

三、高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有待增强

高校管理层及教职工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日常工作方面,重日常业务办理、轻会计监督,认为日常业务是必须完成的,而会计监督没有明确的任务指标,且错误地认为会计监督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过多地进行会计监督是累赘,会影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开展;会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财务专业术语难理解、内容粗略简单、信息含量低的问题,导致会计监督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会计监督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来,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多侧重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金管理和合同管理等经济业务方面,在规范会计行为、合理使用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数高校对会计监督方面的制度建设重视不够,未出台具体的与会计监督相关的制度,导致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方面的职责、内容、方法和目标等不清,监督成效不显著。

(三)监督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虽然都肩负着监督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各司其职、相互推诿的情况,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常被认为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沟通协调少,协同不足,不能形成监督合力。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等工作中,没有与纪检部门、财务部门共享监督信息,导致出现重复检查、多头治理的情况,直接影响高校的整体监督效能。

(四)会计监督的方式和手段较单一

高校会计监督多依赖上级文件要求,执行专项监督。日常会计监督过程中,多集中于会计资料、预算管理及决算等方面,未做到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有机结合,联动保障机制不够。在会计监督过程中,采用的监督手段多为查阅账、抽凭单、看报表等传统手段,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足。

(五)会计监督的重点内容不明确

预算管理、基本建设、合同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会计监督的重点内容。

1.预算管理方面

高校对预算编制环节监督不到位,存在预算编制基础薄弱、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造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较大。预算收入未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全过程绩效管理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对预算项目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经费支出等缺乏科学论证,实施过程监督和控制不力,导致经费支出不合理;项目完成后对绩效评价的开展敷衍了事,未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难以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

2.基本建设方面

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一般由基建部门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项目进行核算、控制建设成本、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普遍缺少基本建设中工程造价、资产评估、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程序等方面的知识,参与的大多是事后监督工作,对建设全过程未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导致付款进度与项目完工进度不匹配,同时基建部门与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及时沟通,或因审批手续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竣工决算。

3.合同管理方面

随着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增多,经济业务的错综复杂,各种经济合同随之增多,如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设备租赁合同、委托代理合同、对外投资合同等。一般情况下,高校重视合同的签订环节,而对合同执行过程疏于监督管理,导致合同签订与执行过程脱节,不能充分利用合同条款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此外,合同倒签现象屡见不鲜,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诉讼风险。

4.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当前,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方面存在管理与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导致资产利用率低;对单位价值较高的重点资产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对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不够了解,资产性能更新换代太快,未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浪费现象严重;未按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置固定资产,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

四、强化高校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增强会计监督意识,优化监督环境

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校领导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底线思维,把防范财务风险、重视会计监督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当前和长远,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会计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党委要牵头推进,并组织成立会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监督政策,建立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听取会计监督工作情况,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调动相关业务部门参与会计监督的积极性,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同、内部制约的运行环境。同时,要加强会计信息公示,公开更多、更详尽的会计信息,调动师生及社会各方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是高校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举措。各高校应建立并完善会计监督的基本制度,明确会计监督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监督的程序等,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同时,还要在制度中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追责问责。

(三)形成有效的监督联动机制

高校应统筹运用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多方监督力量,通过方案共商、信息共享、队伍共建、成果共用,构建校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有效贯通协同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实效。审计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和监督,财务部门负责跟踪和监督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经济业务活动中的违法违纪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查。三部门加强协作,定期召开监督专题会议,交流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苗头性、风险性问题,促进信息共享,在监督检查计划上相互衔接,监督结果相互利用,形成监督合力,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效。

(四)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和手段

高校应做到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有机结合,形成联动保障机制。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化监督水平,如将以往审计监督问题清单、整改报告嵌入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一键式提取整改情况报告。同时,还可通过人员授权,调取会计监督所需的合同、凭单、账表等,实现多系统一站式会计监督数据挖掘,自动分析汇总多系统数据,对异常数据自动预警,以达到会计监督的高效、准确。

(五)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会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应通过专项业务培训和定期的继续教育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应用典型案例夯实会计监督人员的业务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结合新技术、新方法,让会计监督人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加强廉洁自律教育,通过职业道德和政治能力建设,预防岗位违法违纪行为,鼓励会计监督人员参加专项联合检查、校内巡察巡视等工作,深入监督实践,转换思维,提升会计监督能力;还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激励会计监督人员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形成良性的监督体制。

(六)精准定位高校会计监督重点内容

1.预算管理方面

一是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高校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抽取不同专业人员,组建评审委员会,严格从项目的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及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是否有项目政策依据,是否符合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否精准编制项目预算和绩效目标,是否严格落实政府采购预算,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此外,还应审核项目效益和效果,按照评审结果,对符合进入高校项目库和财政备选项目库的项目实施事前监督准入机制。

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高校应注重项目相关度,包括单位中长期规划和部门重点工作的相关度,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的相关度,绩效目标设定与行业、单位历史数据的比较相关度。绩效管理应严格遵守绩效中期跟踪分析结果,为绩效监督监控与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三是做好过程“双监控”[5]。在预算执行中,高校应做好过程监督,突出绩效管理,不仅要把预算执行好,而且要把绩效管理好。同时,实现预算执行进度与绩效运行监控在预警、反馈方面的同向同行。

四是开展事后绩效评价。高校应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奖惩项目负责人,在校内推广应用优秀项目经验。高校或财政部门可依据绩效评价结果调整后期预算资金的分配与资源配置。

2.基本建设方面

一是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从项目资金筹集与使用、建设成本控制、工程价款结算、竣工财务决算编报审核到资产交付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

二是在实际基本建设会计监督中,培养一批懂造价、懂预算、懂专业的内部复合型会计监督人员,引入外部监理机制,制定关键和核心岗位轮岗人事制度,多形式普及廉洁自律教育,形成网格化监督。

三是审计、财务、纪检监察三部门对重大基建项目不定期开展检查,采用抽取项目资料、实地踏勘、走访人员等多种方式,联查联动,共同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切实规避重大风险。

四是开发工程类信息管理软件,将各种需要审核的电子文档有效地导入系统,会计监督人员通过使用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和财务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审核,自动分析汇总数据,发现问题,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佳的会计监督。

3.合同管理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合同授权责任人、合同订立范围和合同编码归档等内容。

二是落实合同逐级审核责任,即业务部门初审—财务部门审核—归口部门审核—内外部法务审核—授权人终审,实现业务部门合同执行,归口部门合同跟踪,财务部门合同结算,业务部门合同验收流程。

三是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与教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及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等。财务管理系统生成预警结算、收支管理、结算管理、往来管理等;资产管理系统完成合同或项目转固验收等手续,自动提取折旧等数据,并将相关数据推送到财务管理系统,自动分析汇总财务数据。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可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还可降低合同中的经济风险。

4.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一是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体制,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资产主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使用人的职责,并增强其责任担当意识。

二是对固定资产采取全生命周期管理,识别管理风险并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固定资产预算的申请、购置、验收、入库、维修及处置等全流程跟踪,建立资产数据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事前监督的作用,尤其是对申请新购资产的可行性分析、预算合理性等进行有效分析,避免发生资产闲置、重复购置等现象,提高高校固定资产和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监督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是否满足要求,教学、科研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符合高校发展需求,如有偏移及时进行纠正。

三是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处置履行规范的审批程序,以拍卖、招投标等公开进场交易方式处置资产。财务部门对资产的处置收入进行监督核查,确保国有资产收入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对资产处置全过程进行专项审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结语

新形势下,随着财会监督从经济监督层面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会计监督作为财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总结高校会计监督的实践经验,提出增强会计监督意识、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联动机制、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和手段、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会计监督,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助力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
监督宜“补”不宜“比”